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佳妮
摘要:在教学中,情感教学是教师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鼓励、支持、赞扬与肯定,恰到好处的表扬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喜爱会使教师更加努力地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中职生;教师;情感培养
1.中职生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十年来,由于我国社会文化中重学历、重仕途、轻劳动的传统,初中毕业生学习优异者大多选择升读普通高中,“职中差生集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中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是师生关系较为紧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
1.1中职生师生关系现状,师生关系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复杂的人际关系,其本质是师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当前,我国中职校师生之间沟通少、冲突多,师生关系紧张、扭曲、淡漠,满意度低,师生关系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学生对教师出言不逊是经常现象。调查发现,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对教师持满意态度的学生不足三成,师生之间交往不多,师生关系并不密切。学生认为,有困难首先寻求教师帮助的学生占学生人数的14.49%;教师认为,有困难首先选择教师寻求帮助的学生也只有33.75%。调查表明,50.53%的中职生对教师有排斥和不接受的心理。调查发现,有38.37%的中职生认为和教师交流有困难,特别是女学生与男教师的交流更为困难,高年级的情况稍好。师生间交流困难主要是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一些中职生对教师有一种疏远感,想与教师亲近又怕受冷落。一旦教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不配合、不支持教师的工作。
1.2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生的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也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没有高考压力,但却更早面临社会和职业选择的压力。同时,由于中职生大多在早年的学习与生活中失败与挫折的经历较多,因此,中职生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同于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困惑或行为问题。调查发现,中职生情绪两极性的表现较为明显。他们既要承受社会轻视职校的压力和家长埋怨“不争气”的压力,又要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调查研究一致的结论是,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同年龄段的普通高中学生。在诸多心理问题中,中职生以学习心理问题最为严重。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首先是学习方面的问题,近半数中职生有较严重的学习适应困难,学习焦虑分数最高,严重焦虑人数比例高达41.4%。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中职生大多文化底子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差,同时,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力和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存在着较广泛的厌学情绪和厌学心理,因此,易于发生学习心理问题。还发现,中职生心理健康在人际交往和自理能力的生活方面和职业方面得分较高,但不同方面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女生各方面均显著好于男生;二年级心理健康水平最低,一、三年级基本持平;随着年级的升高,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从学习逐渐转向成长和生活方面。
2.重视情感教育,强化学习动机
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使学生获得满意、关爱等情感体验;
2.1爱是情感教育实施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 是情感教育中最基本的要素, 是情感教育得以在教学中实施的基石。为此, 教师必须学会去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疾苦与需要, 善于与他们交朋友。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善良、同情、信任、尊敬等情感, 才能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互相依赖的关系。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 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期达到情感教育的最佳效果。
2.2公平是情感教育实施的保证。某一位教师说过“学生的才就象树与花是千姿百态的”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 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教师对成绩好的、表现好的学生容易产生感情, 同成绩差的、表现差的学生之间往往容易关系冷漠, 甚至形成情感对立。对此, 教师必须在心理上平等对待他们,对每一个学生付出同样的热情, 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 因人而宜地进行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要善于发现这类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放大他们的优点, 缩小他们的缺点。
2.3交往是情感教育实施的手段。教师在课堂上着重授课进度, 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毕竟是有限的, 要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进行沟通, 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 关心他们所关心的事情, 对他们感兴趣的事也要关注, 融入学生的喜悦、欢乐、悲伤。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往, 这样才能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真正和教师拉近距离;教师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充分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在讲析中让学生领悟情感。
情感是需要体验的,如果学生从未体验过某种情感,就是很难对这种情感有深刻认识的。更谈不上珍惜这种情感。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因此,我在讲析课文时,力求使学生领悟情感。如在讲析《认识父亲》时,我引导学生回忆讲述“父亲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或一句话)”,以此人手,激发学生对父母亲的感激、尊敬之情,再通过文章中七个动人的故事和七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形象,加强学生对父亲为子女无私奉献与深沉之爱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与尊重。不仅对父母家人,而且对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也要怀有爱心,心怀感激之心。于是,语文教材上又有了《学会感恩》一文,让学生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父母、老师的付出,用感恩之心对待别人的善举及他人的帮助,从而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回馈社会。一个有了感恩之心的人,决然不会是个冷漠、麻木不仁的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體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萍.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教育效果.科技信息,2013.
[2]万华.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德育的兴趣教育导刊.2012..
[3]张因.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教学文论,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