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燕 陈健
摘 要: 本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外化路径进行研究,发现通过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活动,大学生在公民责任、利他助人行为、人际关系与沟通及多元价值四方面都有所提升。在日后的教育活动中,需要加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构建“学校—社区”的合作机制,坚持主渠道灌输与全方位引导相结合的协同机制,丰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路径,打造分享与反思的朋辈互通空间,构建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的平台。
关键词: 模拟长征 体验式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引言
1.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者概括了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两大矛盾”(坚持共同理想和现实追求的矛盾、价值取向一元和多元的矛盾)、“一脱节一背离”(价值观教化方法与社会需求脱节、价值观建构方式与规制背离的问题)和“一个错位”(价值评价标准表外化与内化的错位)[1]。因此,选择正确的途径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摆脱讲大道理、案例脱离现实生活等问题,使教育生动有趣,大学生感同身受,是一个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从个体对某一价值观念接受的心理角度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大学生在理论上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基础上,经过价值评价、判断、选择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自愿自觉将其外化为行为和基本遵循的过程[2]。因此,将体验式教育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而且存在实践的可行性。
1.2服务学习与体验式教育
体验式教育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是体验式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更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在需求。[3]近年来国外兴起的服务学习对促进学生品格教育、公民教育等目标的实现及促进学生的專业学习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4]。服务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将社会服务于课程学习整合的体验式教育学习方法。服务学习将“服务”与“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服务”过程中达到“学习”的效果,这与美国教育家杜威“从做中学”、中国的“知行合一”的观点如出一辙[5][6]。
如何利用身边的事物让大学生感同身受革命岁月的艰辛,从而认同共产主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耳、入脑、化行,这是一直困扰着教育界的问题。服务学习理念给了我们启发,利用社区资源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并促进服务者的学习与发展,以促进青少年发展为核心目标,注重培训优秀的户外教育师资,推动社会各个领域建立合作关系[7]。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与政府部门组织的徒步活动结合,在有限的活动经费、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内安全地完成模拟长征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徒步过程中体验、思考、成长。
基于上述情况,本研究将通过服务学习的形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外化路径进行研究,探讨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研究方法
2.1被试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程系2015年起实施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2016年3月、10月分别进行一次“信仰点亮人生”徒步教育活动。“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如何让大学生体会这句话是模拟长征徒步教育的核心目的,活动参加人数超过300人次。本次研究随机抽取曾参加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的与未参加过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的学生各20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52份,比率为88%。其中,曾参加模拟长征徒步体验式教育活动的学生问卷为167份,未参加活动的学生问卷为185份。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服务-学习”课程调查问卷[8]中的第二部分,这一问卷属于Likert五点量表,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公民责任、利他助人行为、自我概念与成长、人际关系与沟通及多元价值。
2.3数据处理
问卷结果使用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
3.结果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各维度得分差异具体情况下表。
结果表明,在自我概念与成长维度上,是否参加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活动的学生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t(350)=1.770,p=0.078。在其余四个维度上,曾参加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活动与未参加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活动的学生的得分存在差异。在公民责任维度上,曾参加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活动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未参加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活动的学生得分,t(350)=2.426,p=0.016;在利他助人行为维度上,曾参加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活动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未参加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活动的学生得分,t(350)=3.004,p=0.003;在人际关系与沟通维度上,曾参加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活动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未参加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活动的学生得分,t(350)=2.698,p=0.007;在多元价值维度上,曾参加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活动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未参加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活动的学生得分,t(350)=3.423,p=0.001。
4.讨论
4.1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的作用
王利华等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要以课堂教学、教职工理论培训、学生党建、学生社会实践、学生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构建起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帮助高职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作为一项体验式活动,是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李守可认为,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可以以长征精神为引领,从中汲取营养,借力传播能量和推动常态化发展的融合,共同为推进“四个全面”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10]。在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在公民责任、利他助人行为、人际关系与沟通及多元价值四方面都有所提升。通过活动,有以下收获:更好地感受信仰的力量,直观地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更好地体验精神的力量,体验为目标不断奋斗的过程,并找到支撑自己前行的力量,同伴之间的相互支持是让学生坚持走完全程的重要动力之一;更好地挖掘自身潜能,克服恐惧,从不相信自己到相信自己可以坚持完成任务。
