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结合”模式在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017-12-05 08:51王胜起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教结合体教后备

王胜起

【摘要】本文对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体教模式”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在培养基地的门槛限制上、师资力量上以及经费保障上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应通过科学调控、完善师资力量、多方经费筹集等手段促进体教模式的改善,以提高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水平。

【关键词】体教结合竞技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XSYK081;项目名称:陕西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重点项目发展研究。

引言

随着市场的开放,我国体育项目快速发展,并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同时对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也成为国家体育部门重点关注的部分。对于陕西省来讲,它在这些年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主要走的是专业化的道路,以发展运动专项为核心,从而在片面追求运动成绩的同时忽视了对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导致运动员在以后的生涯中很难往高层次发展,退役就业也面临诸多问题。那么如何采用科学的模式,促进陕西省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也成为本文研究的关键。

体教结合的含义

體教结合的概念,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是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中,应注重技能体育与文化知识两方面的有效结合,从而逐步完善体中寓教、教中有体的全方位青少年素质体育培养机制。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是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应紧密结合体育与教育工作,协调两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两个系统的有效整合,形成合力,从而达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方位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运动员的文化素质问题,而且也促进了竞技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陕西省地处我国内陆地区,共有11个市区,人口3650万。在上个世纪90年代,陕西省拥有90余所县区级业余体校,到了1998年下滑至10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陕西省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促进陕西省后备人才的培养,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进入21世纪,各级体育传统学校达到了750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之路走上正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陕西省对于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采用的是校体联合的模式。具体包括:教练到学校去训练的模式、学生到体校训练的模式、市或县队校办形式。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这三种模式下陕西省体教结合并不令人满意。因为学校十分重视升学率,因此,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了体育课的学习,这直接导致业务体育训练在学校的发展空间受限。如果学生将很多的时间用来训练,会导致文化课的失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较差。运动员的这种学习情况也影响到了学习经费的来源,招生脱节、中途流失的现象严重。体教结合的组织管理者大多只是将体教结合模式停留在表面的文章上,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制度体系不健全

学校是体教结合模式实现的平台,学校要成立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不仅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赞同,同时也需要体育部门的审批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这直接成为了体教模式结合的准入门槛。关于体教结合的管理目前还没有正规的制度细则,学校的管理者普遍认为只有依靠学生地位以及关系才能获得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这也直接反映了,没有制度的支持,体教模式发展不正规,导致无论在人才培养的数量上还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上都不能达到预期,这也是体教模式最基本的问题。

也因为体育模式没有明文的规定,因此在具体实施上,高校也存在着对任务目标认识片面的情况,其主要表现为高校要办高水平的运动队,会直接吸收退役运动员或者是现役运动员,忽视了跟体工队共同办学,以及和中小学挂钩教学形成统一的培养系统。这是因为高校采用直接招收退役运动员或招收现役运动员,这是高校可以直接决定的行为,而与体工队共同办学或形成统一的教学系统,则需要外界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那实施的难度很大。

在体教结合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高校也是很积极的,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校获得更高的知名度。目前,大多数高校直接引进退役的运动员以及招生现役运动员,寄希望于建设高水平的运动队伍,但这种手段的采用具有负面影响。高校本寄希望于退役运动员或现役运动员能够发挥余热,帮助高校建立一支现代化、高水平的运动队伍,但是往往让高校沦为运动员的退出平台。

2.没有人才的支撑

高校的高水平队伍的建立需要人才的支撑,这些人才主要包括管理服务人才以及训练科研的人才。但是在目前陕西省教育系统之中,没有高水平的专业教练以及管理服务的人才。多年以来,教育部门的师资力量与体育部门的教练资源还没有共享,教育部门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专业的人才或引进专业的人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才的支撑,培养专门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很困难的。

综观所有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落成,都需要有知名的教练员以及专业的团队做支撑,若没有他们的支持,连审批都会成为难题。而在教育系统中能够协调教练员与学校等各种关系的社会活动人才,现在是很稀缺的。

3.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导致体教结合举步维艰。以往的体教模式的结合主要依靠的是政府的拨款。目前,政府对体教集合的拨款数目增多,但是因为其重点培养的还是有体育基础的学校的人才,因此那些体育素质较差的学校得不到国家的财政拨款,没有了财政的支持,体育发展更加缓慢。即使那些受到国家财政拨款的学校,也因为拨款数目较小而无法适应高水平运动训练与任务的需要,经费有所欠缺。学校向社会吸纳的资金量十分稀少,不能弥补体教结合的亏空。有关研究指出,体教结合模式下,虽然体育部门掌握着一定的经济资源,但是教育体系与体育系统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顺,因此,两者的结合需要的经费很难保证。

体教结合模式下陕西省后备人才的培养策略

1.政策的全力支持endprint

体教模式的良好结合,需要体育行政部门、教育部门以及政府部門的支持,三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促进体教模式的正常运行,促进后备人才的培养。政府部门应该制订体教集合模式下后备人才培养的细则,扩大对体教结合模式的经费投入,不断优化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申请与审批手续,强化对学校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工作,将学校对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率当作是考验学校的综合指标之一,这样才能让学校真正地承担起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重任。

为了保证体教结合模式的正常运行,还应该在制度上做好细化。在制度层面上确定体育部门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让学校以及体育部门清楚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这是保证体教模式正常运行的前提。

2.建设专业的培训队伍

专业的师资队伍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竞技体育中训练员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他们对竞技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竞技人才培养的规模以及质量。中小学训练员应不断强化其知识结构,提高其文化传承能力。学校应构建多层次的教练员梯队,促进知识的多元化,这是体教结合模式的重要措施。当中小学的训练员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增设大学或知名的训练员的指导课程。

3.拓宽筹资渠道

目前,用于学校中的体育训练的经费是很少的,学校要加大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也需要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关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应该设立专门的资金,这部分资金的分配跟公共体育经费有相应的区别。只有加大投入,才能促进体教模式在学校有良好的成效。其次,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利用市场化的规律,积极出台有利的政策,并寻找有效的办法促进校企结合建设运动队的模式,以拓宽经费筹集渠道。

参考文献:

[1]郑婕、陈志伟:《“体教结合”的内涵解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2(01)期,第65-67页。

[2]金玉、潘绍伟、彭杰:《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体育与科学》2006年第27(05)期,第84页。

[3]冯庆梅、夏思永:《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

[4]余万斌、黄开国:《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2(2)期,第30-33页。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教结合体教后备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体教结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探索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无后备灵敏度的220kV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
浅谈体教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