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及应对策略

2017-12-06 14:58罗丽静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特殊性心理问题中职生

【摘 要】本文先分析农村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群体性、典型性、现实性的特点,再剖析农村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特殊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农村家庭重视家庭教育等应对策略,以期维护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助力农村中职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农村 中职生 心理问题 特殊性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B-0064-02

農村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群体性、典型性、现实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源于农村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根本性制约,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作用的缺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性作用的错位,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消极适应。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把握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通过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加强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农村家庭重视家庭教育等途径,切实应对农村中职学生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维护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助力农村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农村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

(一)心理问题涉及的群体性。根据 2010 年的一项相关研究,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 319 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66.46% 的农村中职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而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则为 19.44%。66.46% 的各种轻度不良反应说明农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群体性;而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达 19.44%,既说明了农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群体性,也说明了相关问题的严重性。相关数据与当前的社会选拔机制和中职从教者的实际体验有对应关系。在当前社会评价体系和教育选拔机制下,中职学校往往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能力不强、厌学情绪严重、知识基础薄弱的初中毕业生的无奈选择,因此心理问题的群体性自然成为其重要特征。

(二)心理问题表现的典型性。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农村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成因上更为复杂,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实际症状也更为严重,因此典型性更强。如在价值观偏差上,他们也以考上好学校为评价学业的标准,而自己偏偏就是“失败者”,不得已才进入了大家(包括自己)都不看好的中职学校学习,因此自卑感自然比较强。在人际关系上,他们也知道应该多与人交流,做个受大家欢迎的人,但是现实生活中,却不善于与人交往,觉得别人都不理解自己,与父母、同学等关系紧张,与周围人的矛盾和冲突不断,没有可以信赖的人,自我封闭问题明显。在学习上,他们缺乏学习目标,提不起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又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加上同伴的互相影响,他们更容易沉溺于网络。在日常行为中,他们自制力差、易冲动,行为散漫,任性固执,不讲诚信,甚至染上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气。

(三)心理问题解决的现实性。不同的社会群体,其心理问题与社会实际问题的关联性不同,相对而言,农村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与社会现实问题存在更为直接的关联性。中职生源以农村学生为主,这与农村家庭和农村社会条件的现实状况是相对应的。社会评价对农村中职学生的压力大于普通高中学生,也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社会价值系统形成的压力相验证。农村中职学生在就业上的压力,也是同龄普通高中学生所未曾直接经受的。这说明,农村中职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与农村社会现实问题存在更多关联性。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心理问题的广泛性、严重性,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更需要正视当前广泛存在的容易引起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现实因素。

二、农村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特殊性的形成因素

(一)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根本性制约。城乡差距巨大,社会治理水平低下、社会保障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教育质量水平低下、文化环境落后,是当前制约农村青少年快乐健康成长的重要社会因素,这种不利地位往往很难在短期内发生实质性改变,仅把其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推向社会也无济于事,但是人们在认识农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索相应解决之道时,也不应忽略了这方面的因素。

(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作用缺位。家庭在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起着主体作用,但是当前农村家庭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上是严重缺位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大量学生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他们自小在脱离父母的状态下成长,人格发展存在偏差是难免的;二是部分学生从小并非脱离父母的监管,但是由于家长忙于生计,忽略对小孩的教育引导;三是部分家庭父母关系不和、父母离异或双亡,孩子从幼小就缺少温暖和关爱,导致性格扭曲、个性偏激;四是部分家境贫困对小孩的心理成长造成影响;五是部分家庭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对小孩的实际能力、兴趣需要及心理状态缺乏理解与沟通,导致孩子个性发展产生偏差。这几方面的问题导致农村青少年心理成长质量在总体上偏低,心理健康上的“问题孩子”比例偏高。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性作用错位。学校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家庭教育严重不足的农村地区,学校教育作用相比城市更为重要,学校在国家、社会、家庭三者之间的桥梁作用更加突出。现实中这种关键性作用发生了错位:社会不良风气、不良思想和消极观念充斥校园,人们普遍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情,学生出现的问题都是学校教育的问题,学校疲于应付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压力,加上学校还受到教育体制机制各种弊端的制约,学校教育自主性不足,在一些日常教育事项中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被动承担了社会和政府的部分责任;此外,由于收入过低,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教师课余时间指导学生的条件、积极性不足。这些问题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被动,学校和教师在政府、社会、家庭之间的沟通协调作用也难以正常发挥。

(四)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消极适应。农村中职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之前,知识基础、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品质等的不足相对明显,内在表征为心理健康问题,行为上则是社会适应能力存在问题,这都是在长期的实际生活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在当前选拔评价机制下,农村中职学生相当一部分在中小学阶段就属于一般人眼中的“后进生”或“问题生”,他们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组织纪律性差,无论在他评和自评上都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进入中职学校就读后,这些消极认识和不良行为习惯也一并带到了学校,影响着中职阶段的学习,是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发”因素。

三、农村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不利的社会环境是滋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土壤,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工进城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但是农民工的子女却不能跟随父母进城就读,这既是教育的不公,也是当前农村中职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来源。直面农村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問题,需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改革,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把推进农民工子女随迁就读作为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公平和谐,减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障碍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与外部沟通,帮助农民了解外部世界,同时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去除愚昧和偏见,提高村民对外部不良信息、不正之风和低级庸俗生活方式影响的抵御能力。

(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传统上,中职教育是一种“终结性教育”,就读中职学校成为“没有前途”的无奈选择,不少中职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衍生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理顺从中职学校到应用型高校的培养体系,打通职业教育的上升渠道。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职业教育学生与非职业教育学生的发展和前途会越来越具有“可比性”,中职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自信心势必大大增强,有利于去除中职学生头顶上的“差生”标签。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职学生会更易于在高层次的学习中体会到学习不是单纯的提高学历,而是在于综合素质的提升。如此,长期以来困扰中职教育的一些问题会得以缓解或消除,这其中就包括心理问题。

(三)加强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农村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现状,加强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应对农村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关键方向。农村学校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抓好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稳定教师队伍,激发教职工队伍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帮助其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提高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能力。要创造条件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规范的心理援助,将各种突出的心理问题减到最轻的程度。进一步强化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发挥学校在政府、社会、家庭之间的桥梁作用,推动政府、社会重视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农民家长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引导农村家庭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核心支撑,政府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统筹组织,通过专项公益宣传、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将科学的教育理念传播到农村中去,号召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协作,共同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学校及其教师亦应担起传播使者的使命,加强农校联系,以家校沟通为载体,传播基本的家庭心理教育知识和方法,使家长平衡好眼前和长远利益,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努力与学校合作。无论政府还是学校,都应努力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网络学习等各种方式,帮助农村成年人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营造一个重视教育,重视子女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陈 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2(1)

[2]付建中.心理学课程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5)

[3]董雪峰,丁晓荣.浅谈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教[J].教育教学论坛,2013(3)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教育系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立项研究课题:县级职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疏导措施研究(20162B040)。

【作者简介】罗丽静(1979— ),忻城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特殊性心理问题中职生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论新建神佛造像在城市雕塑中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