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彦
【摘要】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发展需要“中西合璧”式的融合。作为西方音乐典型代表的钢琴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钢琴艺术在我国大众生活中的渗透力逐渐增强,并且逐步引进了民族元素而形成民族特色,使得钢琴艺术绽放出中国特色的光彩。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拥有独特而又醇厚的韵味,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存在。在钢琴演奏中巧妙地引入京剧元素,不仅是钢琴艺术丰富、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融合外来音乐精髓、传承我国传统音乐精华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钢琴演奏京剧元素创作实践
钢琴演奏中引入京剧元素的必要性探析
钢琴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在传播过程中与本土文化艺术相对接,或多或少会遭遇到一定程度的阻力,因此,借助于本土文化艺术的某些可融合之处,为我所用,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钢琴的演奏形式,还能够极大地提升大众对于钢琴演奏的接受度,极大地促进钢琴在我国的传播。
1.钢琴演奏中引入京剧元素,能进一步丰富钢琴演奏
钢琴作为一种国外的艺术形式,在国外的文化环境中衍生并发展,吸取了外国文艺的精华,传至我国后,在融入我国艺术文化的过程中,在表现方式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因此,需要积极吸取我国的艺术精华,积极融合可用之处,彰显出更多的本民族特色。故而,将京剧元素引入钢琴演奏,可以在钢琴演奏原有的艺术特色中,进一步丰富发展,继而拓展钢琴演奏的内涵与外延。
2.钢琴演奏中引入京劇元素,更利于提高民众的接受度
任何一种外来艺术的进入,一方面需要具备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独特之处,吸引当地民众;另一方面需要具备创新发展与融合潜力,即该艺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与当地的传统艺术精华相融合。钢琴作为外来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积极吸取地方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华,不断充实和发展,才能更好地被大众所接受。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艺术,在几百年的流传中,以其形神兼备的表演形式、多姿多彩的表现手法备受人们的喜爱。将京剧元素巧妙地引入钢琴演奏中,找准二者之间的契合点,更利于民众对钢琴的接受。
3.钢琴演奏中引入京剧元素,增加中西文化艺术合璧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钢琴演奏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化艺术形式,保留着外国的文化艺术特色,并以其音质浑厚雄壮、细婉缠绵而被人喜欢。外来的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单纯地依托自身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涵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融合当地的文化艺术精髓。由此,一方面能够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更易于民众接受。在钢琴演奏中引入京剧元素,即是中西文化艺术合璧的最佳表现形式,钢琴演奏中加入独具特色的京剧元素,既能锻炼演奏者的能力与水平,又能巧妙地融合中西文化艺术,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要求,更符合艺术发展实际。
钢琴演奏中引入京剧元素创新实践研究
1.引京剧板式节奏于钢琴演奏中
京剧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其板式结构在长期的实践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样式。钢琴曲《皮黄》在演奏过程中就将京剧中的板式引入,以板式变化作为本曲子的演奏提纲,在每一个板式上面都标记了速度,通过对速度的控制呈现曲子的三部特征。在第一乐章中,引入了导板板式,表现慢节奏,引入原板板式,将节奏加快。在第二乐章中,引入慢板板式将曲子的速度转换成Largo,由此引发演奏乐曲情绪上的变化。之后,再通过导板、原板以及慢板的板式,调整演奏曲子的旋律,韵味悠长、节奏连贯,给听者无尽的遐想与想象。在第三乐章中,引入快板板式,混合使用摇板、垛板,将演奏曲子的整体速度迅速提升到Presto,短促的音乐表现形式将整个曲子的情绪变得慷慨激昂,并形成了演奏曲目的高潮部分。在第四乐章中,钢琴演奏曲的速度回归到原板的Andante,整个曲子在板式的变化与跳跃中实现了最后的升华。
