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华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房,江西 南昌 330006)
--医学教育--
标准预防技术在助产士职业防护中的应用
吴荣华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房,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对标准预防技术在助产士职业防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以本院产科25名助产士作为观察对象,在2015度实施常规助产培训,2016年度实施标准预防技术培训,对比分析实施前后助产士职业防护知识知晓、职业暴露等情况。结果在实施标准预防技术后,助产护士各项职业防护知识知晓评分大幅提升,且职业暴露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助产士开展标准预防技术培训,有助于增强助产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减少职业暴露发生,保障安全,临床意义重大。
标准预防技术;助产士;职业防护
在临床上,职业暴露主要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以及科研等过程当中意外的被HBV、HIV等病毒感染其血液或者体液等,所分泌物污染皮肤,或被污染尖、锐器械刺破皮肤而出现感染情况[1]。产科助产士的职业性质、工作环境相对特殊,往往会暴露在各类潜在或既有的危险中,易出现突发性或者慢性职业伤害,属于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为更好的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保障助产士安全,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本文主要对本院产科助产士在接受标准预防技术培训前后的职业防护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产科25名助产士纳入此次研究观察中,均为女性,22~35岁,平均(28.2±1.6)岁;本科学历5例,大专学历16例,中专学历4例;工作年龄1~13年,平均(5.3±1.4)年。癌症晚期患者纳入研究观察中。同时,2015年度接生数1054例,2016年度接生1175例。
1.2 方法 在2015年度25名助产士未接受标准预防技术培训,依照常规技术和标准接生。2016年1月开始定期开展标准预防技术培训,具体包括:
(1)概念讲解。首先要向助产士讲解清楚什么是标准预防,所谓的标准预防就是指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被污染物品看成是具备传染特性的病源性物质,因此,在接触到这些病原性物质时,务必要采取防护措施。其次要明确标准预防技术应用的最终目的,即预防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传播,因此,对于助产士的岗前培训,标准预防技术是其培训的重点内容。
(2)技术示范。标准预防技术最为基本的就是洗手、戴手套、穿隔离服、佩戴防护眼镜及面罩等。其中,洗手是一种预防和控制感染源传播最为直接的方法,在接触到病原体之后,应将手套去除,立即对手进行冲洗消毒。同时,要佩戴手套,在事先能够预料需要和患者血液、体液、分泌及相关被污染器械接触时必须戴好手套。此外,要穿无菌服,在可能出现血液或体液、分泌液喷溅或者会造成衣服污染的助产护理中,必须穿隔离服,并且要佩戴好防护眼镜、面罩。上述操作步骤均是既定的、程序化的,所以,在示范时必须规范,并要掌握标准预防技术要点和操作。
(3)技术练习。在完成上述培训后,5人一组开展练习,人人需要动手,每个人需要掌握,然后组织讨论、交流;对于临床经验较短的则以基础预防技术知识为重点;对于临床经验相对丰富的助产士则重点开展技术培训,并让其发挥监督作用,通过个体化方式来培训科室助产士。
(4)操作控制。所谓操作控制,就是把刺伤、污染发生的潜在性降至最低操作模式,包对尖、锐性器械、针头等要正确处理,譬如:不得针冒回套,针头不得用手自注射等置入到预防刺伤的容器内,需重复应用的锐利器械也需置入。
1.3 观察指标 在实施标准预防技术前后分别应用自制问卷了解25例助产士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情况,包括戴手套时机,助产器械处理,血液、体液、羊水溅到皮肤、黏膜的处理,接生过程中易刺伤环节,接生时所需防护品,标准防护措施等,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知识知晓情况越好。并了解实施前后的暴露发生情况,主要是血液、羊水等污染,注射针头刺伤、缝合针刺伤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1 实施前后助产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对比 在标准预防技术培训实施后,助产护士的各项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显著提升,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助产士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比较(±s,分)
表1 实施前后助产士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比较(±s,分)
相关知识戴手套时机实施前(n=25)82.2±2.9实施后(n=25)94.7±3.4 t值10.223 P值<0.05助产器械处理血液、体液、羊水溅到皮肤、黏膜的处理接生过程中易刺伤环节接生时所需防护品86.3±4.596.1±4.14.063<0.0580.1±6.196.4±6.74.595<0.0579.7±5.895.9±5.26.136<0.0589.6±7.498.2±5.77.068<0.05标准防护措施60.3±6.397.1±8.213.141<0.05
2.2 实施前后助产士职业暴露发生率对比 通过统计,标准预防技术培训实施前的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13%,在实施后为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助产士的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n)
伴随现代临床科学的不断发展及各类新型诊疗技术的深入推广,新的医疗设备、技术、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特别是各种新药物的应用[2],使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暴露风险增大,通常护士会更多地直接和患者、各种医疗污染物接触,以致于职业暴露可能性增加。对于产科助产士而言,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在于防护意识不强、未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再加上助产士的工作环境、职业性质特殊,工作量较大,在接产中会较长时间地接触到产妇血液、羊水、分泌物等,所以,为保障助产士的安全,必须重视和强化职业暴露预防[3]。
标准预防技术培训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就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可以提高助产士的职业防护意识,还可以让其建立良好的职业防护护理操作习惯。有报道指出,眼、鼻、口腔由于暴露在污染血液、体液、分泌液中的HIV感染率是0.1%[4]。基于此,在临床助产操作中,必须严格落实各项标准预防措施,并要建立一切患者的血液、体液及相关污染物品均存在潜在感染风险的观念,助产士在和产妇血液、羊水、体液等接触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5-6]。例如,在接触前后都要进行清洗消毒,以减少手术的细菌数,当遇到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喷溅等情况,务必要穿戴隔离服装,佩戴好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根据相关的报道,如果被血液、体液污染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之后,临床医护人员接触的的病原体要比未佩戴手套的减少50%,因此,在手术操作中,应佩戴双层手套,能大幅度的减少感染风险。戴口罩的目的是能阻断携带病原体颗粒气溶胶的传播。由此可见,在临床上,通过操作控制能够进一步的减少针刺伤,据报道,应用锐器收容箱后助产士的针刺暴露伤害发生率降低50%以上。本研究中,对产科25名助产士实施标准预防技术培训后,各项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增强,知晓评分显著提升,且职业暴露发生率降至0.34%,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而言,要想有效减少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发生,应重视并强化标准预防技术培训,以不断强化助产士的职业防护知识,让其充分认识到做好职业防护的重要性,系统掌握标准预防技术措施,保障助产士的职业安全。
[1] 罗长华,王华静.助产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4):371-372.
[2] 徐云芳.产房助产士对梅毒的职业安全防护[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4):1902-1903.
[3] 陈淑伟,颜艳.助产士职业暴露与防护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3,30(10):394-395.
[4] 李红英.助产士职业暴露及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7):287.
[5] 罗斌华,吴志勇,李福太,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6223-6225.
[6] 夏红.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干预效果[J].当代医学,2015,21(5):111-1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