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对话,构筑精神上的童年

2017-12-06 05:03刘林
学子·上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成语师生文本

刘林

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阅读期待,在对话中增强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对话的兴趣,利用文质兼美的语言文字,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对话潜能。引导学生在阅读对话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因阅读对话而生辉,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对话的课堂中尽情挥洒灵动。

一、在对话中增强意识

结合教材,依据学情,教师创设有效情境,给学生“阅读对话”的源头活水,可以催化学生“阅读对话”的生成,帮助他们寻找到自己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当他们进入情境时,物我同一,激情飞扬、神思畅达,他们内心的潮汐开始涌动了。心灵在体验、思想在碰撞、精神在对话,有了会心的微笑、感动的泪水,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而其主体意识就在一个个“阅读对话”中逐步形成,逐步深化。在教学中,呈现教材的方式、讲解的方法、引导讨论的方式都应该常中有变,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从而使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二、在对话中情趣共济

师生是教学的参与者,他们真诚敞亮自己,彼此欣赏,互相悦纳。学生感受到平等、自由、尊重和理解,同时受到关爱、激励、鞭策和鼓舞,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种人文关怀是教学处处充盈着奔涌的激情。这些是师生对话得以存在和舒展的人文情境。在对话中,师生参与对语言文字的诵读、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实践,谈见解、感受,挖掘语言的人文底蕴,求得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共振。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段,足以印证师生的平等对话,建构了一个富有情趣的阅读教学情境:

生:风儿不闹了,浪儿不哭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该生读得声音很响亮。)

师:大海玩累了,终于睡觉了,让我们轻轻地读,别吵了她。听老师读。(老师配以适当的手势和表情,读得有声有色,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

生:老师读得真好听,我也要像你一样读。

师:(播放多媒体演示,边述说)深夜,蓝色的天幕上有金黄色的明月;星星,大海安静地起伏,倒映着明月、星星,谁来读读第二句?

生: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熟睡的鼾声。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大海太疲劳了,沉沉睡去,还发出鼾声,我觉得很可爱,所以我觉得要轻轻地慢慢地读。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的对话,犹如两块玉石相互碰撞。让阅读教学情趣共济,让对话充满人性的魅力。

三、在对话中张扬个性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学生阅读文本是探索与创作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和作者对话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权威。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创设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情绪化的“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感悟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敏锐地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对话中张扬个性。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人教版第八册),当学生读到“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灵机一动,引导:前两天,不是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吗?你们都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现在,何不用这个成语再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呢?此时,我没有急着解释成语,而是将“生成”进行拓展——

师: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怎样从外貌上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呢?

生:我在登黄山时遇到一位挑山工。

师:(饶有兴趣地问):他长得什么样子呢?

生:这位挑山式大约五十来岁,脸黑黝黝的,皮肤特别粗糙,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肩上的重物把他的腰都压弯了……

师:你有一双慧眼,看来你已经体会到“饱经风霜”的含义了。

生:我家对门有个修车的老爷爷。他两鬓斑白,一张古铜色的脸,颧骨高高突起,额头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一到冬天,他的厚嘴唇上常会裂开几个口子。

师:你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

生:我的伯父工作特别辛苦,所以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许多。由于长期在海上捕鱼,他的脸被少见吹得又黑又粗糙,像没有上釉的陶器。

生:我奶奶是农民,白发苍苍,额头上的皱纹像刀刻一般,手上出布满了老茧。

我欣喜地对学生说:“你们真棒,刚才的发言就是对‘饱经风霜最好的诠释。你们想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吗?”学生兴致同一個然,欣然提笔,埋头写了起来。

学生的发展是在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案例中,如果当时教师只是把“饱经风霜”的含义直接解释给学生听,学生虽然知道了这个成语的意思,但不一定能深刻领悟到它的含义,进而灵活支运用它。教师以灵活的教学机智,及时“变奏”教学流程,超越文本,链接生活,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一个成语成了学生练笔的好素材,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在实践中同构共生。这样的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宽度,充满灵性。

总之,教师、文本、学生是阅读对话的三个关键要素。要让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发展,就必须科学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成语师生文本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拼成语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麻辣师生
猜成语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