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向度研究

2017-12-08 00:28李保峰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形势建构主义政策

李保峰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尝试,被各大高校采纳并开始用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的课堂教育中。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理论,它要求当代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日常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探索意识及能力,对知识充分理解可以灵活运用;它也要求各高校能积极探索对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增加知识的有效性。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是大学生对当前社会形式进行了解的重要途径,如何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理利用,增强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效果,是各高校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现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问题,然后从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方式、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等层面,提出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建议方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第二批科研基金项目《中西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方法探析》(项目编号:KY2015-57)。

建构主义和形式与政策的基本关系

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西方国家也紧跟发展的潮流,产生了新的科学理论成果——建构主义。建构主义主要观点中提出:知识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東西,在学习中,知识的获取需要学习的人积极主动完成对知识的接收,构建出严谨准确的知识骨架。知识对每个人的要求是平等的,它都要求在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新的了解、新的吸收,来完成知识的二次收获。也就是说,建构主义理论是以学生为主要地位的理论,它强调学生自身的自主探索,要求学生产生关注情境、合作、沟通等重要的学习意识。现如今形势与政策是一门新设的教育课程,各高校让大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让大学生了解世界上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了解党的发展路线,加深当代大学生对我党的深刻理解,了解我国所面临的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任务,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建构主义教育中重点强调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公,在日常的学习教育中,教师应做好辅助引导的工作,指引学生积极主动接收新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助力,对学生来说,学习是有多项选择的,因此学习行动力将会被兴趣影响。若想将建构主义应用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兴趣。

建构主义引进高校课堂的有利条件

将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引入各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我国高校的尝试,合理的引入必定能为学生带来一定的益处。而如今我国高校已经具有一定的引入条件。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引进。多媒体已是现代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网络使学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进一步了解形势与政策的基本内容。

第二,高校大学生已经建立了基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当前世界的局势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一直在学习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分析局势及未来发展道路的能力,又有矛盾论、辩证发展观等理论依据,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分析的科学性、合理性。

第三,形势与政策课程加入建构主义理论,已经是当前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改革中具体提出的要求。面对繁杂的信息,各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状态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也尤为重要。

如今高校所面临的问题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作为政治教育课,其中的政治理论概念繁多,内容充实。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还不够,造成了学生在意识上对该课无法提起兴趣与热情,片面地认为该课程是一种虚假无意义的空洞理论。而形式与政策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所占学分关系到学生的最终学业,学生若是带着抗拒的态度上课,必将会影响课堂效果,影响这门课程最初开设的理想效果。因此,如何将建构主义引入形势与政策课堂,是高校所要面对的另一问题。它改变的是形势与政策课堂的授课方式,教师在课堂中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将会被改变。高校教师应思考如何转变他们与学生的主次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是今后各高等院校所应解决的问题。

建构主义视角下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兴趣培养的建议

第一,了解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建构主义强调的是,知识在循环利用中将会产生新的理解。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知识的运用并不是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面对不同的情况,也需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展。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便是给予学生最为基本的知识。形势有百般变化,政策也绝非固定不变,面对形势的不同变化,政策也会产生不同的调整规划。高等院校应让学生了解形势与政策的基本含义,让学生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贯彻建构主义学习观,使学校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建构主义指出,学生需要依据已有的知识与学习经验进行信息的筛选,并不是老师机械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从建构主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历和经验,是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意识的成人,对我国执政党的执政方针、党的未来发展路线、相应的国家政策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对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的知识也有自己的思考或是质疑,在学习中可以作出选择,选择自己能接受、自己认同的知识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整体上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够在已有的知识框架基础上,针对性地确定知识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制订教学方案。在课程进入到学生感兴趣并愿意了解且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时,老师要有方法地进行讲授,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

第三,遵从建构主义学生观,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在学校中,最为常见的关系之一为师生关系,建构主义教育观中重点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增加课堂互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开拓性、开放性都被束缚,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阻碍作用。在建构主义中主张的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并无阶级差别而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教育过程中学生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同样能在学生身上学习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方式。endprint

第四,从建构主义教师观出发,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需要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同样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在建构主义中,要求教师做好教学的转型工作,由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向更科学合理、更具有现代气息的教学模式。所以,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修养,对教师提出高标准、高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所展现出的素质水平也会对学生之后的学习风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好的形势与政策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具有扎实可靠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将自己实验科学研究成果与课堂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具备正确无误阐释晦涩难懂理论的能力及完整的知识框架;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尝试,被各大高校采纳并开始用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的课堂教育中。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理论,它要求当代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日常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探索意识及能力,对知识充分理解可以灵活运用;它也要求各高校能积极探索对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增加知识的有效性。如今,西方教育体系中新兴的建构主义已被西方的学校广泛接受,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提供了新契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新启示,让我们对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新的思考,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即使建构主义理论体系有些积极的益处,但完美的理论是不存在的,建构主义有它的优势也必然存在它的局限性,适用于形势与政策课堂的应用但不一定适用于其他课程。所以,我们将建构主义作为理论依据指导大学生學习时,也需要学习西方其他教学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将之用于实践,以此推动形势与政策课程在高校中的不断发展。目前,在实践中,我国高等院校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时,探索发现其中的可取之处,再合理利用其他的科学理论,不断将我国的教育事业推向新高峰。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各高等院校中形势与政策课程必将取得更高的成就,获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万欣荣、叶启绩:《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

[2]幼亮、王爱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中国梦》,《文史博览》(理论)2016年第9期。

[3]赵长明:《现代警察院校大学生的责任教育策略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12期。

[4]钱俊:《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运行机制建设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第19期。

[5]郭文亮、林宾、朱跃:《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现状的实证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

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陕西渭南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势建构主义政策
政策
政策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助企政策
政策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