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探析

2017-12-06 05:44臧彩霞
当代医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血液

臧彩霞

(江西省浮梁县中医院(浮梁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景德镇 333400)

--临床研究--

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探析

臧彩霞

(江西省浮梁县中医院(浮梁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景德镇 333400)

目的分析探究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不同的采血方式对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行血常规检查的体检者按数字法将其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分别为常规组(末梢采血)和研究组(静脉采血),每组32例。采血完毕后,通过专业仪器对常规组体检者和研究组体检者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分析两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查数据,并对其血液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体检者的Hb、RBC、PLT等血液指标水平低于研究组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指标高于研究组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血采集方法用于血常规检验中,其稳定性以及准确性比末梢血采集方法更优,且临床应用价值高,适合进一步推广。

血常规检验;静脉血采集;末梢血采集;血液指标;应用价值

血常规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方式[1]。人体血液由两大部分组成,分别为有形细胞和液体,而血液细胞是血常规检验的对象,其检查内容包括: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等[2]。血常规检验是辅助医生检查、判断病情的最要手段之一。血常规检查的采血方法有多种,常规的采血方法一般是采集耳垂或是指端末梢血,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血细胞计数仪的广泛应用,静脉采血已成为主要的采血方式[3]。目前,本院对64例行血常规检查的体检者采取了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进行研究,现作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数字法将64例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接受血常规检查的体检者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32例。研究组中有女14例,男18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43.12±4.62)岁;其中,有6例泌尿系统疾病体检者,8例呼吸系统疾病体检者,5例妇产科疾病体检者,8例消化道疾病体检者,5例其他类型疾病体检者。常规组中有女15例,男17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3.78±4.35)岁;其中,有7例泌尿系统疾病体检者,9例呼吸系统疾病体检者,5例妇产科疾病体检者,7例消化道疾病体检者,4例其他类型疾病体检者。比较两组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采血前告知体检者保持心情平静,两组体检者均于早上空腹时进行血液采集,血液标本采集均严格遵循正确的操作规范,严格包装密封。每位体检者均进行两次采血操作,即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各1次,方法如下。

(1)静脉采血:采用一次性的采血针与真空抗凝管连接采血。取体检者的肘臂部静脉作为采血部位,如果肘臂部静脉不够明显,则选取手背或是内踝等处进行采血,采血完后叮嘱体检者休息,几分钟后再进行末梢采血。

(2)末梢采血:首先对中指指端进行轻柔按摩,促使指端组织充血,然后使用乙醇棉签对采血部位皮肤进行清洁消毒,待到干燥之后,使用一次性的消毒采血针从体检者的中指指端内侧进行穿刺(深度约为3 mm左右),后立刻出针,待第一滴血自然流出之后,使用消毒的干棉球将其擦去,后用微量吸管吸附流出的血液,最后对伤口进行止血处理,使用真空抗凝管分别保存体检者的采集血液。

(3)检测:将血液混合均匀后,在采血后的两小时内,使用血液分析仪对血液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体检者的血液指标状况,其内容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四个方面[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时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体检者的Hb、RBC、PLT等血液指标水平比研究组体检者低,WBC指标水平比研究组体检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体检者的血液指标状况比较(±s)

表1 两组体检者的血液指标状况比较(±s)

P值<0.05<0.05<0.05<0.05项目/L/L/L/L常规组(n=32)102.47±4.383.11±0.23203.25±26.216.97±6.87研究组(n=32)114.61±9.493.79±0.31241.86±73.374.11±0.15 t值2.173.682.053.26

3 讨论

人体血液具有多重作用,它可以通过循环系统参与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调节和维护机体酸碱平衡以及新陈代谢[5]。在病理的状况之下,血液系统往往会发生改变,进而对身体组织器官造成影响,而血液检验则可为疾病的诊断、鉴别提供重要的依据[6]。当前,比较常见的用于采集血液的部位有动脉、静脉、以及毛细血管采血,临床上常根据病情、环境等情况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部位进行血液采集,但最为常用的是末梢采血,由于该采血操作比较简单,且不会造成太大的出血量,因而被广泛应用[7]。虽然末梢采血有诸多的优势,但相对于其他组织部位而言,末梢的血液循环作用比较差,且出血速度容易受个体状况和环境、温度等影响,导致采集时间长,采集过程费时费力;同时,在采集过程中,血小板黏附和组织液的混进容易导致血块的产生,使其常规血液检查的数值与实际数值出现较大的偏差,进而增大误诊的风险[8]。静脉采血由于是选择肘静脉部位进行血液采集,此部位的血液循环作用强,流动速度快,不易受环境、进针深度、患者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且该部位比较容易抽取血液,可以减少其他杂质掺杂进入影响血液成分,因而,其稳定性相对于末梢采血要好,能更真实地反映人体的血液指标状况。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体检者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血液采集,研究组体检者采用静脉采血的血液指标检测结果优于常规组体检者采用末梢采血的结果,研究组体检者的Hb、RBC、PLT等血液指标水平高于常规组体检者,其WBC指标水平低于常规组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静脉血采集方法进行血液采集其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比末梢血采集方法高,且稳定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1] 王慧,江志奎,尹良平,等.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4(22):695-697.

[2] 李晓峰,常红叶,齐力,等.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的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6(20):1021-1022.

[3] 张斌,张建坤.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S2(27):555.

[4] 杜勇.探究不同采血方法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2(9):252-253.

[5] 张智慧.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4(8):256-257.

[6] 刘松坚.网织红细胞参数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J].中国疗养医学,2014,2(23):100-102,193.

[7] 张书丽.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31):208-209.

[8] 何新民.末梢血与静脉血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当代医学,2016,22(12):43-4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41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血液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多彩血液大揭秘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神奇血液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采用末梢血快速测定血糖值的临床价值分析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