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2017-12-06 14:49王超玫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课外

王超玫

【摘 要】本文论述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介绍课文背景和讲解课文时渗透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向课外延伸,构建美的氛围,并通过写作和背诵古诗词的方式立德树人,从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立德 树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B-0032-0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德育渗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认识祖国的过去,了解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未来的发展前景,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而抵制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的方法和路径很多。下面,笔者就来谈一谈其中的一些方法。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挖掘课文内在的思想性

教师要积极挖掘课文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中蕴含的深意,并结合立德树人的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德育教育。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避免把德育教育强加到语文学习中,避免游离于语文学科之外的德育说教的出现,因为用哪些内容开展德育教育是由学科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例如,课文《在山的那边》中的两句诗:“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教学时,笔者启发学生思考:“海为什么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呢?”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明白了这里的海象征着理想,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心中要有用信念凝成的海。接着,笔者问学生:“你心中的海是什么呢?”学生踊跃发言,谈理想、谈信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理想教育,使学生对理想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仔细推敲关键词句,让关键字活起来

课文《荔枝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老梁说:“蜂王最多可以活三年,而工蜂最多活六个月。”……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

教学时,教师要抓住“颤”字,让学生推敲、琢磨:“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颤”?又为什么不禁一“颤”?“颤”之后流入作者笔端的是怎样的思想、怎样的情感?经过思索、推敲,学生懂得了:“颤”是抖动、振动的意思,是因外因而产生的抖动。工蜂整日整月采花酿蜜,不辞劳苦,但最多活六个月,生命是如此短暂,完全出乎了作者的意料,作者的心因此颤动了。这节课教师通过对关键词的重锤敲打,使小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的高尚情操发出耀眼的光芒,也打动了学生的心,明白了什么是無私奉献。

(三)创设接近语文内容的情境

教师要努力创设接近语文内容的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例如,在教学流沙河的《理想》一诗时,笔者让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自由读、个人读、男女组合读、配乐朗诵。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对理想产生了深深的渴望,于是笔者让学生谈自己的理想,巧妙地找到了语文学习和德育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置身于理想的王国中,燃烧起心中的理想之火。

二、在课文背景介绍中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课文,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所属时代都不相同,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可以先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例如,作者的生平、生活的时代背景等。通过对课文背景的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还可以在学习课文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学生通过对作者生平的了解可以认识到作者的高尚品格,从而受到感染,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时,要抓住这些德育因素,着重强调这些内容,教学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教师通过介绍当时中国的国情,让学生了解到中国过去的一些情况,这样学生才更容易感受到詹天佑为国争光、为中国人争气的民族精神和气节,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如,教师在教学《生命 生命》一课时,要通过介绍作者杏林子的生平来感染学生,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杏林子很小的时候就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学毕业后,便因病辍学。杏林子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坚持自学数十年,最后成为著名作家。杏林子凭借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著有四十多本著作,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杏林子的励志事迹是学生仅仅通过读课文无法了解的,而不了解这些背景就很难通过小瓜苗、飞蛾的事例联想到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只有了解了作者生平,学生才会对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产生感触。

三、在解读课文时渗透德育教育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且很多都包含德育因素,能够达到育人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特点,掌握适当时机,灵活地渗透德育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详细地解读《一夜的工作》《伟大的友谊》等课文,分析伟人的高尚品质,来实现为学生树立做人的榜样的目的。

语文教师在解读课文时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教学《示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反复诵读诗句,然后在讲解这首诗时,从希望山河光复、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入手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另外,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课文的词句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文章中重点的字、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例如,在《万年牢》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详细解读“闷、洗、擦、削、串”等一系列动作,让学生体会做糖葫芦过程的复杂,从而了解父亲是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人。

四、课外延伸,用美的氛围立德树人

学科教学不只有课堂教学这一块阵地,还有课外教育这个阵地,而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德育教育既要落实在课内,又要延伸到课外。课外是个非常广阔的世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光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学生课外的学习,可以用下面这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指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用书来引导、教育学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进行交谈。可想而知,书的作用多么大!所以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把书籍这一精神食粮摆上学生的“餐桌”,通过定期组织读书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用书籍引导学生走向自强。

(二)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拓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教师不能单纯地鼓励学生从报刊中获得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养料。笔者在教学语文时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郊游、野炊、参观访问、游览、佳作欣赏、配乐朗诵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感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学生在兴趣盎然地参加各种活动的同时,心里受到美的事物、美的思想情操的滋润,久而久之,身心获得了健康的发展。

五、通过写作立德树人

写作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教育很是重要。写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观察、感悟、分析事物,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因此写作教学应承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责任。

(一)通过写作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语文教師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指导学生把看到的助人为乐的事、对高尚品德的思考等写出来,从而把写作和育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开展习作指导的过程就是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过程。

(二)讲评的育人作用

通过批阅学生的作文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真实感受。语文教师应当善于从学生的作文中发现问题,把学生在作文中表露出来的思想动向及时地进行剖析,进而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合理引导,在与学生探讨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意的同时,启发他们区分真善美和假丑恶,奋发向上。同时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详细地讲评时,可以进一步深化德育教育,充分发挥作文讲评的育人作用。

六、通过背诵古诗词育人

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学语文课可以通过适当加大古诗词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培养他们的品德。例如,在正式讲课之前,笔者先让学生背诵一段古诗词,或者在课后布置学生背诵一段经典的古诗词等。

如果每学期保证学生能够背会课本之外的 15 首古诗词,那么一年就是 30 首,中学阶段的初中和高中加起来是 6 年的时间,6 年一共可以背到180首诗词。学生读完中学阶段后几乎就成了一个诗人,并且在经典古诗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生的道德水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教师还可以把电视节目《诗词大会》作为学生背诵古诗词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契机,拿出一些时间和精力,鼓励学生背诵积极向上的古诗词,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没有语文教学参与的德育教育,就像是没有绿叶的枯枝缺乏生机;不渗透德育教育的语文教学就像干枯的河流失去了本源。不过,语文中有德育教育不意味着语文教学可以代替德育教育,它只是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补充。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的全过程,就能达到通过语文课传播知识和立德树人的目的。

(责编 郝 勋)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课外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利用PBL教学模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立德树人的德育使命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
Gwendolyn Brook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