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案例,从课堂导入、问题设疑、情感体验、体知践行、探究升华五个方面,提出构建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导入 设疑 体验 践行 升华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B-0095-02
生活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把政治理论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使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并将生活现象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
在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这些最原生态的生活素材就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以生活为基础,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在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产生的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顺利地引导学生主动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一、课堂导入,先声夺人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生活化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为整节课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例如,在教授《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教学内容时,笔者先展示了《清明上河图》中两幅场景:一幅热闹非凡,熙熙攘攘;一幅冷落凄清,寥寥无几,将这两幅图做对比,引出“城管来了”的内容。同时导入了一本名为《城管来了》的书籍,该书作者是一名城管,在书中描写了从事城管这一职业以来的体会。当教师介绍年轻的城管同志外表英俊,却找不到女朋友这一个问题时同学们马上产生了兴趣,这时老师立即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简要地分析了城管知识要点,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随后,教师又播放了一则关于城管殴打商贩的视频,观看视频后,全班同学的情绪再次被调动起来。视频结束后,老师简要总结视频:城管非法执法、暴力执法。进而提出两个问题:
1、城管的非法执法有什么危害?
2、怎样才能使得城管不再“暴力执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问题。从非法执法的角度反面论证“为什么要依法行政”。教师从“城管如何能不再暴力执法”的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政府要怎样做到依法行政。
课堂导入环节即转换学生的思维方式,辅之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感性話题,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探求。导入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导入的语言、话题产生足够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注意力转到学习上来。
二、问题设疑,思辨涌动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发现学生缺少的不是言语表达能力,而是深度思考的能力,即思想。没有怀疑和批判的思想,就不可能有创造。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政治课一定要有“思想”才会有激荡、有碰撞。因此,思想政治课理应用对话、思考、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努力去追求智慧、领悟真谛。
例如,某位老师在讲授《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的教学中,设计了合作探究环节,并在微博中展示了以诺基亚手机为作者的趣味短文:早些年我可是卖得好好的,都怪 iPhone 手机的出现,把我的市场抢走了!别以为这些智能机了不起,如果没有我们这些传统手机也不会有它们!既然我最终都会被人们抛弃,为什么当时还要把我生产出来啊!不过乔布斯都没了,苹果手机它也嚣张不了多久!以此为背景,教师向学生布置了如下问题:
1.诺基亚手机认为它的市场被抢走了是因为 iPhone 手机的出现,你同意吗?
2.为什么诺基亚手机认为没有它就没有智能机?它们有联系和区别吗?
3.诺基亚手机的出现和衰落合理吗?为什么?
4.你觉得未来的手机会是什么样的?说说你的想法。
通过对第一和第二两个问题的探讨,学生了解辩证否定的内涵是事物自身的否定,特点是联系的和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从而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通过对第三、四两个问题的探讨,学生们理解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这节课以同学熟悉的手机为背景,设置了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这是教师以思考激发思考,以智慧启迪智慧。师生在思辨中体验,在思辨中感悟,在思辨中生成,在思辨中发展,此举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三、情感体验,激活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经验哪怕只有一两,也胜过一吨的理论,实在是因为任何理论都必须在经验中才有生命,有可核实的意义。”因此,创设教学情境,以境育情,激情启思,是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激活课堂的催化剂。
例如在《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的教学中,某位老师以 2014 年 5 月中越南海油田纠纷引发的越南反中抗议示威为背景,引出“南海争端”问题。南海之争,其本质是围绕着石油资源而展开的“石油政治”问题。有关当事国把东盟作为区域共同体,基于共同立场协力对抗中国,以进一步侵食和霸占南海。印度加强了同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军事联系;日本希望东盟国家联手,采取一致行动对抗中国;美国的南海政策由“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澳大利亚及某些欧盟大国,也以“南海航行权”关系到其国家利益为由,表示“不能对此视而不见”。由此,教师设置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以上各国间的关系有哪些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2.南海争端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3.我国应当如何对待南海争端问题?为什么?
为了加强情感体验,教师本人在本框题的教学时,还利用了“2013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的视频资料创设教学情境。李文波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在南沙永暑礁守礁 20 多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 140 多万组,设计出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编撰完成《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通过南海争端及李文波的事迹,有效地引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即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可见,体验是高中课改的要求之一,通过体验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学实践证明: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真实感人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若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创设教学情境,密切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就能拨动学生感性思维的琴弦,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浪花。
四、设计活动,体知践行
俗话说:“闻而忘之,见而记之,行而知之。”因此,设计贴近学生的活动,就能以行育情,体知践行,举学生之力,实现互动之效。事实上,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学生最现实的生活,也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例如,教师在讲授“政府的职能”的内容时,有位老师以“人的一生要经历的阶段”为主题设计了分组探讨活动。探讨活动内容如下:第一组:公民出生前后,政府哪些部门要履行哪些职能?第二组:公民学龄阶段,政府哪些部门要履行哪些职能?第三组:公民毕业了,政府哪些部门要履行哪些职能?第四组:公民结婚时,政府哪些部门要履行哪些职能?第五组:公民退休了,政府哪些部门要履行哪些职能?第六组:公民逝世了,政府哪些部门要履行哪些職能?第七组:做好这些事情需要什么样的前提条件?政府这时还有什么职能必须履行?涉及哪些部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展示了问题中涉及的政府部门:
课堂上热烈的讨论激活学生的思路。学生的回答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教学中,教师寻找到了思想政治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问题模拟了生活中的场景,从而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去领悟。
五、探究升华,潜移默化
好的课堂结尾,不仅能梳理知识,还便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反馈教学效果,教师可发现教与学的不足,为今后教学的改进提供借鉴,更能升华情感,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完美融合。
例如,某位老师在讲授“我国的宗教政策”这一内容教学结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又是一年高考时,小金发现身边许多人都有宗教信仰,比如,许多高三同学和家长在高考前走进庙宇祈求高考能取得好成绩,有些学校还集体组织到庙宇放孔明灯祈福;旅行团也趁机推出考生祈福团;某些寺庙的香烛都被炒到了上千块。教师就该问题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问题一出,同学们七嘴八舌、情绪高涨,因为这堂课正是高考前夕,这个新闻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的兴趣。有同学认为烧香求个心理安慰,无可厚非;有同学认为放孔明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值得弘扬;有同学认为烧香祈福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也有同学认为花费重金烧香许愿,违背科学精神……学生通过这样讨论,不仅发散了思维,巩固了知识,提升了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升华了情感,实现了本节课的落脚点,即引领青年学生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创设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需要我们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设计具有价值的话题,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展开思想政治课教学,从而实现以“生活”之石,攻“课堂”之玉的目的。
【作者简介】伍荷秀(1970— ),女,汉族,广西全州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级教师,桂林市第二批学科带头人,桂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桂林市德育先进个人。
(责编 周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