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
摘要: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数学学困生在数量上又往往多于其他学科。关注学困生,促进他们的成长是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初中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三学段,知识范围和难度增加,学习要求也相应提高。有些学生长时间达不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本文主要分析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尽快转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策略
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发展是数学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了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了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应当关注每个学生个体,承认和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对数学学科教学中出现的特殊群体“学困生”更应特别关注,这也是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困生的成因
1 学生自身因素
基础知识较弱。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由于数学体系的严谨性,运算的精确性,以及推理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础。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学习中,学困生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课堂上学困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解题过程和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上进心,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钻研或者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缺乏竞争意识。久而久之,造成误差积累,使学习更困难,丧失学习信心。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调查发现,学困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比较差,未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与难点,阅读速度慢且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做题不愿意总结,看重的是结果。
2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缺乏沟通、管理不到位等,一个人从小所生活的家庭环境,对他今后各方面的发展的影响很大。目前家长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文化程度不一,有的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把孩子交给学校,由学校全权负责;有的虽然有教育意识,但缺乏教育的能力;有的父母性格暴躁,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耐心;有的是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钩。其实我们学困生最需要的就是心灵上的沟通、行为上的管束和学习方面的督促。
3 学校因素
目前中小学教育还存在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一些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为提高学校声誉,扩大生源,大肆办“实验班”,一切为了“实验班”的学生开道,配备最好的教师,享受最有力的学校资源,而把学困生搁置一边,自生自灭,这种教育的不公平,使学困生的队伍不断壮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困扰,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数学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二、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1尊重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真诚的爱和尊重是启迪心扉的钥匙,学困生往往最需要的就是这把钥匙。数学教师应尊重学困生,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学生,在生活上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学习上的领路人,困难时的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感到温暖,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抬起头来走路。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困生的素质,开创学困生转化的新天地。
2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互动,实施教与学过程的通力合作,积极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鼓励数学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注重个别指导,生生互动,敢于让学困生展示,作业分层布置,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他们的乐学精神,开拓他们的数学思维。
3精心组织成立“互帮互学”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成员组成的合理性是合作学习取得成效,带动学困生共同进步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帮扶,还可以采取班级内“师傅选徒弟、徒弟选师傅”的双向选择师徒结对法。师徒结对的好处在于,可以为每名学困生都找到一名“小老师”,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帮兵、兵强兵、师生互学互帮”的效果。在这样的“一对一”帮扶下,学困生自然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4正确使用“纠错本”培养学生善于纠错的习惯
对于大多数学困生来说,在学习中总是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建议他们每人配有一个“纠错本”,使用彩色笔,将自己做错的题目分类整理在上面,平时学习和考试复习时拿出来看看,防止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5利用“微课”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业成绩
随着信息网络与传媒技术的普及,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微课是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知识内化在时空上的“翻转”。这样,现实课堂上,教师的部分时间被释放了出来,然后可以将更多时间分配给学困生,相继辅导更多有需求的学生。
6 课堂中注重教学评价多元化
学生个体之间,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要承认差异,允许差异、平等地进行有差异的教育,进行有差异的评价,不能用统一的标准简单粗暴地评价学生。应对学困生独有的内心世界多一些尊重与呵护,了解每一个学困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和感受,深入挖掘他们的潜力,仔细搜索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肯定,合理评价,使学困生感到他和其他同学一样,被别人关爱,被别人尊重,被别人肯定,从而点燃每个学困生心中的希望,形成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们有差异地进步。
结论:学困生是学校的弱势群体,转化学困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提高學困生的能力,需要全体数学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面对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更要有满腔的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唯此,才能让学困生感受到关爱的温暖和前行的动力、只有数学学困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的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将自己的精彩与优秀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郑智平.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时代教育.2014(02).
[2]邓淑春.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浅析[J].新课程(中学). 2012(06).
[3]马丽霞.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15(19).
[4]李荣伙.浅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考试周刊,20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