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军亮 赵鑫宇 蔡祥淼
辅导员如何在专家化进程中自我完善
孔军亮 赵鑫宇 蔡祥淼
辅导员作为高等院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特殊性队伍,承担着高校“育人”的重任。而近几年,教育部在辅导员专家化建设方面的重视也使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专家化进程中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成为时下大多数高校辅导员热议的话题。对此,本文即结合自身实践,从学习、实践与工作反思三个角度就专家化进程中高校辅导员实现自我完善的有效策略加以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
辅导员 专家化 自我完善
(一)对专家化的意识淡薄
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开展者和引导者,在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专家化进程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不仅能够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进一步改进,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高校的稳定。然而尽管近几年,随着《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颁布,高等院校逐渐意识到了辅导员在整个高等教育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加强了对辅导员队伍专家化的建设,然而受以往教育环境的影响,部分高等院校领导仍旧认为,高校辅导员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辅导员的专家化建设却并未予以高度重视。
(二)专业化素质不高
现阶段,教育工作的改革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各高校辅导员既要具备较强的日常管理工作能力,又要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以便能够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多方面指导。然而从当前状况来看,由于大多数高校的辅导员长期忙于对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很少有机会去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部分辅导员甚至忽视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使得大多数辅导员都形成了日常管理能力极强而专业化素质却有所欠缺的分化现象,不利于促进辅导员在专家化建设中的发展。
(三)缺乏健全的工作体系
辅导员是高校与学生的重要联结者,是大学生初入校园的引路人,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指导者,在专家化进程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不仅有助于促使社会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初步印象得到改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吸引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传统教育环境的束缚,大多数高等院校仍旧将辅导员视为学生的“保姆”、“救火员”等,加之缺乏完善的辅导员工作体系的建立,使得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受多个部门的牵制,这对于辅导员队伍在专家化进程中的发展极为不利。
(一)提升学校领导及辅导员自身的专家化意识
辅导员作为连接学校与学生的重要桥梁,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这就要求高校领导者应转变以往对辅导员工作性质的认识,充分意识到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从提高辅导员的薪酬、为辅导员提供晋升空间、创造个人发展机会等方面着手,加强对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的培养。另外,辅导员自身也应对所从事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内心深处培养起对所从事辅导员这份工作的吸引力,增强工作责任感,积极参与到学校辅导员队伍的专家化进程中来,并提升自身的专家化意识、只有辅导员自身从内心深处认同了所从事工作的性子,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进而更好地促进辅导员综合素质和发展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者,其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日常管理能力,还应拥有充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三)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建立起完善的辅导员工作体系
明确的职业定位是确保辅导员在专家化进程中能够实现自我完善的前提与基础。基于当前,由于缺乏完善的辅导员工作体系的建立,使得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受到多个部门的管理和支配,极大地阻碍了辅导员队伍在专家化进程中的发展。这就要求各高校应重视辅导员在教育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对辅导员的工作主次要加以明确,抓住辅导员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完善的辅导员梯队管理与培训机构。
综上所述,在专家化进程中,大多数辅导员对专家化的意识淡薄,专业化素质不高,高校尚未对辅导员的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工作体系等现象时有发生,无疑影响了辅导员在专家化进程中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高等院校首先应加强对专家化进程中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高辅导员的专家化意识;其次,辅导员自身也应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后,高等院校还应为辅导员建立起健全的工作体系,以便更好地实现辅导员在专家化进程中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1]马娟.高校辅导员工作有效性研究——基于对广东省40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调查[J].复旦教育论坛,2014(04).
[2]李斌,束建华.辅导员专家化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2).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孔军亮(1981-),男,新疆伊宁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研究方向: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赵鑫宇(1989-),男,吉林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蔡祥淼(1991-),男,广东湛江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