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 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素质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认为太难学,知识点太多,课文太长无法理解更别说背诵了,因而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并逐 步发展成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将其称为“学困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说,学校教育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一点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策略;待遇;浇灌
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谈到学困生就让我们感到棘手、头痛。若是处理、教育不当的话,将会对整个班级或学校的教育产生不可小视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分析他们的成因,讲究策略,给学困生无限关爱,让他们在爱中茁壮成长。
下面,就从转化学困生这个角度来谈一下我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用一首歌来形容就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大部分学困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但有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失败经历,经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便产生了自卑心理。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就要给予他们特别的爱,但不是简单的多加关注,而是要用心去激励他们,去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拥有成功感。
在我们班里,有一位男同学,因为有些口吃,所以每次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都会嘲笑他,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他变得: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上课也不再举手回答问题。在一节语文课上他被我点名回答问题,我发现他的思维很灵活,见解很独到,只是声音很小,比较磕巴。课下我找他深谈过几次,问他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原来他是害怕同学笑话他口吃而越来越胆怯,在以后的语文课上一旦有适合他回答的问题,我就点他回答问题,哪怕他回答的再磕磕巴巴,声音在小,我也耐心听完,并且做一些点评和鼓励,经过我这些“特别”的关照,班里的同学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他竟然又自己举手回答问题了,并且变得很积极,在与他的眼神交流中我看到了希望,我能感觉到,他正在重拾他的自信心。
由此可见,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极为重要,学困生一旦得到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美,一个轻柔的抚摸……他們就会意识到自己被老师重视了,被赏识了,便会感到无限的温暖,产生了前进的动力,增强了自身自信心。而且发展的空间也很大。
二、对于学困生来说---你只是迟开的玫瑰
学生智力上的差异也是造成学困生的原因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智力差异,不能一蹴而就,求全择备,要有针对性的、有步骤的发掘这些孩子身上的的天赋与潜能,耐心帮助,让他们也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拉近他们与班里同学的距离。
说到这一类学生,我们班就有一位,由于头脑不够灵活,反应比较迟钝,理解有障碍,因此每次考试门门挂红灯。因为她的原因,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及格率达不到100﹪,通过咨询以前任教这个班的老师们,了解了她的基本情况后,开始的我就想直接的放弃她,但接触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孩子态度端正做事很认真,比如:她能按时完成作业(有时虽然你不知道她写的是什么),也会按时让老师批阅……从来不懒惰,只是作业的质量较差,我还发现她会拼音,会组词,能够默写每单元的日积月累,对于作文的题目以及要求她也能结结巴巴的读下来,根据她的表现,我抱着对每一位孩子都负责的想法,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采取了以下措施:
每单元要求听写的词语,要求默写的日积月累,一遍一遍的给她反复的听写,尽量不让她在基础题上出现错误。作文上要求她先认真读题,做到不跑题,然后就是指导作文的内容和书写,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现在的她也能写出300字的作文。
我还尝试着教她句型转换,不过由于时间原因,现在的她仅仅学会了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但这也是一种进步。
总之我认为,面对这样的孩子,是急不得,气不得,只能心平气和的去教她,有时教了五遍她还是一头雾水,没有任何反应。我只好掩饰住内心的怒火假装有事出去遛一圈,回头再耐心给她讲。长时间坚持下来,发现她的进步很大。另一方面,我也积极发现她的闪光点,她特别愿意帮助他人,别人的事比自己的事情还要上心,于是我经常在班里把她的闪光点“放大”,让其他孩子清楚认识她,不再歧视她,看不起她,而且也愿意帮助她。例如:我班的班长就会利用小饭桌午休的时间,教她背古诗,帮她纠正听写中的错误等,在大家的努力下,今年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她考了71分,走出了红灯区,自然我们班的及格率也就达到100%,这也验证了我当时的坚持是正确的。验证了:她也是一支玫瑰,只是开花的时间稍稍晚了一些而已。
总之,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每一中事物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学生亦是这样,终归会有差异,既然存在这种差异,那就坦然的面对,本着对每一位学生都负责、不放弃,不抛弃的原则。让我们去开启他们心灵密码,使他们发现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用我们无声胜有声的行动,去感动他们,好像涓涓的细流一样,流向他们的心田,让“学困生”这些迟开的花,在老师精心的浇灌下开得更艳。
参考文献:
[1]《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08.4
作者简介:代丽君(1984.06)女,汉,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本科,职称:一级教师,职务: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