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群��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要教育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爱国”的意识比较笼统,且不易理解,因此,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不能光靠幼儿园,而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教育要求,与家庭、社区有机结合。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幼儿园;家庭;社区
已有研究显示,学前期是孩子的天性和德行的苏醒阶段,是培养其良好德行的黄金阶段。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更应该站在新的起点——学前教育时期,或者更应该从出生后的家庭教育时期开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笔者就实际教学案例为例,浅谈怎样在实践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 发挥环境的隐性作用
瑞吉欧认为“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蒙台梭利认为应该为儿童准备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许多优秀的学前教育理念都看到了环境的巨大教育价值;而且,研究也显示,环境作为隐性的课程,其隐含的教育价值不可估量。那么,在幼儿园中,发挥环境的隐性作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根据笔者所在班级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对“我爱祖国”这一主题创设环境。环境设置分三个小主题,即“我和幼儿园”、“我来自哪”、“祖国真美丽”。在“我和幼儿园”板块,可以放一些幼儿在幼儿园中愉快的活动的照片、幼儿手绘的幼儿园等作为材料,唤醒幼儿在园体验的愉快情绪,降低“分离焦虑”,让幼儿愿意、喜欢上幼儿园,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幼儿园的情感。在“我来自哪”板块,可以放一些家乡民族服饰的图片或手工作品、家乡美食的图片、家乡有特色的景点的图片等,让幼儿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祖国真美丽”板块,可以放本国国旗、本国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景点的图片、京剧等国粹的相关元素等、国家重大成就如航天的相关知识等等,让幼儿了解到本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本国所取得重大成果,从而激发了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环境的潜在教育作用,无形间培养了幼儿的爱的品质和爱国意识。
二、 不同活动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12年9月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3~4岁的幼儿能认识国旗,知道国歌。4~5岁的幼儿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站好。5~6岁的幼儿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等。”《指南》对于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应具备的爱国主义做了详细说明。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教育形式,因此,在幼儿园中,要运用多种方式,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幼儿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笔者采取教学游戏化的形式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一:《打倒鬼子兵》
为深化爱国意识,笔者组织本班(中班)的孩子观看影视《帽儿山的鬼子兵》。这个片子围绕着虎子、妞妞和铁蛋这三个小孩儿和日本兵斗智的故事展开,故事简单,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简单中又有着生动的情节,跌宕起伏的转折,每个环节只有15分钟,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观看。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观看《帽儿山的鬼子兵》,进行了一次替代性的爱国教育。
动画片以其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特点吸引着幼儿。通过观看这部动画片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更贴切的、生动的爱国教育,让孩子们意识到能生活在现在的社会是多么幸福。观看后笔者还组织孩子们谈谈观看影片后的感受,孩子用他们设身处地的想象,表达他们的想法,让幼儿从小在内心印下爱国的痕迹。
活动二:《我知道的祖国》
笔者先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家乡,然后引出祖国的一些标志性特征。然后逐一给幼儿介绍国旗、国歌、天安门、长城、故宫、京剧脸谱等的特征,然后以游戏的形式,“你说我猜”,请幼儿描述笔者给出的图片的特征,让另外的幼儿来猜(猜的人不能看图片)。通过这次活动,幼儿能更加清楚地知道祖国的一些代表性的标志及其特征。更进一步地加深幼儿爱国意识。
活动三:《我画的五星红旗真鲜艳》
笔者在幼儿已经对五星红旗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之后,开展了一次绘画五星红旗的活动,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对五星红旗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知道它是“红底黄星”、“四颗一样大的黄色小五角星围绕着一颗大的”。
虽然对于幼儿来讲“爱祖国”的情感不容易领会,但是,通过“看动画片《帽儿山的鬼子兵》”、“猜图片游戏《我知道的祖国》”、“画五星红旗”等方式,可以给幼儿具体的物象,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革命烈士,让幼儿知道祖国的一些象征性标志,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五星红旗。逐步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爱国之情。
三、 利用地区资源,把爱家乡和爱祖国结合起来
幼儿要先学会爱幼儿园、才会慢慢懂得爱家乡、最后才能上升到爱祖国。所以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原则,也不是空洞的说教。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应该具体地和爱家乡的教育结合起来。
笔者实践时适逢该园所在县县庆,笔者抓住这个机会,就本县的少数民族风俗、名胜风景区等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加深了幼儿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本园是一个有自己办园特色的幼儿园,幼儿园的外墙和活动室外都以本地区的特色为基础进行创设;幼儿的间操也是以本地区的民族特色为基础,占本地区的人口的比例较大的回族、苗族、汉族,都有本民族特色的元素蕴含其中。通过这种逐渐渗透的方式,幼儿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更能激发和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家、园、社区通力合作,共同承担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不仅受自身周圍环境的直接影响,而且社区、国家、世界等更大的环境也会间接影响个体。”因此,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幼儿园的单一作用远远不够,要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就应该结合家庭、社区,共同作用,来达到教育的最终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幼儿园没办法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全部内容,而且,教育的效果也需要家庭和社区的配合。比如,在幼儿园中每周一都有升国旗的活动,在此之前,就可以请家长给幼儿介绍国旗、国歌以及参加升旗、奏国歌的礼仪。在放假期间,可以通过劳动、参观、访问社区等使幼儿了解社区,接受实践的锻炼,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也可以请社区中的军人来幼儿园给幼儿讲述一些爱国的故事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幼儿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对社区的感情。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的一日生活都蕴含着教育契机,所以,应将爱国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产生爱国主义意识。幼儿园的教育价值要达到最优化,离不开家长和社区的支持与合作。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尽管有些道理幼儿不是一下子全部能理解接受,但润物细无声,从小给予人格品德上的熏陶和雕琢,日积月累,必见成效。
参考文献:
[1]蒋仕梅,唐礼莉,骆晓洁,刘颖.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相结合[J].科技信息,2007.
[2]符妍.让环境成为促进孩子发展的“软件”[J].江苏教育报,2009,(09).
[3]王洁,郭雨欣.蒙台梭利课程与瑞吉欧课程中环境设置的比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12).
[4]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全书[M].中国商业出版社,2013:174.
[5]李珊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198.
[6]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07.
[7]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326.
[8]李敬德,连俊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M].中国物价出版社,1995: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