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模式对唑来膦酸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2017-12-06 05:44:16万毅超陈秀琍吕晨
当代医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质注射液

万毅超,陈秀琍,吕晨

(南昌市第一医院骨科,江西 南昌 330008)

--护理研究--

不同护理模式对唑来膦酸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万毅超,陈秀琍,吕晨

(南昌市第一医院骨科,江西 南昌 330008)

目的比较加强护理干预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对于唑来膦酸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数分为常规护理组(61例)和加强护理干预组(79例),观察两组患者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住院期间不良反应情况,使用统计学方法评价两组护理质量差异。结果常规护理组发生不良反应25例(41.0%),加强护理干预组10例(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模式能明显降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唑来膦酸;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良反应;护理模式;加强护理干预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骨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风险增加,也是中老年常见慢性疾病[1],绝经后妇女往往因雌激素水平低下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日常体育锻炼,饮食疗法等方法可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治疗,一旦骨质疏松程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水平,往往需要临床干预。目前全球推广较普遍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中,唑来膦酸注射液(诺华公司生产)使用较广泛[2]。在临床护理中,因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而出现不良反应较常见,影响临床医师用药及患者就医体验[3],故本研究将不同护理模式下对唑来膦酸注射液输注产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所做研究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的诊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行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患者140例。纳入标准:①绝经后妇女;②骨密度(BMD)的双能X射线检测仪(DXA)T值检测≤-2.5[4];③血肌肌酐清除率正常,血清钙和磷正常;④患者无膦酸盐过敏;⑤治疗前无发热、感冒等症状,无胃出血病史。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骨质疏松患者;②肾功能不全;③不明原因血钙低下患者。

1.2 分组、宣教 140例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数分为常规护理组(61例)和加强护理干预组(79例)。宣教:①患者用药前均存在紧张、恐惧、顾虑重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注意给患者摄入充足的钙剂和维生素D。②专科护士向加强护理组患者介绍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常识,详细告知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症状包括发烧、肌肉疼痛和疲乏),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积极配合治疗。

1.3 给药方式 常规护理组患者按常规使用唑来膦酸治疗。唑来膦酸注:①静脉滴注0.9%氯化钠500 mL满足水化的要求;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100 mL,速度30~40滴/min;③静脉滴注0.9%氯化钠100 mL冲管。严重的骨折和病理性骨折相关的患者于术后2周使用,并同时给予患者皮下注射降钙素50 iu 2周。加强护理干预组患者每天口服补液2000~2500 mL在输注唑来膦酸开始1周前,及1周前后分别给予口服钙和维生素D3每天2次,1周后开始长期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3每天1次。输注唑来膦酸前后3 d,50 mg双氯芬酸钠缓释片1片睡觉前口服,输注步骤与对照组相同。

两组患者的唑来膦酸需单独使用,不能与其他任何药物混合静脉滴注,必须通过单独的输液管按恒量恒速输注。任何未使用完的溶液必须丢弃。

1.4 统计学方法 用药期间进行安全性评价(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唑来膦酸有关的不良反应的观察,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骨质疏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一般情况的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一般情况的比较(±s)

P值>0.05>0.05>0.05项目年龄(岁)病程(年)骨质疏松程度常规组(n=61)73.1±6.515.8±4.09-2.75±0.56加强组(n=79)68.9±4.516.5±3.78-2.83±0.43

2.2 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输注唑来膦酸后不良反应症状出现时间2~36 h内,持续时间48~72 h。以发热反应为多见,在常规护理组中,61例患者中有25例(41%)发生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而体温范围37.5℃~39℃不等;加强护理组79例患者中有10例(12.7%),体温37.3℃~38.5℃,体温升高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后将有80%致残,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治疗费用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最终结局是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发生率增加,患者往往是因为外伤导致骨折入院后才被系统诊断为骨质疏松症[6]。Kim等学者指出[7]:相比正常老年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的骨量不足是显著的,且更难被饮食、活动等方式来逆转,往往需要临床干预。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方式繁多,中、西医等不同领域均不同的方法[8]。一旦发生骨折,需要大量医疗费用,因此预防骨质疏松性病理性骨折,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目的。国外学者表明唑来膦酸能降低新发骨折的风险和提高生存时间[9]。唑来膦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但其不良反应应值得重视,这样才能更安全的治疗骨质疏松症[10]。

从骨科140例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经验来总结,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短暂的发热、肌痛、关节痛,多在用药后3 d内缓解,并且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护理重点在于用药前心理护理及必要的准备(充分水化、补充钙剂、维生素D,解热镇痛)等,及用药过程中的细致观察等,虽然该药说明书中要求滴注时间>15 min即可,鉴于过快滴注可导致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本研究加强护理组静滴速度为30滴/分,恒量恒速滴注,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钙剂和维生素D3的补充,鉴于老年患者血钙和维生素D的普遍缺乏,患者用药前1周补水同时即开始补钙和维生素D。

本研究发现加强护理干预模式可明显减少唑来膦酸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1] 徐苓,黄公怡,朱汉民,等.骨质疏松症[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

[2] 唐跃琼,高洁,赵东宝,等.静脉注射唑来膦酸的安全性观察和临床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4):54-55,64.

[3] 贾秀娟,贾黎倡,钟丽娜,等.高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的安全性及疗效初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10):1080-1083.

[4] 用丕琪,沈霖,杨艳萍,等.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6):36-37.

[6] 沈夏英,沈序英,邝海东,等.社区骨质疏松防治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当代医学,2008,14(14):13-16.

[7] kim SK,Chung JY,Seo HY,et al.Vertebral compression f racture within a solid fusion mass without trauma after removal of pedicle screws[J].Spine J,2016,16(3):219-223.

[8] 蔚晋斌,宋洁富,魏杰,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J].当代医学,2011,17(21):101-102.

[9] Jang HD,Hong JY,Han K,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alcohol intake:A nationwide heal th survey analysis of postmenopausal women[J].PLoS One,2017,12(6):eo180132.

[10] 张啟维,王英明,薛庆云,等.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早期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8):37-3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94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骨质注射液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知多少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7:50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碘帕醇注射液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中成药(2018年5期)2018-06-06 03:12:17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