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国际贸易实务》中贸易术语的创新教学与反思

2017-12-08 12:42庄萌��
考试周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反思中职

庄萌��

摘要:在国际贸易中,价格高低是一笔交易能否顺利达成的关键,而贸易术语是价格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现行教材在解释贸易术语时,大多使用法律语言来描述买卖双方的风险、责任和义务,这给中职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如何让中职生更容易接受贸易术语内涵,这成为“教”与“学”的关键。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和中职生的特征,提炼出一套教学方法——七要素法,通过理顺七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创新教学实践;七要素法;反思

一、 课程背景

(一) 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未能充分发挥其港口优势,错失良机,以致闽南地区的货物进出口贸易基本依靠厦门海关。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致力于我国与亚欧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泉州港必将凭借其具有的独特历史背景和地理优势崭露头角。中职学校的传统专业——国际商务,将迎来春天,为闽南地区培养更为务实的技能型外贸人才,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根据阿里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发展指数报告》,泉州的电商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18位;电子商务服务指数居全国第11位、全省第一,其线上业务集中在鞋服、食品、石材、水暖、卫浴、陶瓷等传统制造业。体育用品、商务休闲服饰、水暖建材三大品类成为销售额最多的品类。2013年以来,泉州外贸电商企业数量每年增长速度超过30%,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占全省一半以上。未来,跨境电商将成为泉州区域电商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同时也将推动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积极转型。

(二) 《国际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与跟单员、业务员、报关员、单证员、货运代理等实际岗位无缝对接,旨在将学生培养成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国际贸易实务中,价格决定交易能否顺利达成,而贸易术语正是用来说明价格的构成及买卖双方费用、风险、责任和义务的一种国际惯例。因此,《贸易术语》是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关键。

二、 《国际贸易术语》的教学概况

(一) 中职生特征分析

中职生是“考试失败者”,他们的理论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由于互联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课堂变成了“看不见的网吧”,成了“低头族”的重灾区。但他们并非全面落后,他们多才多艺,富有想象力,动手能力高于理论学习能力等优点同样很明显。在专业学习方面,只要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因材施教,中职学生同样可以逆袭,成为专业能手。

(二) 选用合适的教材,提高教学有效性

经过多轮的比较和筛选,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进出口贸易实务》。其适用性在于:(1)教材以进出口合同为中心,系统地介绍了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流程和各项交易条件,有利于学生掌握外贸流程;(2)大量的案例,涵盖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主要知识点,实用性强;(3)知识拓展难易度适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 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

教学目标过高,教学内容过难,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教学目标过低,容易导致学生盲目自信。基于对中职生的特征分析,我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11个贸易术语的基本內涵,包括买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着重掌握每个术语的交货地点和风险划分界限,并且能够清晰地分辨相似术语的异同。

(2)能力目标:掌握七要素法来学习贸易术语的内容,能运用合适的术语进行报价,规避交易风险。能处理因贸易术语问题产生的纠纷,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3)情感目标: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使用贸易术语优化复杂贸易流程的便利性,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职业素养。

三、 创新教学方法的实践示范

(一) 创新教学法VS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的一般模式是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即上课时教师围绕教材文字内容讲授理论知识,速度进行案例分析,课后要求学生背诵每个术语的法律条文内容。大量的背诵和记忆,不仅是中职生排斥的,而且是他们难以完成的,这导致传统教法下的课堂有效性大打折扣。我自创了一套《贸易术语》的学习方法——七要素法,通过理顺7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摆脱大量文字记忆的束缚,帮助学生轻松掌握11个贸易术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以FOB、CFR、CIF为例,七要素法的教学实践示范

我将每个国际贸易术语的内涵分解为7个要素:(1)中文名称;(2)交货地点;(3)风险划分界限;(4)运输方式;(5)国际货运手续及运费由谁办理;(6)国际货运保险手续及保险费由谁办理;(7)进口和出口海关手续分别由谁办理。其核心是术语的中文含义。老师只需将术语的中文含义补充完整,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推导,其余6个要素的答案便可迎刃而解。

在七要素法的基础上,借助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特色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老师将《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大量文字性说明转化为简明的具象内容,提高理论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印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较以往的死记硬背更有效率,记忆更加深刻持久。我将以FOB、CFR、CIF的教学内容为例,详细阐述七要素法的实际应用:

(1)量身导入小案例,学生与新知零距离

案例导入:上海S公司出口一批货物,用货轮将货物从上海运往新加坡。对S公司来说,以下哪种方案最有利?

A. S公司自行承担从上海到新加坡的运费和保险费。

B. S公司承担上海到新加坡的运费,买方承担运输保险费。

C. 买方承担承担从上海到新加坡的运费和保险费。

为学生量身定制的小案例,简单易懂,贴合教学内容,导入新知识时,有效避免了学生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运用知识的迁移,很轻松地从3个预设方案中选取最佳答案。

(2)七要素法授新课,省时省力高效率

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七要素法,领悟术语的中文含义是关键。以FOB为例,中文含义是“装运港船上交货”。从语法角度看,句子的完整性在于主谓或主谓宾是否完整。我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术语中文含义是不完整的,即“谁在装运港船上交货?”

其次,我用俗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来启发学生,让他们知道买方和卖方是贸易中两个主要的当事人,那么答案跃然纸上,即“卖方在装运港船上交货”,这就将中文含义补充完整了。

第三,创设简单的国际贸易情境,由学生分别扮演买方、卖方和承运人的角色,模拟货物从装运港运至目的港的交易流程,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所要承担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同时帮助学生理解7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中文含义”中找到其余6个要素的答案。

1. 紧扣中文含义,推导出卖方交货地点是:装运港的船上。

2. 风险划分界限是指卖方完成交货义务的空间位置或时间点,越过界限之前风险、责任和费用由卖方承担,越过之后则由买方承担。因此FOB的风险划分界限可表述為:卖方在装运港的船上把货交予买方。

3. FOB的中文含义已表明术语只适合海洋运输。

4. 至于海关手续的问题,11个术语中除了DDP和EXW是特殊情况,其余9个术语均相同:卖方办理出口海关手续,买方办理进口海关手续。在详细阐述七要素法的实际应用后,将其生成以下表格:

学生按照上述方法来完成CFR和CIF的学习,这样能更加直观地将相似术语进行类比,轻松分辨异同点。当然,七要素法同样适用其他8个术语的学习。

四、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了师生、家校共赢,不仅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重难点,更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大胆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地掌握知识,获得成就感,重新树立自信心。

“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学习我掌控”,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人、知识的驾驭者,因此需要老师有创设性地传授教材内容,让理论知识“生活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才是教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玉珍.现代国际贸易实务 [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殷磊夫.讲授开放教育 “国际贸易术语 ”的教学方法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8):14-15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反思中职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