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赴俄留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难点和对策

2017-12-05 11:45:33
长江丛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培训基地俄语卓越

周 丹

构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赴俄留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难点和对策

周 丹

为构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赴俄留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办学特色进行课程设置,注重专业与实践的结合,优化教师结构,提高办学质量。

赴俄留学 人才培养模式 难点 对策

进入21世纪,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经贸发展不断深入,合作形式多种多样,文化交往活动更加频繁。国家和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一、赴俄留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设立背景

首先,位于中俄边境线上的黑河学院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承担着赴俄留学人员语言培训的任务。赴俄留学基地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低于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大部分学生都是零起点学生,并且他们要用一年或两年的时间掌握俄语语言知识,通过俄罗斯高校的入学考试。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计划。

UAV+RFID实现在制品的信息采集,其主要工作任务为RFID读写器识别并收集在制品的信息。首先对于在制品存放区域来说,在制品存放区域既是需要被识别的区域也是障碍区域,故UAV在飞行过程中遇到在制品存放区域时也需要满足式(2)。其次,在UAV的飞行路径中要确保存在节点Li(xi,yi,zi)与在制品存放区域的距离小于RFID读写器的读取距离。同时对在制品存放区域按照UAV半径进行膨胀,UAV按质点处理,则RFID读写器识别的适应度函数

其次,赴俄留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立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相结合。明确基地的办学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在学校总的规划和部署的框架下,从办学优势,专业机构出发,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模式。

二、赴俄留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难点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既要符合培养目标,又要有自己的特点。而赴俄留学培训基地的课程设置恰恰缺少自身办学特色,沿用俄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学生在低年级时,课程设置较单一。赴俄留学培训基地学生在国内学习1-2年,在这样短的学习时间里,除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国情与文化,提高学生的全面整体素质。

课程设置要齐全,课时分配要合理,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结合,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俄方合作院校入学考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能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又具有言语实践能力及应试能力。

if(oldState!=null&&value=="initiated")OnStateInitiatedChange(myEventArgs);

儒家传统的道德责任思想与传统的整体社会生态相互证成,共同发展,构筑了传统中国社会儒者士人的精神内核。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中国社会已然从宗法等级的臣民社会进入了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从相对封闭的熟人社会进入开放流动的市场社会,从以农耕为主的农业社会进入以科技为基础的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决定了传统的道德责任系统的破碎与解构,一方面人们不再信仰和承诺修齐治平是每个人天然的道德责任;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责任要求已经超越了传统责任所涵盖的范围和秉持的信念。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教材的内容是根据教育目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的发展规律而总结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赴俄留学培训基地现在选用的俄语教材大多与俄语专业选用的教材相同。俄语专业的精读教材,以语法为主,注重俄语语言知识的系统性,缺乏概括性,使用俄语专业的教材与赴俄留学培训基地的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紧密。

(二)教材的选用

从与俄罗斯高校的课程衔接来看。赴俄留学培训基地的学生是中俄两国合作高校共同培养的学生,学生在国内学习1-2年,国外学习3-4年,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合作院校的课程设置增加一些过渡性课程,使学生能够提前适应俄罗斯高校的培养模式。

(二)编写适合实践教学的教材

三、赴俄留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一)从教学实际和俄方合作院校入学考试的要求来看

在作品《传承》中运用中国画小写意技法,描绘广西黑衣壮族妇女在织壮锦,并传授三位黑衣壮少女织锦技艺,体现广西非遗文化传承后继有人。画面构图完整,人物形象各异,黑白灰关系处理基本得当,国画水墨语言表现到位,不失为一幅佳作。

从教学实用性来看。赴俄留学培训基地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俄语零基础学生,并且学习基础较差,底子薄弱。面对这样的学生,课程设置必须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渐增加学科门类。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青年教师是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师资比例不合理。年轻的教师可以为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年轻教师更容易与学生拉近距离,更好地搞好教学。但是,青年教师接触业务时间短,底子薄,科研能力较弱,需要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带领。

根据赴俄留学培训基地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根据学生在国内学习的课程时数,考虑学生的个体需求、学习层次等方面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地设计。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阶段衔接恰当,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扎实地掌握俄语基础语法,并具备基本的言语交际能力,顺利地通过俄罗斯高校的入学考试。

(三)合理优化教师资源

为拓宽青年教师的视野,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中青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跨专业、跨学科进修。加强对中青年教师专业教学的培训与交流,拓宽他们的视野。赴俄留学培训基地的学生需要中俄合作院校的共同教学,学生将要在国外学习3-4年。为了减小学生赴俄学习对俄罗斯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性,可适当地增加俄罗斯外教的俄语实践课学时。不断引进俄方优质教育资源,中俄教师不断交流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3)加强空压站管理,根据油渣和积碳的情况制定出有关定期检查、清除油渣和积碳的制度;建议压缩机制造单位在使用说明上说明定期清除积碳[2]。

赴俄留学卓越人才的培养要与自身的实际相结合,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注重专业与实践的结合,优化教师资源,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赴俄留学培训基地的新发展。

[1]宗成菊,周丹.中俄联合培养学生模式下的俄语基础课程设置探头[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5):137~138.

[2]高伟,孙超,李芳.黑龙江省高校卓越系列俄语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探析——以黑龙江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2016(6):84~85.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

本文系2016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赴俄留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6G362。

周丹(1982-),女,黑龙江佳木斯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培训基地俄语卓越
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实践的特点与启示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的启示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14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中国公路(2017年11期)2017-07-31 17:56:26
卓越之梦
海峡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28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
外语学刊(2010年2期)2010-01-22 03: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