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梦陵 王辛 孔凡新 查光成
[摘 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责任担当,更是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拓展创新创业空间为重点,以完善创新创业平台和政策保障、服务为支撑,撸起袖子加油干,将“创新创业基因”深植校园文化。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1-0029-03
核心竞争力是人才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较难模仿的技术或能力。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高校都很重视以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教育,如美国至少有400个学院和大学提供一种或多种创新创业课程。英国政府自1998年就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日本也在1998年由国会通过了《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在高校倡导创新创业教育。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使大学生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促成自主创业,将“创新创业基因”深植校园文化,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在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拓展创新创业空间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创新创业教育核心内涵
2015年4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作为青年学生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摇篮的责任担当。深化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進高校毕业生以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创新教育是以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以及人才培养创新等为目的的教育。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说,就是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政治、文化、社会经济领域内进行行为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培养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创业型人才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和创新思维的教育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深入与发展。而创新创业能力又是创新创业型人才所应具备的核心素质。
学者曹杨[1]认为,我国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创新创业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素养中核心的模块。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与素养是蕴含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标,在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是具有引导性和行为驱动力的高层次核心能力与素养。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与素养的作用,不是体现在追求“就业率”这种短视、近期的效应上,而是作为一种持续的、重要的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行为素质教育过程来表现的。
学者高树昱[2]认为,国家、地方政府、高校层面的政策和大学生个体的创新创业驱动机制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所发挥的作用巨大。可以通过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机制,建立健全行业协同培养机制,完善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的政策保障机制,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驱动机制,来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上探索出了几种典型的模式,总结起来有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创业知识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以第二课堂的有机整合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以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众创空间等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以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和以社会活动为依托的综合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3]
长期以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成为制约“双创”人才培养的瓶颈。我国高校现行教育制度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创造性人格、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重视度不够,很多高校都是快到毕业前一个学期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就业指导课程,这些课程所起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如何高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重视程度、与高校“顶层设计”有密切关系。[4]
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作为应用型高校,通过秉承“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确立创业教育“坚持‘四个融合,培育‘三创人才”的工作思路,即“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相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培育具有创新、创业、创优意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推行“三化三注重”的“万千百”创业教育工程,即开展普及化的万人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想创业”;开展大众化的千人创业实训,帮助大学生“创成业”;开展精英化的百人创业实践,支持创业企业“创大业”。
同时坚持传授知识与实践体验相统一、面向全体与个性化培养相统一、专业教育与实践应用相统一、成才教育与成长教育相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大力实施协同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着力构建需求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创新创业课程为基础、以创新创业平台为支撑、以创新创业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多方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为机制特征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辅导工作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搭建和项目孵化支持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文关怀服务体系,协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政策扶持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资本市场支撑体系。在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拓展创新创业空间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endprint
在南京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开放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和活动针对全校学生开展,这种理论将创新和创业作为一种实践性的工具,培养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做好多方面的准备。为引导学生参与“双创”学习,学校面向不同专业开设创新艺术、创造学等多门创新创业类课程,大数据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在教育方式上,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成为常态;师生互动、因材施教使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形成“事事敢争先,人人勇创新”的校园文化。学校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精确引导,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进行创业导师‘保姆式帮扶,业界技术专家直接参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发展性。精准服务,为“双创”人才成长铺平道路。从创业团队组建、公司注册、产品研发,到企业管理、市场开拓、融资等都进行指导帮助。
通過建设更多的校内外创业平台,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创业空间,为更多的学生创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和项目对接服务,如下所述。
1.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将学生的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现实行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本领;大力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让每一个创客的活力得以充分释放,让各种新奇的探索相互砥砺,让自由创造的价值得以彰显,众创空间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创业学习与实践的空间。[5]共同的办公环境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启发和资源共享,达到协同进步的目的,团队与人才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孵化与投资结合,通过“聚合”产生“聚变”的效应。众创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通过整合省级技术转移中心、创新学院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多个创新创业平台而建设的“培训辅导·创客孵化”型的众创空间,分创业示范区、创业孵化区、科技创新区三大主要功能区域。根据高校的特色开辟智能电网、机器人、软件等不同领域的创新创业空间,同时为促进创新到创业的成果转化,建立创意空间、创新空间、创造空间、创业空间的“四创”平台。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创业”的特色优势,提供创新指导、创业孵化、管理咨询和投融资等一条龙服务,针对创业孵化以“创新教育、推动创业”为目的,建设新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更好地服务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校办科技产业的发展。
2.创新学院是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负责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新体系及创新项目规划的先行先试工作。创新学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及创新能力为目标编制培养计划。遵循“创新为魂”的理念,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致力于造就创新潜质突出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杰出人才。创新学院最大的特点是尊重个性发展,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成立各具特色的课题研究小组、创新点子小组和创新工作室,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入课程和实践,打造依托创新教育而开展创业教育的特色模式,以“提高素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因材施教、重点培养”为教学原则,以“普及和提高相结合、过程和目标相结合”为管理方式,以“虚实结合、大类培养、专业实施”为教学资源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充分利用“双实双业”基地这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双实双业”基地又称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或其他园区,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创业和就业的综合服务平台。南京工程学院附近聚集了南京江宁高新技术产业园、江苏软件园以及南京江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以及“双实双业”基地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导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就业岗位,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帮助高校学生提高科技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支撑和服务。
4.利用素质拓展体验式教育的项目实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素质拓展体验式教育作为一种新颖的教育方式,具有重视学生的素质提升、重视体验、重视实践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引领学生体验在创新创业中遇到的困难,检验自身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创新创业团队沟通合作、协调、责任的重要性。素质拓展体验式教育具有理论研究、政策实验、创业教育、师资培训、项目承接、学生体验等功能,容易通过与课程和第二课堂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创业意识,是提高和强化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6]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探索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还需要不断创新,科学的创新创业教师评价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孵化器的扶植、宣传、建设和保障机制问题也需要不断夯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业孵化—实体化运作—市场化发展”的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
三、总结
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和时代发展的最强音。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创新创业本领,提供有效的培养体系,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拓展创新创业平台,完善配套的服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应用型高校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使命和深化教育内涵的必然选择。
[ 参 考 文 献 ]
[1] 曹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148-149.
[2] 高树昱.工程科技人才的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176-177.
[3] 曹剑辉,周合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195-197.
[4] 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35-36.
[5] 张军生,姜延秋.众创空间——一个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6(3):27-30.
[6] 阚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2011:22-32.
[责任编辑:陈 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