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芬秀+梁秋红
在推进“1158”教改实验的过程中,为参赛课集备(集体备课的简称)磨课已经成为我校语文教研组协作教研惯例,并执行以下五步流程:第一步,授课教师自备选题;第二步,授课教师试讲,年级备课组集备研讨;第三步,授课教师第二次试讲,全校语文教研组集备研讨;第四步,指导老师和授课教师一起修改教案,定型;第五步,正式赛课后,授课教师反思。需要说明的是,授课教师选题自备,要求根据自己的任务确定上课的课题内容,并对授课内容进行个性化思考,在参考教辅后写出初备教案;年级备课组内试讲研讨,主要衡量指标是看教师是否做到了“备好教材、心中有书,备好学生、心中有人,备好教法、心中有术,备好重点、有的放矢,备好难点、突破难点,备好作业、讲求实效”,经集备研讨后授课教师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全校语文教研组集备研讨,主要观察点是看这节课有没有理论性、操作性、创新性、实效性“四性”,并据此提出适当建议。下面我们以梁秋红老师执教参赛课《木兰诗》为例,展开我们的集备磨课说明。
一、选题自备
授课教师得到课题后,在剖析课文和学情,查阅许多教案、视频资料后,按照五步教学的流程,做出第一份教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准确定标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2.了解故事情节,把握木兰形象。
重点、难点:
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二)科学导学
1.由动画片《花木兰》的一两个画面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2.以不同方式大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 hán) 鞯(jiān)辔(pèi) 溅(jiān) 啾啾(jiū) 十二转(zhuǎn) 胡骑(jì) 旧时裳(cháng)
3.學生范读,理顺情节。
4.教师范读,学生思考问题: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小组合作)
5.小结:木兰是一个勤劳、勇敢、爱国爱家、纯朴机智的好女子。她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昂扬气概和不慕名利的美德。
6.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三)即时测评
1.找出下列通假字。
昨夜见军帖( ) 出门看火伴(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最后一段附文中,有一诗句“ ”与成语“扑朔迷离”意思相近。
(四)精要小结
请学生谈学习收获,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的方法、修辞、积累文言知识、学习木兰优秀品质等方面来谈,教师可做适当补充。
(五)拓展延伸
1.木兰凯旋,天子接见她时,会对她说些什么?木兰又是怎样回答的?
2.木兰辞官回家时,她的父母会对她说什么?她换上女装时都有哪些动作、表情、神态?
二、年级备课组备课磨课
接到梁秋红的教案并听她上了一节试讲课后,我们年级备课组对这份教案展开了讨论,一致认为:“准确定标”是一节好课的开端,教学目标的表述语言应尽量简练,通俗易懂,且重难点突出,梁老师的表述不够清晰具体。“科学导学”的内容过多,面面俱到,且重难点不够突出:《木兰诗》是七年级上册的一首文言诗歌,且篇幅较长,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建议舍弃那些与教学目标不太相关的内容如划分节奏、读准节奏等;另外,关于木兰品质的小结过于直白、生硬,换用课后的四枚精美邮票引出会更加自然。“即时测评”只是检测了文言知识积累,没有检测教学目标,不能反馈学生在本课的学习效果。经过这轮集备后,指导老师和授课老师重点修改了上面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一)准确定标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能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
3.分析木兰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分析木兰形象。
(二)科学导学
1.用一段《花木兰》的动画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教学目标。
3.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会读的字圈画出来。
可汗(kè hán) 燕(yān)山 溅溅(jiān) 啾啾(jiū) 十二转(zhuǎn) 相扶将(jiāng) 傍地走(bàng)
胡骑(j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诗歌的情感。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叹息——缓慢)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激昂)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秭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秭来……不知木兰是女郎。(欢快)
(3)参照注释,疏通文意。
词语:①愿为市鞍马(买);②双兔傍地走(跑);③出门看火伴(“火”通“伙”);④昨夜见军帖(军中的文告);⑤对镜帖花黄(粘贴)
句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品读诗歌,探究木兰形象。
(1)教师指导分析第1自然段木兰纺织的人物形象。要求:①全班朗读第1自然段。②想一想,你从哪两诗句中看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为什么?
(2)其余情节,学生分组分内容讨论,分析木兰形象。要求:①小组成员齐读所讨论的段落。②用“我从 这两句诗中看出木兰是一个 女子,理由是 ”句式来表达。endprint
点出探究结果: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百世、家喻户晓。为了纪念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中国邮政把这个故事绘成了4枚形象生动的邮票。(出示课件邮票图样,略)让我们向花木兰学习,学习她(看板书)勤劳、勇敢、孝顺、不慕名利、热爱生活(爱美)的优秀品质。
(三)即时测评
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 ) A.次 B.回 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 ) A.有力 B.大 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 ) A.市场 B.买 C.集市
2.翻译句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按原文填空。
体现木兰在战场上英勇善战的诗句是: 。
表现木兰爱美、爱生活的诗句是: 。
三、全校语文教研组集备磨课
全校语文教研组在听了授课教师的现场课之后提出,拓展延伸部分缺乏创意,学生的思维发散度不够,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延伸应该是整节课的亮点,可以把整节课推向高潮,足以彰显学生的个性。大家在议课时经历了两次修改。第一次修改确定的内容如下:“这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音韵和谐。现在我们给最喜欢的诗句配上最喜欢的现代乐曲,听一听,是否别有一番趣味呢?”实际磨课时刚好有个学生会唱山歌,当时的课堂效果很轻松,学生的灵感一下子被点燃了。但是过后想想,这样的设计在比赛中很难操作,让有音乐功底的学生出来捧场是必备条件,要求太高,于是我们否决了这个设计。第二次修改确定的内容如下:“木兰回到家乡后恢复女儿装,伙伴们很吃惊,在这之后还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样的修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此外,全组教师还提到了一个板书设计的问题,帮助学生提炼木兰的性格特点(勤劳、孝顺、勇敢、不慕名利、热爱生活),梳理人物形象。(板书设计略)
四、授课教师与指导老师一起修改教案
经历了一轮自备、两轮磨课之后,授課教师与指导老师重新梳理了教学设计,采纳大家的好建议,形成了一份比较理想的教案。(教案展示略)梁秋红老师带着这份教案参加2014年“八桂中学语文优质课观摩研讨会”,在课堂教学展评中荣获一等奖。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堂真正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的语文课,具体表现在:运用五步教学法,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练了能力,不仅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课堂十分扎实;课堂教学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充实;师生在课堂中有真情实感和智慧的交流,丰实;这是一节常态课,没有过多的课件展示,师生思想碰撞,生成了许多新东西,如小组合作分析木兰形象时,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通过解读文本归纳出木兰的形象,平实。
五、教学反思
运用我市“1158”教改实验所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这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有效教学“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的理念,“准确定标”成为教学成功的重要逻辑起点。考虑课文的体裁和七年级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我们把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能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能分析木兰形象作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科学导学”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用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读带品,读品结合;根据古诗词的特点,把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读准字音作为本课“读”的基点;品读人物形象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来赏析人物;最后用中国邮政发行的4枚邮票来归纳木兰的品质;知识迁移尤其大胆创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通过这次参赛课备课磨课,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集体备课只有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展开不留情面的真实的集体研讨,才能真正发挥备课磨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集中群体智慧,实现有效教研,为了学生的发展。
(责编 白聪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