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安
摘要:如何为纳税人提供连接服务?如何提高和纳税人连接的效率,降低连接的成本?使用新媒体是一个方向,也是税务机关可以借助的一个手段,税务机关必须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整合好新媒体的各个平台,重点突破,为纳税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新媒体;纳税人;成本
一、传统征纳连接成本偏高效率偏低
一切服务都需要连接,纳税服务也是一样。
在征纳关系中,连接一直都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沟通不畅或者沟通不到位,极其容易征纳之间的误解。
对税务机关来说,可能会因为政策的传递不及时,或者解读不清楚,导致了纳税人对纳税状态的误解。
对纳税人来说,可能因为误读了相关政策导致了纳税行动上的滞后或者偏差。
从政策角度看,信息传递一直都存在中梗阻的问题。
在纳税服务中,同样也存在类似问题。
一般情况下,税务机关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征纳沟通问题。
一是通过报刊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
二是通过办税窗口进行宣传;
三是通过走街窜巷进行宣传;
四是通过税局网站app等自有媒体进行宣传;
五是通过12366热线进行沟通。
但是,以上的传播都存在一个问题:信息的单向流动。也就是反馈变得滞后甚至是没有反馈。
在传统媒体上进行宣传,信息流动基本是单向的。比如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关于政策方面的宣传,如果纳税人有疑问有困惑,只能向媒体反馈。但这种反馈因为耗时耗力,所以在传统媒体上的反馈变得稀少,甚至没有。
在办税窗口中的信息沟通,基本采用的两种方式,一种人员现场解答,一种是宣传单发放。现场解答受两个方面的限制,一个是现场解答人员的数量和对业务的熟悉程度,二是服务的人数不可能是大面积的。而宣传传单发放方面最终也成了传统媒体的模式,双向沟通极其困难。
通过走街窜巷进行宣传和在办税窗口进行宣传的效果类似,受到的局限也是类似,看过去热闹,但效果不一定会很好,双向的及时沟通面积和机会都不大。
至于通过税务机关的网站和app进行推广,目前状况还相对比较好,但自觉上网自觉学习的人群比较少,再者,对纳税人来说,机关网站往往缺少吸引力。
而通过12366热线沟通,基于坐席的限制,也基于现场回复的难度,信息的反馈相对不及时,沟通依然存在范围小、服务对象少等问题。
纳税服务需要连接,纳税人也需要情感方面的沟通。
情感方面的沟通在早期的时候税务激光曾经采用了电话沟通、信息提醒、纳税人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
这些方式效果都比较好,也能让纳税人感受到温暖,但是有一个缺憾是,成本太高,而且更重要的问题是,反馈也很少。
成本高包含两个方面,电话需要成本,是硬费用,电话需要一个一个打,这是时间成本,短信可以群发,但短信群发除了硬费用外,几乎没有反馈。
還有一些地方采用固定时间培训的模式,这也是成本,召集需要成本,培训需要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还有路途的风险成本。
二、用新媒体击打通征纳连接的断裂处
以上问题可以归结三个:
一是传播不易;二是反馈难;三是沟通成本高效率低。
这里传播指大面积传播,税务机关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宣传往往效果不很理想,因为大众传播也无法连接所有纳税人,这就容易造成传播效率低,成本高的弊端。
反馈难是税务机关面临的共同问题,没有反馈,或者反馈少,其实都给下一次的传播带来一定程度的障碍,至少在传播中无法得知如何更好改进。
成本高效率低是目前沟通的一个重要问题,不过这是传统媒体传播的共同特点。
问题是,面对传播困局该如何突破?
现在很多税务机关都在打造新媒体,并以此作为突破口。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也将是未来的发展的趋势。
为什么新媒体能成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的重要工具?基于新媒体的三个方面的功能。
我们先对新媒体做一个解释,所谓新媒体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范式。在表现形式方面,可以归结为这些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平台、直播平台、新闻客户端平台等,这些传播平台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信息是流动的;
第二,信息是裂变的;
第三,效率高成本低。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信息是如何流动的。在传播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信息在某个点上是停滞的。比如说我们在传统媒体上做了一个宣传,有需要的纳税人不一定会发现,发现的读者对该宣传的信息不一定感兴趣,就是感兴趣的读者看了也不一定会将信息进行继续传播,因为转述需要转述的能力和专业的能力。所以,在过去财税传播中,信息几乎是不流动的。
而新媒体有一个特点,它可以通过朋友圈的交互传播让信息不断流动,使信息成为活的信息,使信息成为信息流。
其次,我们来看看信息的传播速度。据相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有7.8亿台智能手机,从目前中国人的使用的智能手机数量来看,那也就意味着一个信息通过新媒体传播理论上会有7.8亿手机终端接收到。
新媒体到底如何通过传播裂变让更多人参与到传播过程呢?
