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主持 江 城
心灵补白
◎本栏主持 江 城
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当然也对。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成为近忧?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折磨自己了。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这样不但比较轻松,而且容易把难处解决。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把今天、明天以及后来许多天的难处都担在肩上,不但沉重,且可能连一个难处也解决不了。
(谭 萍)
人很矛盾。有时喜欢自我封闭,喜欢设防,垒一道围墙,躲在里面,便有一种安宁、稳妥,也可以自享。可是反过来,人又不能总守在里面以孤单为伴,又希望别人进来,看见自己心中一些别人所不知道的十分珍贵的东西——人在这种时候特别美好,这种心灵之扉悄悄打开的意境是非常美的。
一次当我出现这种心境时,我便画了一幅画——柴门很轻,一推就开。它似乎已经被微风推开了一条缝,虽然了无人影,但阳光的长脚已经通过疏疏的篱笆迈了进来……一切还都在静静地期待着。也许永远不会有人把它推开走进来。但期待的本身多么美,这是一种心灵渴望敞开的美。此刻心灵正在无忧无虑地袒露着呢。
(冯骥才)
松冈享子写过一本《孩子和书》,其中有一章提到“孩子是略读的高手”,让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欣喜。
所谓略读,就是不去在意读不懂的部分,略过它们往下读。孩子有这样一种能力,能在一大片不懂的事物中,从一小撮能懂的部分入手,捕捉到事物的本质。所以,哪怕是略读,孩子凭借他们特有的洞察力,也能深入复杂故事的核心。简单来说,孩子最擅长的就是无视那些不懂的事物,而只将有意思的部分变成自己的知识。
孩子做得比有些成年人还好。我们遇到障碍或者心结的时候,就不懂得省略,不懂得跨过去,有时白白增添了许多烦恼。一生会遇见很多事物,我们不必每一件都占有。
(松浦弥太郎)
喝完工夫茶后,喝一杯水,会觉得那水特别好喝,觉得茶好,水也好。
热闹的聚会后,沉静下来,会觉得那沉静格外清澄,觉得热烈也美,沉静也美。
爬山回家后,洗个热水澡,觉得那水是从身体蒸发出来的,爬山也享受,洗澡也享受。
有时欢乐与哀愁也是如此,哀愁时感到欢乐真好,欢乐时也觉得哀愁有一种觉醒的滋味。
觉醒的滋味随时都在,就像阳光每天都来。
(林清玄)
我何其幸运,可以听到美的声音:那些鸟雀的啁啾,那些蛙鸣,那些昆虫欣悦的叫声,那些涨潮与退潮时回荡的水流潺潺的声音。
我何其幸运,可以看到美的事物:看到一朵野姜花在湿润的空气里慢慢绽放,看到天空上行走散步的云舒卷得缓慢悠闲,看到你眼瞳中充满美的渴望时的亮光。
我何其幸运,可以嗅到一整个季节新开的桂花悠长沁人心脾的芬芳,可以嗅到整片广阔草原飞腾起来的泥土和草的活泼气息,可以走进结满柠檬的园子,闭上眼睛,嗅闻果实熟透的欢欣热烈的气味。
我何其幸运,可以品味生命的各种滋味。在一口浓酒里,回忆生命的苦涩、辛酸、甘甜,也在一杯淡淡的春茶里,知道生命可以如此一清如水,没有牵连纠缠。
(蒋 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