胡瑞荣: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2017-12-09 05:52徐以立
至爱 2017年10期
关键词:遗体教育

文|徐以立

胡瑞荣: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文|徐以立

1950年的夏天,胡瑞荣中学毕业走出敬业中学的大门。为了人民,为了国家,年仅17岁、正读高三的他离开了资产阶级家庭,放弃了少爷的优渥生活,满怀热情地投入到了抗美援朝的滚滚洪流中。

67年的时间把温文尔雅的翩翩少年郎变成了84岁的老人。岁月虽然催白了青丝,但不变的是他“把一切全都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人生信条。

全心奉献:从群众的需求出发

因隐蔽战线需要,胡瑞荣后来进入上海市公安局政治保卫工作系统工作,因其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受到不少好评。由于历史原因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1962年,胡瑞荣被调至黄浦区丰实果品商店工作,成为一名普通店员,工资待遇也和原来相差很多。女儿尚且年幼,家计一下吃紧,即使如此,乐观的胡瑞荣依旧在新的工作岗位乐呵呵地干得热火朝天,“工作不分贵贱,都是为人民服务”。在当时物资较为紧缺的情况下,胡瑞荣依旧想尽各种办法为群众着想,冬天为癌症病人送西瓜尝鲜,夏天为刚做完手术的病人准备橘子润喉……

粉碎“四人帮”后,胡瑞荣先后担任卢湾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区委巡视员等职务。回顾工作生涯,胡瑞荣感慨颇多。他说,这辈子他和老伴张锦芳常用一句话自勉,那就是“不去夸口一辈子都在做好事,但可以保证一辈子绝不做任何坏事”。即使在特殊时期,他们也坚持言出必行,说话算话,办事踏实;正确的坚持,错误的不回避。

再次奉献:老年教育

1994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胡瑞荣被任命为卢湾区老年大学(以下简称“老年大学”)的第三任校长,这一奋斗又是15年,直至2009年因身体原因“第二次退休”。

在办学过程中,胡瑞荣重视“课内课外相融合”,抓好教师、办学干部和班长三支队伍建设,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他认为,发展老年教育是老龄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政治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老年群体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潜能继续做出积极贡献。老年大学成立了多种社团,如新天地电脑沙龙、新歌合唱团、摄影家协会卢湾支会等等。其中,73名师生分别荣获全国全市书法和摄影大赛奖项,7名分别荣获国际太极拳和太极剑奖项。新歌合唱团更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放声高歌。聊起这段,胡瑞荣很是骄傲。

2010年,历时3个多月,老年大学发动了150多名老年书画爱好者,以“百名老人绘百米长卷,展百年卢湾,迎世博倒计时100天”为主题,创作了总长120米的迎世博书画长卷,生动演绎老年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昂扬精神面貌。该长卷已被上海市档案馆收藏。

在胡瑞荣的带领下,老年大学保持着“上海市老年教育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老年教育先进工作者”“上海市老有所为精英奖”“上海市老年教育先进个人”等。

全部奉献:“人尽其用”

胡瑞荣与老年大学的第二任校长冯之盛挚友情深,经常一起交流老年教育情况。

从沪江大学(现为上海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冯之盛从教50余年,期间,他不仅将家族遗产100两黄金捐给所在的启秀女中(现为启秀实验中学),又将祖宅绮园(全国十大名园)捐赠给当地政府。在创办老年大学期间,冯之盛把母亲遗留下来的7000元存款作为校长基金,更把每月聘用费分文不动地存入其中。他平时生活简朴:老花镜的脚断了,补了补继续用;外出不用公车接送……但面对有困难的群众,他慷慨解囊,不但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孩子上学,还资助身边有困难的老年学员。

“冯之盛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影响很大。”聊起冯之盛,胡瑞荣陷入了回忆中,脸上露出难忘与不舍。

当生命走到尽头,是愿意让自己化为灰烬,还是将有用的器官、遗体捐献给有需要的人,让生命延续下去?在一次闲聊中,胡瑞荣获悉冯之盛向当时的第二医科大学有关接受部门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他希望过世后尽量不给组织增添麻烦”。

2002年10月的一天,冯之盛去世。在第二医科大学捐献遗体接受站的解剖室里,面对挚友安详的遗容,胡瑞荣感慨万千,往日相交的种种画面重现,“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不带半根草去,捧着一颗心来”,老年大学的学员如是写他们的老校长。胡瑞荣下定决心,要遵循挚友的脚步捐献遗体,带头移风易俗,“这是为国分忧、造福子孙的好事”。

老话说人死后要留个全尸。医学解剖,就意味着千刀万刀在身体上划过。在情感上,家属一般很难接受。但令胡瑞荣高兴的是,他的决定非但没有得到家里人的反对,恰恰相反,张锦芳全力支持他。在父母的影响下,女儿也决定捐献遗体。

2005年,胡瑞荣领取了办理遗体捐献手续表格。同年,由于为次年老年大学20周年校庆活动做准备,整整1年,他忙得不可开交,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浑然忘记了自己的年纪,丝毫没有注意到身体的变化。2006年5月的一天,在一片惊呼声中,胡瑞荣眼前一黑,昏倒在办公室里。紧急送医后,积劳成疾的他被医生告知患上了癌症。

67岁!患上癌症!换做普通人,也许会哭天喊地,也许会一蹶不振。但经过了手术化疗后,胡瑞荣丝毫不畏惧病魔,也不愿意停止为人民服务的脚步。拖着虚弱的病体,除了按照教学计划去老年大学为学员做学习辅导和形势报告外,他更是被选为卢湾区红十字会关爱生命志愿者俱乐部的名誉会长。俱乐部不仅为病友们提供相聚交流的平台,并带领他们定期参加公益活动,还配合卢湾区红十字会开展遗体捐献工作。

2007年,胡瑞荣和张锦芳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俩选择了捐出一切可供利用的器官。

当拿到“志愿捐献遗体纪念证”的时候,胡瑞荣的心情激动得无以复加,“病痛似乎也‘闻风而逃’”。他觉得这一次,他真真正正地将他有的一切,完完整整地,全部奉献给他热爱的党和人民 了。

即便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再远,有些东西却永远不会磨灭。在84岁的高龄还保持着17岁时的初心,胡瑞荣用自己知行合一的奉献行为,完美地诠释出“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真谛。

猜你喜欢
遗体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与死者的遗体告别
表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