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海 王明贤 赵成刚��
摘要: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大学生勇于创业和成功就业的需要。高校要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政策指导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特点构建立体化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有机结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广阔平台和实践锻炼机会,探索适合学校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与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50125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课程纳入了绝大多数高校的课程体系,有个别高校开办了相关专业。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1]。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的有关政策,全面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大学生“双创”教育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一、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特征
创新是一种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概念化过程,主要表现为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是人类新思维的外化[2]。创业就是创业者创造价值的过程[3],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价值创造过程,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过程,是创造、发现和利用商业机会创立新企业、创造最大化企业价值的经济活动,所以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通过明确教育目的、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育体系和教育理论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最大程度适应创新型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多样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一)前瞻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精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只是教会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现成的模式,更主要地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特质。不单单只是教授学生一种或若干种创业方式,更注重地是教会学生寻找和辨别创业的机会,培养创办、管理、运营企业的能力[4]。
(二)多样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形式、内容和侧重点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高校差别较大。美国有的高校在个别专业开设创业课程,有的则在全校开设普及性课程;而英国高校则以全校模式为主。国内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层次不同,一般由必修、选修、讲座三个层次组成。重点大学开展较早、效果也较好,而地方院校起步晚、形式单一、效果有待提高。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是一所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但已作为必修课列入学校教育体系。
(三)实践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在体验、重在实践,无论在师资队伍,还是教学方式上都体现了这一特点。美、英、日等国家高校形成了“专职+兼职”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占大部分,大都具有商业管理经验或创业经历。中国高校专职教师比例小,而且缺乏创业经历,大多由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兼任。结合国外教学经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应注重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结合创新创业大赛、参观考察等形式进行。
(四)系统性
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级、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因此,需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有机融合为相对独立、完整的课程体系,还要兼顾不同受众在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科体系是以建筑类学科为核心,其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围绕建筑设计与施工行业各领域要求展开,如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工程监理、建筑电气、供热供水供燃气、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节能与环保、建筑机械等,在国家宏观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下又形成了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立体化教育模式
中国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但与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相比有差距。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是一所地方工科院校,办学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但措施到位、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学院参考其他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典型做法,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学校整体教育工作,构建了立体化教育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创业典型不断涌现。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
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已开展了十几年,一些重点高校甚至更早。大多数高校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很重视,但也有一些高校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到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传授学生创办微型、小型企业的一些技巧或方法,而学生毕业绝大部分是就业而不是创业,真正自己创业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不大。由于学校引导不力,措施不到位,学生对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趣不浓,认识不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创新创业理念的重要性,参与课程教育的学生比例不高,即使参加了也只是为了拿学分,效果不佳。一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被边缘化,缺乏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应停留在开设了几门课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比例有多高、学生在校期间创办了多少企业,而应该着眼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创新对国家与民族进步的重要性、创业对经济发展新常態下大学生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着眼于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理念、激励创新创业热情,因此,学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自身办学理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范畴,并在学校近期发展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中充分体现,努力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学校的终极教育目标之一。学校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确立、思维的训练、意识的培养。比如在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课堂教学、课外科创活动、创业园建设、就业指导等环节中都要体现创新创业元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滋生创新创业的因子,树立创新创业理念。endprint
(二)构建创新创业立体化教育模式
笔者在《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一文中提出了构建“三三三”立体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三层次、三平台、三保障”,“三层次”指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包括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培训课程三个部分;“三平台”是指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平台、创业模拟实训平台、创业实战综合平台;“三保障”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从“组织机构、师资、服务”三个方面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能够顺利运行[5]。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初步形成了立体化教育模式,主要由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训练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知识传授体系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组成。思维训练体系主要由讲座引导、社团分享、头脑风暴等专项训练组成;基本知识传授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和培训课程体系组成;实践体验体系由模拟实践平台和创业实践平台组成。基本知识传授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方面主要安排了大学生创业心理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等;在创新创业专业课程方面主要安排了学科专业前沿、创新思维训练与方法、创新基本原理与思路、创业技巧与思路等内容;在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方面主要安排了创业案例分析、创业计划书设计、创业实践体验等。
三、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国家、地方政府和各高校为大学生搭建了大大小小的锻炼平台,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实践锻炼机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磨砺与锤炼,参与创业的学生比例不断提升、创业典型不断涌现。
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学校以国家和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为依托,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等各级组织机构,按照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色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拟订了不同的工作思路与对策。一年级以传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概论、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小组,参与高年级的创业项目,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展开适合自己专业、性格、兴趣和能力的创业领域社会实践调研;二年级以大学生创业指导课、专业基础课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业的基本流程,特别是申办创业项目的基本程序和运营管理的基本原则,适当参与高年级的创业项目,做一些辅助性工作。通过考察学习借鉴相关运营、管理的基本做法,为创业积累经验。三、四年级学生以学习专业方向课和基础课为主,鼓励支持学生申办小型、微型企业,配备指导教师,从政策、资金、场地、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相继出台并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系列政策,形成了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在创业园建设方面,学校利用政府、社会和自身资源建设了三个层次的创业园:第一层次是由各二级学院建立的创业工作室;第二层次是学校建立的创业园;第三层次是组织优秀项目入驻地方政府创建的高新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园。由于学校的重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积极性高涨,在国家和河北省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成绩突出,以地方工科院校的身份与一些重点大学参赛队同台竞技,展示了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在就业市场上,学校历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投身创业的学生比例不断提高,学校也进入了全国高校就业薪酬榜百强行列,成为了在边远、艰苦地区成功办学的代表,地方工科院校就业、创业的典范。随着
在校期间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创业意识普遍提升,直接或间接创业的比例不断攀升,涌现了不少的“小老板”“大老板”,以及在国内、省内的著名企业家。没有自己创业的毕业生也在就业单位中成长为技术、管理骨干,一部分学生已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技术、经营负责人。在建筑施工、房地产、建筑设计与规划、建筑工程预算与监理、市政工程、城市供热、污水处理等领域涌现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指导下,根据高校各自的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学科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千篇一律。实践证明:深入有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较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创新型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保障。参考文献:
[1] 焦新.教育部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N].中国教育报,2010-5-7.
[2] 姜越.创新[EB/OL].(2008-10-02). http://baike. so. com/doc/5350099-558555.html.
[3]黄材楠,丁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158-160.
[4]周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前瞻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0):128-130.
[5]张文海,王明贤. 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6(4):168-171.
Abstract: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consciousness and promoting th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re the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successful employ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Guided by 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selfemployed polic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struct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eatures of academic disciplines, combin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practice, and provide a broad platform and opportunities of practice for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to explore an education pattern and idea which match the schools own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quality education; social practice
(編辑梁远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