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2017-12-08 09:35苏秋香��
考试周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苏秋香��

摘要:关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一直是数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始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基于此,笔者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案例,通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及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着重阐述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方法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 与教学有关的几个概念的涵义

(一) 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学认为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自由探究、相互学习的一个平台。从本质上说,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这是对“教学”内涵的基本理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家普遍倾向于把“课堂教学”的理解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学内容为中介,师生在广泛的交往互动、合作参与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得以自我实现。教师应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益,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设计与组织教学过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行为是手段,学生发展是目的。

(二) 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教学有效益是衡量教学成效的核心。预期目标能否通过教学活动取得结果,教学资源投入和收益之间量化关系如何,教学目标与教育需求的吻合程度怎样,这些都是评价教学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的基本判断。简单地说,“有效”就是通过教师的系列教学后,学生获得一定的发展。从教学有效性的视角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长远的发展为宗旨,重视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以教学目标达成为前提,在学生既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激发学生数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在数学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小学数学应善于调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以数学教学客观规律为准绳,用最短的时间、最省精力和最少物力投实现课程标准所预定的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

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有着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期望他人的鼓励,渴望成功。但是,由于小學生心智尚不够成熟,注意力不够稳定和持久,学生多以无意注意为主,小学生这些心理特征影响和制约着数学学习方式,使它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一)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探究数学知识和再建构一个学习过程,对于每一个数学知识的吸收和内化,集中反映了他们对知识的再创造过程。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比较少,良好的学习品质尚未成熟,他们往往表现为学习专注性、自主性、深刻性和严谨性等诸多不足,因此教师要为学生领航,引领小学生在浩瀚的数学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基于此,数学教师应通过自身专业化发展,不断的提高教学能力,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有效的开展课堂讲授和探究式的提问,鼓励引导学生以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去领会数学知识的精髓,获得数学思想的升华,如此方能把培养学生创造力真正落到课堂教学这个实处。

(二)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探究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为主,个体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做数学”成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独特的现象,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设计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是以问题为起点,通过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概括、验证总结等系列的教学环节,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并将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来重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总之,“问题解决”始终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技能的练习、规律的探寻、空间观念的形成都是在“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来开展的。概括地讲“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驱动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程度,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已有生活经验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不是课本上的智力游戏,而是活生生的存在于孩子生活世界。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经验的系统化,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他们懂得了许许多多数学知识,例如比大小、会数数以及物体形状,生活让他们有了直观经验,尽管生活经验是模糊和零散的,但却为他们形成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建构铺下了基石。可以说,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其个体生活经验为背景的认知过程,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与运用都是基于他们对生活世界的再次“解读”,对知识的领悟具有强烈的生活情境色彩。这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与成人数学学习的天然差别,成人的思维方法倾向于对数学知识的演绎推理,对概念的拓展与延伸。认识到这一点,如果我们能引导小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探寻数学的“源头”,领悟数学知识的“真相”,这将比获得纯粹的数学知识更加重要。

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数学学习的主阵地,课前的备课是课堂教学的成效决定因素,基于此,课前教学设计彰显重要性。传统备课过于关注学科本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备课以教材知识为链接、以题目训练为焦点,对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教材知识点内在联系很少顾及。因而导致课堂教学设计呆板单一,缺少探究过程的展现和探究能力培养的基本设计,无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注重教学设计才能生成有效课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站在“以生为本”的高度,从“以学定教”出发,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更新课堂设计理念,从确定教学目标、紧扣重难点、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层次化的数学练习等环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实现有效教学打造灵动的课堂。

(二) 认真开展情境教学

数学情境教学是指从教学出发,依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通过情景再现创设生活场景、问题情境、游戏情节等。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数学情境能使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有机的融合和相互的渗透,是联系二者间纽带。数学情境创设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贴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达到引趣、激疑和诱思的作用,以达成三维目标为宗旨。数学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创设质疑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浓厚兴趣,还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endprint

(三) 以“问”引“问”

所谓的以“问”引“问”即通过课堂有效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提出新的问题,并在自主讨论中解决问题。教师的“问”与学生的“问”相融互促,始终贯穿于数学课堂探究活动过程。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小学数学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要有思考性,只有有效的提问才能引发深度的思考,只有能引导学生去质疑、去发现、去探究的问题,才能真正把课堂教学有效性落到实处。“以问引思,由问达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引问行为,鼓励质疑,给学生创造发问、追问的机会和空间,并对他们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学生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比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更有创造性,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总之,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更在于能否问到点子上。教师的关键之处是扶一把、送一程,课堂有效的提问應能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四) 指导学生探究学习

罗杰斯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与生长”。自主探究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策略,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形成积极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探究学习要以目标为导向,教学前要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探究过程要有事先的预设。具体明确的探究目标是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实现教学效果,获得成功的前提保证。一般来讲,探究往往是从“问题”为起点,通过情境创设发现问题探究到逐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数学的学习往往是枯燥、抽象,把数学知识镶嵌于“情境”,在数学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使得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通过对“问题”层层探究,不断获得数学新知识,促进数学知识的再建构,最终实现数学能力的质的发展。需要强调一下,在探究活动中主体是学生,由于个体差异,知识经验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必定迥然有别。基于此,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相信学生的能力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所有的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华.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262-263.

[2]黄晓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董斐.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3):184-186.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