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万全
中学生的厌学症是一个社会、学校、家庭都担忧和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已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识。长期厌学易使学生出现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型个性,即表现出孤独、多思、反应缓慢、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焦虑、常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情绪反应强烈,性情古怪孤僻、对他人漠不关心、心肠冷酷等不良人格特征。另一方面,这些不良性格特征也是学生厌学影响源和催化剂。
厌学与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关系的内在机制表明,学生厌学与个体的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性。也就是说,厌学会导致个体的心理、人格发展出现各种问题,以致形成个体不良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另一方面,不良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的行为,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关系。厌学即厌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很被动,学习生活太单调,对做作业考试感到厌烦,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厌学学生的学习认识和行为与社会、学校、家庭要求之间的矛盾。厌学学生表现为学习认识上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而这些与社会、学校、家庭要求其好好学习之间产生了矛盾。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学校内的升学压力以及家长过高的成就期望,会使学生整天生活在紧张、焦虑、不安的消极情绪状态中,从而很难解决个体的學习行为与社会要求之间的一系列矛盾,而且很可能困在其中难以自拔,导致心理失衡,诱发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厌学会引起学生学业成绩的下降,长期如此,必然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导致学生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程度的降低,从而表现出低自尊水平。这种低自尊水平使得其对各种刺激发生较强烈的应激心理反应,从而易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和形成情绪不稳定的个性。
厌学学生的内在要求与外界供给之间的矛盾。厌学学生也有正常的心理、情感、良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在要求。但由于其厌学而得不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和爱护,在班级活动中常遭排斥、歧视,归属、接受、支持和爱的情感得不到满足,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安全感便出现了危机。这样便形成学生高度焦虑、抑郁自卑、敌对、偏执、精神病变等各种心理问题,且会引起学生自我水平的降低。
由于厌学是导致学生不良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促进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必须克服和矫治学生的厌学。学生厌学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既有客观的外在影响源,如过重的学习负担、教师的歧视、成人的否定目标、家长教育方式的不当、电视中不良内容的影响、消极同伴群体的赞扬目标等;也有学生的主观内在影响源,如学生学习认识上的偏差、学习目的不明确,以及学习过程中自卑、无能的消极情绪体验等。要克服和矫治学生的厌学,必须消除或避免这些导致厌学的影响源。不良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学,而且还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因此,要克服和矫治学生厌学,使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得以正常、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心理素质的教育,以便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结合学生厌学与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的相互关系,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做到:了解学生心理、人格的发展状况,在各种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个性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大教育观,把心理素质的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且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开设心理教学课程,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应以厌学学生作为重点。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产生厌学的具体原因,运用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排除厌学的影响,以达到矫治学生厌学的目的。学校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工作应和克服、矫治学生的厌学结合起来,学生的低自尊水平不仅会导致学生厌学,而且会使学生的心理、人格发展出现问题,教师的歧视和学生学习过程失败的情绪体验都会引起学生自尊水平的降低。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
因此,我们要对学生作心理健康咨询,搞清他们厌学的原因,给予学习的帮助,热爱他们,为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重新鼓舞学习志气,把生物成绩提高上去,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学生是否对学习感兴趣,是否乐于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或能否激起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水平,避免厌学情绪和行为的产生。每个教师在教学和教育中要正确对待中学生厌学症,对有厌学症的中学生要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帮助这些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各科学习成绩。
学子·上半月2017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