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梅
利用互联网这把利器,通过在线教育,补齐名师在区域、城乡、校际“供给”差异上的短板
“市场规模逾千亿、教师月入过十万。”近日,新华社发布的一则消息,让“课外辅导刚需带火在线教育”引发舆论关注。
中国在线教育的市场有多大?来自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560.2亿元,同比增长27.3%,预计之后几年将继续保持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9年将超过2600亿元。
新华社记者采访发现,受益于在线教育提供的机会,月收入超10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网红”教师并不少见。
中国在线教育风生水起,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中。作为全球互联网人口第一大国、全球教育市场第一大国,我国的“互联网+教育”,为推动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时代土壤和巨大的想象空间。
新华社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线教育中最火爆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课程辅导。中小学课堂上任何一个知识点,在网上都能找到10个以上的在线课程。可以说,在应试教育压力下,以课程辅导为核心的在线教育,必将成为未来长期且稳定的需求。
对于在线教育,巨大的需求与巨大的争议相伴相生。争议点之一就是一些教师“身在课堂心在线”,影响了本职工作。客观分析,这一担忧不无道理。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学在职教师不应因参与有偿在线教育而影响正常教学。但目前尚未出台相关禁令。虽然当前很多城市禁止公办学校教师在外兼职,但主要是禁止在机构兼职,对在线授课并未严查。如果完全封堵在线授课,可能会导致一批优秀教师辞职。
应该说,教育部门的审慎是明智的。毕竟,在线教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
名师是稀缺资源,教育市场对其的需求是合理的。线上授课,让众多原本无缘遇见名师的学生,能分享优质的课程,的确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如今仍有择校和争抢“重点班”“实验班”的现象?其深层原因,也正是优质名师“供给”的短缺。
“网红”教师和“在线教育火爆”这些现象的背后,最撩动舆论神经的,无疑是教育公平问题。而名师资源的有限和分配不均,也是推进教育公平时最难解决的问题。
由于办学历史、办学经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稀缺的名师资源,在地区与学校之间的分布不可能是均衡的,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同一年级不同的班,教师水平也不可能一样。要实现优秀教师资源的相对均衡,不是靠一纸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
因此,如何让名师优质课程惠及更多的学生,越来越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焦点问题。恰恰在这个问题上,“课外辅导刚需带火在线教育”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即利用互联网这把利器,通过在线教育,补齐名师在区域、城乡、校际“供给”差异上的短板。
党和政府也看到了在线教育对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
2010年,《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就提出,通过互联网技术快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缩小校际间的不均衡,实现最大的教育公平。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要求“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为此,国家首先致力于填平“数字鸿沟”,把电脑配备与网络接入,作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投入的重要方面加以解决。
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已经有81%的学校实现网络接入,76.5%的农村学校实现互联网接入。在很多落后地区,以往没有老师与条件的学校,也通过信息手段开设了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覆盖了400多万农村学生。
推进教育公平,既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近年来,为推进教育公平、给择校热降温,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多项对症下药的政策,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推行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育不公平问题。人民群众也完全相信党和政府推进教育公平“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还会不断有改革举措。
教育公平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推进教育公平问题上,政府所能做的,是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是确保在同一地区所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保障的公平、学校硬件建设的公平、教师资格准入的公平、同等条件下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应该说,这些方面的公平,我国已经基本实现。
当前我国教育的不均衡已经不在于硬件,而是内容即教育质量。相应地,我国教育公平问题正从入学机会的公平转化为教育质量的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要逐步缩小优秀教师在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分布上的差距。
在线教育最大的存在价值,就是扩大了以名师为核心要素的优质教育内容覆盖面。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扩大这种覆盖面,优秀教师的辅导就成为一种刚需,满足这种刚需,没有比在线教育更有效的手段,所以才会造就超千亿元的市场规模和20%的增长速度。
这带来了一个启示: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大有可为。通过在线教育,推出名师优质课程平台,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都能通过互联网共享名师授课,是科技进步给教育公平带来的机会。校无名师,网络有名师,不也很好吗?
当然,基于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的商业化在线教育,不是“公平驱动”,而是利益驱动,如果完全从资本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角度来发展在线教育,要推动教育公平是不可能的。
教育部门要做的,一方面是鼓励发展在线教育,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对商业性在线教育的质量监管。
另一方面,推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出资组织名师在线,免费让农村、贫困地区、随父母进城的打工子弟在线接受名师授课。
同时,要鼓励公益机构积极参与以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为目标的在线教育。
网上公益教育达人、原美国对冲基金分析师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一手创办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值得倡导的样板。目前,可汗学院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50多万注册教育家和3700万注册学生,不仅获得了盖茨基金会等方面的赞助,还有来自世界各地无数普通人的“微支持”——或捐助,或无偿为网上教学视频进行翻译。
可汗学院也没有缺席中國的教育事业。不少老师备课时下载可汗学院的网络课程,从中找到深入浅出的方法,教学生理解复杂的数学原理。萨尔曼的愿景是,即使是在中国西部这样的偏远地区,孩子们也可以享受跟盖茨的孩子相似的教育资源。
我们更希望,中国自己的公益机构和公益达人,能够大力发展公益性在线教育,与政府一道帮助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享受跟盖茨的孩子相似的教育资源”。
1994年,互联网的先驱之一钱伯思就曾经预言,互联网影响最大的、受惠最大的,将是教育。
中国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在全世界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在线教育通过网络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廉价和便捷的教育资源分享,拓展了优质教育的覆盖面。政府因势利导,完全可以让在线教育助织教育公平网,在助推教育公平上也实现全世界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