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斌颉,安红军
·药物与临床·
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中医药治疗与疗效评价方法分析
卫斌颉1,安红军2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效果与疗效评价方法。方法择取收治的122例病毒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注射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清肺口服液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分析疗效评价方法。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疗效、疾病疗效、合并用药率、合并症发生率等评价以及卫生经济学、安全性评价均为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肺炎的重要评价方法。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可以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合理有效的疗效评价方法可以判定治疗效果,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肺炎,病毒性; 中医药治疗; 疗效评价; 小儿
小儿病毒性肺炎常见于儿科,因呼吸道受到腺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而发病,咳嗽、发热、食欲不振、气促等均为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疾病的患儿病情更为严重。本次资料择取我院收治的122例病毒性肺炎患儿作为对象,分析中医药治疗的效果与疗效评价方法,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22例病毒性肺炎患儿作为此次观察对象,所选患儿均与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经X胸片检查,结果显示肺纹理有小块斑片状阴影或增粗。经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常规白细胞数量减低或正常。排除因肺炎支原体、细菌导致非重症肺炎以及获得性肺炎患儿等。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男36例,女25例,年龄9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2±0.6)岁;观察组男35例,女26例,年龄9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1±0.7)岁。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以注射利巴韦林治疗,选用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巴韦林(国药准字H20003099),用葡萄糖注射液(5%)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稀释,形成每毫升含1 mg利巴韦林溶液,静脉滴注,每日10~15 mg/kg,滴注时间为20 min以上,连续用药7 d。观察组患儿行以清肺口服液治疗,选用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生产的清肺口服液(国药准字Z10890006,规格10 mL×10支),口服,0~5岁患儿1支/次,6岁以上患儿2支/次,3次/日,连续用药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治愈(经胸片检查,结果为病灶显著吸收,且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经胸片检查,结果为病灶有所吸收,且临床症状缓解明显,肺部啰音消失)、有效(肺部听诊结果有所缓解,临床症状缓解)、无效(肺部听诊结果无变化甚至加重,临床症状未改善),总有效=治愈+显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χ2对其予以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临床疗效构成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小儿肺炎属于儿科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疾病,全球范围内每年因肺炎死亡且年龄在5岁以下的患儿多达400万,且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其中以病毒性肺炎为主。RSV属于病毒性肺炎中发病较高的疾病,该疾病容易出现慢性肺损害。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对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行以中医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但现阶段应用的疗效评价方法未能体现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形成更具中医药治疗显著特征且具有公信力的疗效评价方法[1]。
在评价治疗方案时,不能仅使用一种方法进行衡量。治疗方案评价的标准分为很多种,有效性是其中之一,因此应从多侧面评价有效性。评价疾病疗效中常见的方法是四级疗效评价:痊愈、显效、有效、无效。通过此种方法可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综合了解,所以有效性评价可以作为基本标准[2]。但评定构成证候指标变化是中医药治疗特色评定的精细方法。辨证论治、整体调节是中医药治疗的主要特点,具有多环节、多靶点以及多层次的效应。西医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病因治疗,对于突出主症的对症处理则有所欠缺。中医药治疗为标本兼治,不仅关注证候疗效,还关注综合疗效,在有效性评价方法中,将评定构成证候指标变化融入进来,对客观评价辨证论治效应比较有利。病毒性肺炎患儿容易出现惊厥、继发性感染、呼吸与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等合并症,出现合并症的主要原因为身体亏虚或感染严重,正衰而邪盛,所以出现邪毒内陷、复感他邪、正气虚衰等情况。中医药治疗具有标本兼治、祛邪、扶正等作用,因此可以降低合并症的发生概率[3]。据相关报道显示,在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中医药治疗中少有毒副作用出现,而治疗过程中西药的使用可出现腹部痉挛、头痛以及疲劳感等不良反应,长时间的西药治疗可提升网织红细胞与游离胆红素,且容易出现贫血症状等,另外,干扰素的应用不仅会出现头痛、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等不良反应,还会引起腹泻、恶心呕吐以及神经系统紊乱等副作用,因此安全性评价应作为小儿病毒性肺炎治疗评价的重要标准[4]。卫生经济学评价作为现阶段评价治疗方案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两种治疗方案效果接近时,评价其经济性,应用并推广更加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在我国卫生工作的现实状态下,卫生经济学评价尤为重要。由此可见,不能使用单一标准对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中医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应从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5]。小儿病毒性肺炎的西药治疗以三氮唑核苷为主,其治疗与中医药治疗的比较体现了中医药的疗效优势。中医与西医公认的肺炎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咳嗽、发热、非炎症阴影以及肺部啰音。除此之外,痰壅是中医儿科确定的重要指标。在肺炎症状出现时,气道主要分泌物为痰液,痰液量减少则说明炎症症状消散。正虚、邪盛是病毒性肺炎患儿出现合并症主要原因,而中医药治疗不仅有却邪的效果,对病毒本身及其引起的病理损害有拮抗的效果,还有扶正的效果,即对机体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增强体质,所以相比于西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可有效降低合并症的出现概率。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药品安全性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传统意义上来讲,中医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中药注射液应用后也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中成药治疗肺炎却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应对不同中成药的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卫生经济学评价是从成本上评价治疗方案,成本是指药费、检查费、治疗费以及床位费,当然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则应将治疗不良反应产生的费用涵盖在内。在治疗方案的评价中,应分开比较中药与西药中的不同方案,在比较成本费用的同时,分析治疗效果,进而得出最佳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可以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合理有效的疗效评价方法可以判定治疗效果,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1] 代娟.中医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186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7):893-894.
[2] 梁陵.丹参粉针佐治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3):43-45.
[3] 汪受传,陈争光,徐珊.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304-308.
[4] 黄维良,许爱婷.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思路与方法[J].河南中医,2015,35(12):3061-3062.
[5] 邹文庆.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226例[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171,187.
河南省济源市妇幼保健院 1.药剂科;2.儿科 459000
卫斌颉(1971-),女,主管中药师,大学。
10.14126/j.cnki.1008-7044.2017.06.046
R 259.631
A
1008-7044(2017)06-0737-02
2016-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