我们打个比方,一个纳税人他的微信朋友圈有500个人,当他觉得某个纳税信息对他是有用的,他应该分享给圈子里的人的话,那么他就会在朋友圈分享,他的朋友圈有50个人对他分享的内容感兴趣,那么他们也进行转发分享,假设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500人,到第二级传播的时候,将有2500人看到该信息,按照10%的分享比例,到第三级的时候,就用12500个人在阅读该信息,到第四级将更多……
其三,新媒体带来了传播低成本和高效率。endprint
高效率是通过信息的流动和传播裂变完成的,低成本是因为传播工具的变化带来的连接方便些产生的。
高效率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就不再赘述。我们来说说新媒体如何带来传播低成本?
比如说我们通过线下召集200个纳税人做集中培训,按照传统的连接模式,对于税务机关来说,首先需要召集费用,包括200个以上的电话或者200个以上的短信,这块费用倒不一定多,但人工成本高,时间成本大。其次要场地费用,200个人场地一天至少也要1000元左右。其三要讲师成本,半天费用至少也要1000元或者更多。其四是接待成本,这块成本是隐形成本,往往被忽略,但依然有成本存在。其五是安全成本,纳税人在往返的过程中意外情况是很难预测的。
从纳税人角度来说,他们最不愿意消耗的是时间成本,参加一个培训,如果是2个小时,那么得消耗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的整块时间,其中路途往返的时间基本得去掉和听课一样多的时间。
总之,传统连接成本偏高。
然而利用新媒体进行视频连接,做直播间,像福建省南平地税局于今年4月份税收宣传月期间举办的一次纳税人网上讲座,参加培训的有1.5万人次,几乎没有额外的成本,1.5万人次在线下培训至少需要50场左右才能完成,那成本就可想而知。
三、税务机关该如何使用新媒体?
现在很多税务机关都有两微,一个是微信公众平台,一个是微博平台。他们在这些平台上提供了很多纳税人所需要的服务,给纳税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只靠两微还略显单薄,主要原因是微信平台运营专业水平不足,在稿件处理和版面编排,以及新媒体其它功能的利用方面略有欠缺,导致了很多微信平台处于低水平运营状态,无法激发纳税人阅读欲望、分享欲望,同样让信息流动可能性变小,让信息裂变的可能性更小,所以信息传播的效率变低,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过去集中在两微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自有APP传播、新闻客户端传播、直播平台传播都成了传播的重要手段。
所以,专业化运营和整合会成为接下来许多机构的共同选择。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专业化运营。
我们所谓专业化,就是有一定的媒介运营经验,熟悉纳税人的需求,并对税务机关提供的服务了如指掌,同时还能制作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善于利用新媒体通道传播的人士。
其中难度比较大的就是制作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内容,从长期的新媒体运作经验来看,新媒体内容传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内容可分享性。
内容分享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第一是分享人认为是重要的,对自己有用,对别人有用。
第二是分享人认为是有趣的,自己觉得有意思,也希望把有意思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
第三是分享人认为实用的,自己用的着,别人也一定用的着。
符合以上三个条件,信息传播才有可能流动,才有可能产生裂变,也才有可能提高传播效率的、降低传播成本。
如何才能让内容真正具有分享性?
我们认为:
第一要学会找结合点,在枯燥的财税信息中寻找纳税人愿意接受的信息点。
第二要学会讲故事,善于将信息变成故事,成为有血有肉的故事,而不是直接粗暴地传播。
第三要学会视觉美化,文字的表达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维的介入,而图片或者图表可以让纳税人接受信息时候更容易更方便更节能。同时在版面上也要进行美化处理,让纳税人喜欢看也愿意看。
其次我们来讲一下整合的问题。
新媒体传播已经将纳税人的注意力彻底碎片化,随着微信公号、微博平台以及其他新闻客户端的出现,纳税人所接触的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数量急剧增多,纳税人阅读时间并不会因此增加,所以所有的新媒体之间一定会存在抢占人们阅读时间的问题,而抢占本身带来的碎片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从传播学的理论来看,人们只能选择性的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而太多的信息一定存在互相干扰或者竞争。在信息博弈中取胜,第一只能看信息的精彩度,第二只能看露出的频次。
信息的精彩度需要遵循信息分享原则,而增加信息的露出频最好的手段就是整合。
整合有两种方式:第一就是媒体整合,比如说可以入住微信平台、微博平台、今日头条平台、一点资讯平台、搜狐新闻客户端平台、凤凰网新闻客户端平台、直播平台等,通过几个媒体的共同的整合,扩大同点传播的面,扩大影响力,强化传播效果。
第二就是内容整合,整合有价值的信息,让纳税人形成阅读粘性,不仅是自己原创的,而且还外部的相关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整合,便形成了粘性。
四、结语
总之,新媒体来了,意味着传播工具的变革,税务部门有必要利用好新媒体连接好纳税人,为他们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提高传播效率,降低传播成本。
参考文献:
[1]邱林川.新媒体事件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盛芳.新媒体语境中新闻失实与媒体文化的变异[J].编辑学刊,2012.
[3]吴晓明.网络“公民”新闻的社会舆情解读[J].河北学刊,2011.
[4]雷启立.新媒体的传播偏向与大众文化[J].传播前沿,2009.
[5]吴澄,吴晓明.新媒体新闻的演变与社会舆情表达[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6]杨雨柯,黄剑威.在国际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媒体演变与社会舆情表达[J].新闻传播,2013.
(作者单位:福建商学院新闻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