4.2服务学习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的作用
反思是服务学习与其他活动最大的不同,是经验得以提炼、升华、固化的重要方法,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外化路径的重要手段。案例中模拟长征体验式教育强化“反思”这一理念,活动后设计结构化的反思活动,意义化与价值观形成,徒步结束后收集学生的照片和感想,举行分享会交流感悟,让学生反思徒步活动,让学生、老师一起分享彼此的学习与成长。借鉴“服务学习”的理念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结合经验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阶段走向理解和行动阶段,探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外化路径上取得良好的成效。
5.展望
如何利用身边的事物让大学生感同身受革命岁月的艰辛,从而认同共产主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耳、入脑、化行,是一直困扰着教育界的问题。服务学习的体验式徒步活动是立足当代大学生实际引入服务学习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外化路径有力探索。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要加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如何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学生活动实践育人功能的重要使命。学校层面主导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是引领大学生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效路径。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牢牢抓住三个基本环节,即理论阐释、宣传讲解和实际运用推进。其中,理论阐释是基础,宣传教育是桥梁,实践运用是目的。大学生个体之间可以有不同层次和多样并存的价值观,大学生个体的价值追求可以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但是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统一的。通过思想引领,实现集体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和谐统一,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功能。服务学习的体验式徒步活動引入服务学习理念,依托社区活动,通过体验式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引导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容易达成共识,是有力的手段。
要构建“学校-社区”合作机制,深化学生活动实践育人功能。如何走出学校,服务社会及有能力服务社会,构建“学校-社区”相互衔接、相互合作的模式,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继续深化学生活动实践育人功能的探索方向。通过“学校-社区”的合作机制引领学生,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和谐统一。借助学校所在地区富有特色的社区活动,有效地利用政府部门组织活动的资源,服务学习的体验式教育有利于安全稳妥地完成教育活动。
要坚持主渠道灌输与全方位引导相结合的协同机制,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外化路径。坚持主渠道课堂教学灌输与全方位全员育人相结合的协同机制,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丰富外化路径,更有效地实现学生活动实践育人功能的重要问题。我国传统价值观教育采用灌输式的方式,价值观教化方法与社会需求脱节,价值观构建方式与规则背离。服务学习的体验式徒步教育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式活动营造多元丰富的教学环境,拓展学生学习经验,培养专业技能,更加有利于建立服务利他观念与社会公民责任意识,系统化地涵养学生的品格、人际关系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公民的意识与责任感[11]。服务学习的体验式徒步活动借鉴服务学习理论,以“知行合一”、“从做中学”互动式教育,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路径新的探索。
要打造分享与反思的朋辈互通空间,构建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的平台。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现学生活动实践育人功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与扶持,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是我国教育事业关注的重点,也是现代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
服务学习的体验式徒步活动借鉴“服务学习”理念,为学生提供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环境空间,搭建学生朋辈之间的交流平台,提倡分享与反思,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通过集体的力量影响个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不断丰富的今天,如何利用身边的事物让现在的大学生感受革命岁月的艰辛,从而认同共产主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耳、入脑、化行,让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生被动接受灌输式教育转变为主动接受体验式教育,服务学习的体验式徒步教育活动是一个创新的尝试,学生的反思与感悟表明这一尝试初见成效,较好地结合当地实际及时代发展,受到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王守光.践行问题是第一位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问题研究》简评[J].理论学刊,2011(12):3.
[2]郭婷.志愿服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载体[J].继续教育研究,2016(8):52-53.
[3]申海兰.体验式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海口:海南大学,2013.
[4]王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习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1.
[5]杨春梅,王艳霞.马里兰大学服务学习课程开发案例研究[J].高校探索,2013(5):88-91.
[6]彭华民,陈学锋,高云霞.服务学习: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教育整合模式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4):87-91.
[7]赵霞.青少年户外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5(4):115-119.
[8]陈倩玉.高等教育中的服务学习——静宜大学“服务-学习”课程之研究[D].台湾:东海大学,2006.
[9]王利华,许德雅.论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施路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3):12-14.
[10]李守可.论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教育评论,2016(9):97-101.
[11]陈健,罗梦妮.志愿服务教育课程范式问题探析——以台湾静宜大学的服务学习教育为例[J].山东纺织经济,2015(12):71-74.
基金项目:2016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高校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