将京剧元素中的板式引入《皮黄》钢琴曲演奏中,不仅将风景秀美的人文景观巧妙地化为跳跃起来的音符,还将京剧这一传统的音乐神韵呈现得洋洋洒洒、淋漓尽致,让人听之难忘,在其营造的艺术情境中流连忘返。
2.引京剧唱腔腔调于钢琴演奏中
京剧的唱腔有两种:一为西皮,一为二黄,二者有着不同的特色。西皮——跳音进程较多,音区偏高,且色调旋律偏明亮、华丽、尖锐。二黄——音区偏低,级进音程较多,且色彩旋律偏凝重、暗淡、平稳。处理不同的节奏时,西皮和二黄二者均呈现出不同的表现色彩,以平缓的节奏对其进行处理时,西皮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愉悦、明快的氛围;二黄则表现出来的是压抑的情感色彩。在用快速的节奏对其进行处理时,西皮表现出来激动活泼或波澜壮阔的氛围;二黄则表现出来悲壮压抑或凄凄楚楚的氛围。由于二者各自不同的特点,在钢琴独奏中引入,为钢琴演奏情绪表达、场面渲染起到的积极的作用。
王笑寒的钢琴曲《遗失的日记》中就充分引入了西皮的唱腔音调,在第一个乐章中,引入西皮唱腔腔调,从开始的较少使用,到该乐曲的结尾处完整地使用了西皮腔调,让整首乐章听起来变化万千、魅力无穷。色彩纷呈的脸谱虽然看不见,却通过音乐的各种律动不断地呈现在听者的面前。江文也《断章小品16首》中的“午后胡琴”,就是由京剧二黄的音调变形而来的,通过引入二黄这一京剧元素,使得该作品在半音变化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给京胡定弦和仿京胡演奏的音色,充分表达出了一种寂寞无聊的感觉。
3.引京剧伴奏乐器于钢琴演奏中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将京剧伴奏乐器引入相对比较单纯,主要是通过模拟京剧打击乐器及胡琴的声音,来实现整个乐曲节奏、氛围变化。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钢琴的演奏者很难通过演奏钢琴完美地模拟出打击乐及胡琴的声音。但是,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可以通过临场变动音来实现高度的模拟,从而,在钢琴演奏中呈现出浓郁的京剧韵味。蒋祖馨的《第一钢琴奏鸣曲》中,引入了京剧打击乐的元素,通过对京剧中叩击檀板的节奏进行惟妙惟肖模仿,完美地呈现了钢琴演奏中的京韵。崔世光的《钢琴交响狂想曲》中,积极借鉴了琵琶演奏手法,对京剧武场节奏进行了模仿。江文也《断章小品16首》中《无标题》《故都素描》中也积极引入了京剧打击乐锣鼓的节奏,为整个音乐作品营造出了一种比较热闹的戏剧性氛围,深受听众们的喜爱。
4.引京剧音调于钢琴演奏中
将京剧元素中的音调积极地引入钢琴演奏中,一方面可以充实钢琴演奏的音调,在细节处帮助演奏者进一步改进;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演奏者提升其钢琴演奏的技术水平。钢琴演奏家倪洪进《京剧曲牌练习曲》《小开门》中都引入了京剧的音调,左右手之间的旋律看似相互独立却又相辅相成,能够极大地锻炼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朱晓宇的《戏曲组曲》第一首《京剧小段》也将京剧的音调积极引入,引入模仿京胡的音调,通过音调之间的转换,将高音旋律充分突出,演奏者需要左右手互相协调,左右手分别注重练习各自不同的音部旋律,对于演奏者的演技水平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挑战。
将京剧元素音调积极引入钢琴演奏中,在提升演奏者演奏技术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钢琴演奏的京韵魅力,实现了中西艺术的有机融合。
结语
京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中独树一帜,并成为了代表中国艺术特色的一种文艺形式,被称为中国的国粹。钢琴演奏引入京剧元素,巧妙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对于京剧而言,被赋予了全新的美,对钢琴而言,既是一种创新,又是一种丰富发展。当前,将京剧元素引入钢琴演奏这一领域正处于探索阶段,尚有很大的开发和探索空间,进一步挖掘钢琴演奏与京剧因素的有机融合,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语言和颇具京韵的钢琴曲目,积极贴近大众审美标准、情感理念,让钢琴演奏别具风貌,在中国的境域内衍生出本土特色,从而助推钢琴在我国的大众化传播。
参考文献:
[1]母剑云:《中国钢琴独奏乐曲中京剧元素的运用探究》,《艺术评鉴》2016年第8期。
[2][5]王芳:《浅析京剧元素在钢琴作品〈皮黄〉中的全新阐释》,《音乐创作》2014年第10期。
[3]施咏:《京剧风格钢琴曲创作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4]方璀:《中国钢琴独奏乐曲中京剧元素的运用探究——以“帕拉天奴”杯第一届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获奖作品为例》,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