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
【摘要】加快高校专业类精品课程建设,对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教学质量,突出专业教学特色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管理会计》作为高校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整体水平。因此,进一步深化专业类会计课程改革,形成以实践为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策略,加快教学方法创新,是凸显《管理会计》课程特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精品课程管理会计改革高职院校
《管理会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西安欧亚学院等6所会计类专业教师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17名管理会计教师进行调查。问卷总共设4大类,总计17个问题,主要从重视程度、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
2.存在的问题
(1)对《管理会计》精品课程建设重视程度不高
通过对17名管理会计专业课程教师的调查发现,对精品课程建设非常重视的为3人,重视的为8人,而选择不重视的人数为6人。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在《管理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上还存在超过35%的教师不够重视,导致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对管理会计专业课程进行教学。
(2)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技能
根据精品课程评价中的要求,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在会计实务操作方面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17名教师中接近7名教师认为在教学中比较重视理论,比例达到40%。而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给管理会计的实验或实训课程比例较少,其比例基本在3∶1的比例。而《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技能要求很高的学科,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其重点还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并结合相关的会计核算方法,从而发现会计管理重点问题。因此,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比例,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点;二是实训基地缺乏导致教师压缩实践时间,而扩展了理论部分教学。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资源短缺,导致实验室经常有人在使用,而使用的前提还必须要专业教师进行预约,大大增加了实验室使用的难度。
(3)师资队伍还有待提升
在调查的17名教师中,本科学历为12人,硕士研究生为5人;而问到“是否在企业工作或者兼职的问题”时,只有7人回答“是”,而剩下的10人都没有进行兼职,为管理会计专业教师。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实务操作要求较高的管理会计来讲,如缺乏具体的企业经验,将导致以下几个结果:一是使得教学内容变得空洞,不能及时跟上现代社会对管理会计的要求。如以往的管理会计内容主要是从企业内部加强控制,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除内部控制以外,还必须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管理控制、预测等;二是经验的缺乏,使得教师缺乏对学生实务的指导,从而给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4)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管理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需要理论的铺垫;另一方面,在理论铺垫的同时,也要强调让学生如何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但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教师认为理论部分还是以讲授为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学生的理论知识。而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这样反而会引起反作用,让学生对《管理会计》课程产生反感。
《管理会计》精品课程改革策略
1.与时俱进,加快《管理会计》课程内容更新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对实践操作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不同企事业单位的不同用人需求,结合相关的岗位任职条件,对《管理会计》课程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设计,从而构建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企业管理中的预测、决策、控制、业绩评价方法以及应用方面的知识。具体来讲,《管理会计》应该包括以下课程:
(1)成本核算
在该课程设计中,应该以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作为核心,然后再在该基础上对成本合算的基本原理、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的阐述。具体来讲,在该课程内容中,应该包括成本核算概述、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成本核算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2)预测与决策
会计课程应当以决策作为教学的核心,通过财务会计提供的相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渠道搜集到的信息,对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和情况进行预测,从而让企业管理层对现有的管理方式和政策等进行调整,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3)控制与业绩评价
在该课程设计中,以责任会计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构建标准的成本系统和责任会计制度,按照之前预算要求的指标,对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相关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并依据经济责任要求,对相应责任人的工作业绩进行考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和责任会计管理等內容。
(4)发展动态
通过上述基本课程的学习后,需要将《管理会计》课程的视角从内部逐步拓展到企业外部,由原来的微观控制向宏观控制发展。因此,课程设计应包括作业成本法、战略管理会计和人力资本管理会计等内容。
2.加快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在新版的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中,加大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权重,从而进一步说明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的必要性。而在教学方法中,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结合的方式,以此实现《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创新。
(1)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将原本复杂和繁琐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进行模块化,通过模块化的思想,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解。一个模块就是一个项目教学内容,而每个教学项目都是围绕特定的会计工作岗位而具体展开的。然后在这个教学项目之下,再将其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工作任务。通过以不同的实际岗位作为参照,从而激发学生对管理会计岗位工作的兴趣。endprint
(2)启发教学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同时结合相关的课程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为具备完整的知识系统打下基础。因此,对于启发式教学方式,要求会计教师必须具备扎实专业的教学知识,并具有宽广的知识面。
(3)案例切入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写教学案例,采用案例切入的方式对教学知识点进行讲解,从而让原本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更加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因此,在教學中要实现“案例切入”,一方面,必须要对管理会计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明确哪些课程内容应该重点讲,哪些内容应该通过实训方式进行消化;另一方面,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搜集和筛选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
(4)情境教学
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实操能力,在教学中就必须辅之于一些会计实物,如报表、凭证等,从而增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一是实习环境布置方面尽量按照工作环境进行布置,从而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提升学习效果;二是在实习的内容方面尽量综合化,从而根据管理会计的用人需求,提升学生在会计知识方面的综合素质;三是采用集中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习中可感受到会计工作的氛围,并快速进入到工作状态之中;四是对实习资料的选择要满足实际,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现企业的现实业务。
3.加快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
精良的师资队伍是建设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前提,也是基础保障,对此,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构建双师型的会计专业教学队伍成为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方式。一方面,校内教师重点发挥自身在教学方面的优势,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校外企业导师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优势,让学生掌握更为扎实的管理会计知识,并具备高素质的实操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结束语
总之,要提高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就必须围绕《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内涵,以企业需求作为导向,以提高《管理会计》课程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作为根本目标,通过加快教学方式和手段创新、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加快课程内容改革,才能更好地加强高职院校《管理会计》精品课程建设,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
参考文献:
[1]徐睿、许家兴:《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黑龙江科学》2014年第2期,第248页。
[2]齐殿伟:《对管理会计精品课建设的思考》,《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第168-169、187页。
[3]潘超英:《加强高职院校会计文化建设的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78-79页。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