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美 细说·词牌

2017-12-06 06:21
求学·素材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词牌秋声卜算子

词源于隋,成于唐,盛于宋,原是隋唐以来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长短诗体,因而又称“诗余”。词和诗双峰竞秀,各臻其美。

词是根据曲子所填的歌词,又称为“曲子词”。它是用来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曾有过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调。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词牌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现代人所谓的“词”是古时人们的歌曲,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一般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菩萨蛮

【词牌由来】《菩萨蛮》原是唐玄宗时的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唐时俗称美女为“菩萨”,女蛮国的人梳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故称之为“菩萨蛮”。 据说唐玄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其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词牌格律】《菩萨蛮》,属小令,共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组成。通篇两句一韵,凡四易韵,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

【典范作品】

菩萨蛮·小山重叠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佳作欣赏】

菩萨蛮·牡丹含露

无名氏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一向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赏析:这首《菩萨蛮》,生动地描绘了折花美女天真娇痴的神态,讴歌了男女间的爱情。词写得细腻入微,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

这样的词牌也很多,比如《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青玉案”出自东汉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词牌由来】“秦娥”本指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传说她是秦穆公的女儿,爱吹箫,嫁给仙人萧史。萧史、弄玉,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对神仙眷侣。

《忆秦娥》与《菩萨蛮》为词调中之最古者。《忆秦娥》最早出现在李白《忆秦娥·箫声咽》一词中。因为这首词开头一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后人就把依据这种格式写的词的词牌叫作《忆秦娥》,又叫《秦楼月》。至于这首词是不是李白作的,至今未有定论。

【词牌格律】《忆秦娥》,双调,共四十六字,有仄韻、平韵两体。仄韵格为定格,多用入声韵,上下片各三仄韵一叠韵。

【典范作品】

忆秦娥·箫声咽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佳作欣赏】

忆秦娥·秋萧索

黄机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赏析:这首词写游子的伤秋怀人之情。以直笔写游子之离愁,以曲笔写闺人之幽怨,两地相思,一种情愫,在肃杀秋景的环境中,更显得真挚动人。

据说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念奴果然唱得“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唐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苏轼那首流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即是用这个格式填的词。同样因人而起的词牌还有《浣溪沙》(因西施在绍兴若耶溪浣纱而得名)《卜算子》等。

【词牌由来】相传唐代骆宾王作诗喜欢用数字,人称“卜算子”,词家遂用为调名。(见《词律》引毛氏语:骆义乌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

【词牌格律】《卜算子》,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典范作品】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佳作欣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赏析: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分住江头江尾,是“不见君”的原因;“此恨何时已”,是“不见君”的结果;“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是有恨和无恨的交织。有恨的原因是“不见君”,无恨的原因是“不相负”。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

【词牌由来】这个词牌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所作的词,名《胜胜慢》,是他为他的家奴荣奴所作。慢曲相对于令曲,字句长,韵少,节奏舒缓。慢曲虽是单遍,但唱起来格外悠长婉转,唐人就有“慢处声迟情更多”的说法。用《胜胜慢》为名,看来当时晁补之为家奴作的这一曲比一般的慢曲还要来得更缠绵娓丽些。南宋末年,词人蒋捷的一首《秋声》,全部用“声”字收韵,故《胜胜慢》更名为《声声慢》。

【词牌格律】《声声慢》,双调,上片十句,押四平韵,四十九字;下片九句,押四平韵,四十八字。全词共九十七字。又有仄韵体(一般押入声)。

【典范作品】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佳作欣赏】

声声慢·秋声

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赏析: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使一个正在发愁的人谛听这些声音,使作为声音的客体,严重地染上了“愁人”的主体印记,因而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中听到的,都是词人的苦闷心声。

自古以来,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也许不能逐一参透,但感受并珍惜这份文化宝藏,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猜你喜欢
词牌秋声卜算子
词牌里的故事
卜算子·惜缘
屈炳水
卜算子·寄远人
卜算子·家山春
秋声
住进词牌里
多情自古伤离别
冷月无声
跨越千年的人鬼情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