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萍
(辽宁省鞍山市灵山医院CT室,辽宁 鞍山 114000)
--临床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比较
胡晓萍
(辽宁省鞍山市灵山医院CT室,辽宁 鞍山 114000)
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及临床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48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别开展CT检查与MRI检查,将CT检查作为对照组,将MRI检查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诊断并且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为95.83%(46/48),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为91.67%(44/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来说两种检测诊断方式均有一定优势,但观察组早期(Ⅰ、Ⅱ级)诊断率100%高于对照组的75%;③针对骨质侵蚀和骨质硬化等骨质异常诊断,对照组的检测诊断率分别为100.00%(28/28)和95.00%(19/20)优于观察组的85.71%(24/28)和85.00%(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3.17,P<0.05)。结论 MRI检测诊断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而CT检测诊断则在病变分级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优势,因此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诊断当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CT;MRI;影像诊断;临床价值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高度致残的疾病,约有15%的患者发展为重度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强直性脊柱炎在临床中多见于男性患者,且多伴骶髂关节病变,会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带来一定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1]。为帮助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寻求较好的临床检测诊断方式,避免和减少患者临床诊断中的误诊及漏诊情况,本研究通过对48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临床检测诊断,取得较为理想的检测效果,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39.61±3.75)岁,分别为其开展CT检查与MRI检查,将CT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将MRI检查结果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授权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CT进行诊断。使用Phi l ips Bri l liance 16排螺旋CT机,采用常规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流速为2.0~2.5 mL/s;观察组患者采取MRI诊断,具体的诊断方式为:以1.5T Phi lips-MRI仪器进行诊断,进行快速SE序列T2WI、常规横断面T2WI以及矢状面SE序列T1WI成像。并对两组患者的扫描诊断过程及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应用不同检测方式下的确诊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确诊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为95.83%(46/48),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为91.67%(44/48),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病变分级比较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主要分级为:Ⅰ级8例、Ⅱ级16例、Ⅲ级14例、Ⅳ级10例。48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MRI与CT影像分级对照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两种检测诊断方式均占有一定的优势,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早期(Ⅰ、Ⅱ级)诊断率100%高于对照组的75%。
表1 本组研究对象患者MRI与CT影像分级对照比较[n=48,%(n)]
2.3 两组患者影像学结果比较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48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出现骨质侵蚀28例,出现骨质硬化20例。观察组的检测诊断率分别为85.71%(24/28)、85.00%(17/20),对照组的检测诊断率分别为100.00%(28/28)、95.00%(19/20),CT影像诊断对于骨质异常诊断效果较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3.17,P<0.05)。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针对脊椎关节为靶点的炎症性关节炎,特别是连接脊柱和骨盆的骶髂关节,与自身免疫力相关的慢性进展性脊柱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常累及骶髂关节,造成脊柱强直和纤维化,且容易形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严重者可并发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变[2]。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发生据研究主要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此外免疫缺陷也是强直性脊柱炎主要的病因之一[3],其病情较为复杂,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需要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随着近些年医学水平的发展,超声技术不断完善,MRI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超声影像技术,不需要造影剂,对于操作技术的要求比较低[4]。目前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主要通过CT和MRI进行诊断。此次研究旨在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及临床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更多依据。研究结果显示,病变主要累及髂骨侧,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为95.83%(46/48),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为91.67%(44/48),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临床上将Ⅰ、Ⅱ级定义为早期病变[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Ⅰ、Ⅱ级早期诊断中MRI检测诊断结果明显更为突出,MRI影像检测通过扫描将病患病变情况和周围组织较为清晰的显示出来,能够将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在初步诊断时就进行正确诊断,与其他病变进行有效鉴别,从而提升患者临床诊断率,避免误诊和漏诊现象发生,有利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防控以及治疗,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同时能够显示脂肪沉积、关节软骨异常及骨髓水肿等改变,可作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临床早期诊断首选方式。
CT检查诊断具有较高分辨率,能够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较为准确的分级,可作为患者临床较为主要的检测诊断方式,有利于帮助患者观察病情变化程度,有效改善预后,使患者身体得到快速恢复,从而提高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MRI、CT检测均有一定临床作用,可以MRI、CT联合进行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检测诊断,从而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确诊率,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1] 覃文,张勇军,黄皿.X线片与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4,33(5):180-181.
[2] 张茂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95例X线平片、CT和MRI诊断对比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6):758-759.
[3] 李雪娟,黄丽葵,袁小平,等.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4,25(13):1939-1941.
[4] 马亚宁,朱亚男,李小民,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1):3-6.
[5] 侯志雄,蓝华,吕集盛.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62-166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