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幼儿分离性焦虑的表现模式案例分析

2017-12-05 23:24车幸胤
新一代 2017年11期
关键词:寄宿制

车幸胤

摘 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幼儿分离性焦虑是重要问题,在幼儿中具有普遍存在性。寄宿制是幼儿需要长时间离开父母,因此,其存在分离性焦虑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本文对寄宿制幼儿分离性焦虑表现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旨在维护幼儿心理健康,使幼儿更好的适应寄宿制生活。

关键词:寄宿制;幼儿分离性焦虑;表现模式

幼儿园是孩子开始集体生活的第一站,他们离开父母,到陌生的环境,看到陌生的面孔,就会产生不安和恐惧等情绪,此时,他们会通过哭闹、喊叫、发脾气等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焦虑,以期父母的出现,这种情况被称为“分离性焦虑症”[1]。近年来,相关研究对幼儿分离性焦虑的发生、表现、缓解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对寄宿制幼儿园的孩子的分离焦虑症表现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寄宿制幼儿分离性焦虑的表现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内容如下。

一、寄宿制幼儿分离性焦虑

幼儿分离性焦虑是正常心理反应的一种,该反应是指幼儿与抚养者分离时表现出的不安情绪和行为,从心理学角度上看该反应,对幼儿而言,进入其感到陌生的幼儿园犹如“第二次断奶”,极易产生不确定感和失落感,因此,在行为上有不同的表现。寄宿制是指孩子除了学校规定和法定放假时间以外的所有时间原则上都在学校内度过。寄宿制幼儿园作为幼儿园的一种特殊类型,入园的孩子长时间的生活在幼儿园里,他们在与外界的交流上与普通日托幼儿园的孩子不同,在分离性焦虑的出现时间上,主要集中在入园时、午餐及午睡前后,以及黄昏后[2],因此,寄宿制幼儿表现出的分离性焦虑也更加明显。

通常,幼儿在入院后,分离性焦虑的表现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分离时哭闹、跟随他人和自我封闭[3],根据表现形式、反应强度和适应期长短,通常将分离性焦虑划分为四种类型:缠人型、狂暴型、封闭型和一般型,下面对表现进行分析[4]。

二、寄宿制幼儿分离性焦虑表现模式

(一)缠人型表现模式。缠人型表现模式是父母将幼儿送入寄宿制幼儿园后的分离时,幼儿哭闹不止,不停的重复“要求父母接她”,如陶嘉怡小朋友在父母送到寄宿制幼儿园后,一边哭一边重复妈妈在家里教他的话:“不哭,听老师话,妈妈早点来接我”,即便是妈妈走后,也对老师重复这些话,而且老师安慰叫他不哭,他还是边哭边重复。而另一种缠人型的表现是即便父母与其顺利分离后,幼儿也会跟随在某位教师或自身感兴趣的幼儿身边,不肯分离。如闫嘉怡小朋友,父母顺利将他送到幼儿园交给老师后,他一直跟在老师身边,老师做任何事情他都要跟在身边,并要求老师注意他,不断的与老师说话,吸引老师对他的关注力。分析此类型幼儿分离性焦虑的特点是,幼儿的焦虑反应强度较高,但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分离。因此,父母和老师要用充足的爱心和耐心对待幼儿分离时的表现,使幼儿能够尽早熟悉幼儿园内的生活。

(二)狂暴型表现模式。狂暴型表现模式是幼儿在父母送其入园时表现出大哭大闹,甚至拳打脚踢,将自身情绪完全的通过躁动的行为展现出来。如陶浩忠小朋友,在父母将其送到幼儿园门口时,其大哭大闹,要求不进入,要回家,在父母和老师对他讲入园的道理时,他拳打脚踢,需要父母和老师通过肢体行为对其控制。但这种狂暴型幼儿一旦安慰成功,情绪平复后,就会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上面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安慰下平复了情绪后,立即加入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未在出现大哭大闹、拳打脚踢的行为。对此类型幼儿的表现模式进行总结,发现狂暴型幼儿的分离性焦虑反应强度极高,但此类型幼儿对分离的适应期最短,因此,经过安慰能够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

(三)封闭型表现模式。封闭型表现是父母将幼儿送至幼儿园后,幼儿没有明显的表现分离性特征,但会默默流泪,将自己封闭,不与他人交流,如杨晟小朋友,父母将其顺利的交到老师手里后離开,他没有说出任何不想与父母分离的话,也没有在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依赖性,但在默默的流泪,将自己封闭,不理会老师的安慰话语和其他幼儿的呼唤,一动不动。此外,该类型幼儿还有一种表现是寻找自己的依恋物品,如张瑞小朋友,入园时将父母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毛绒小熊抱在怀里,做任何事情都将小熊带在身边,不肯与小熊分开,在其心理,这可能是其认为与父母最近的存在。总结此类型幼儿分离性焦虑的特点是焦虑反应强度最低,但需要最长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分离性。因此,老师要通过与幼儿交流,提出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等方式,诱导幼儿走出封闭,转移注意力。

(四)一般型表现模式。一般型表现是幼儿多在父母将其送到幼儿园分离时表现出哭闹的情况,或者在参与幼儿园的活动遇到挫折时哭闹。如陶鑫小朋友,其父母将其送入到幼儿园分离时,他抱着母亲的身体哭闹,不要进入,但老师将其带在身边安慰后,其停止了哭闹,而在参与幼儿园活动——盖房子时,其因未获得想要的玩具,又再次哭闹,找父母、要回家,当老师安慰后,其哭闹情况得到缓解。分析此类幼儿分离性焦虑的特点,其在入园时的焦虑反应强度低,适应期短,因此,在老师要对此类幼儿给予安慰和关注,使其能够快速适应园内的生活。

通常情况下,对于寄宿制幼儿分离性焦虑的四种表现模式中的缠人型、狂暴型、封闭型三种归为高焦虑水平类型,老师要结合寄宿制幼儿情感特点。寄宿制特点和幼儿分离性焦虑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心理安慰,从而使幼儿尽快适应寄宿制幼儿园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马正娟.新入园幼儿“分离性焦虑”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5,1(10):43.

[2]王雅琴.幼儿分离性焦虑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4,3(12):8-10.

[3]王艳梅.关于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的研究与对策分析[J].家教世界,2014,6(Z2):105-106.

[4]谢玲娟.缓解寄宿幼儿黄昏分离焦虑策略的探索[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8(02):78.endprint

猜你喜欢
寄宿制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中学安全管理的优化策略
寄宿制小学推广花样跳绳的有效策略
强化寄宿制学校管理 破解学生辍学难题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如何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工作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