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思考

2017-12-04 22:04王仙齐
神州·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小学数学对策

王仙齐

摘要: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现代教学非常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更为重要。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今后更好地开展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对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注重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为他们今后的顺利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课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小学数学以基础数学为主,每一课的内容都是在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学生只要在认真听了前面的课程的前提之下,都能够自行预习,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新课的时候能够跟得上老师的节奏,对重点知识提前进行把握,这种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学习《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时候,学生可以采取实践预习法,学生可以去超市寻找标有重量的商品来对比理论上的克和千克与实际物体的对应关系,还可以拿一些没有称重的商品进行预估其重量,然后再去称重,以此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学会质量单位的换算,例如1千克=1000克等。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小学数学是一门严谨、科学的学科,其学习内容大多需要审题和运用计算。如果学生在审题和运算中出现差错,那么做题的正确率就会下降。学生做数学练习题中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看题漏了关键信息,或者是一目十行导致题意理解错误;计算时多加数字或漏缺数字。鉴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训练学生做题要认真,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具体做法可以是,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审题步骤,让学生能够归纳题目信息,分析题目类型,推断解题步骤;其次是列出关键的数字,根据题目要求列出相应的公式,并将数字套入到公式中来;最后则是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达到计算既快又准的标准。如此一来,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对待作业和考试考查就不会掉以轻心,出现以往的错误,培养自己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既然也会随之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大的耐心,关怀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年龄认知特点,多谢鼓励,少些呵斥。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在上课时,通过倾听教师和其他学生关于知识的见解,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与自己的认知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不只是单纯的“听”,还要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和记录,这样才能够达到认真倾听,提高自我的目的。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要学生愿意听、认真听,教师首先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引导学生将倾听与思考结合起来。一边听讲一边思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第三,引导学生将倾听与笔记结合起来。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所听的到内容不能长期记忆。结合笔记,将听到的知识记录下来,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和记忆。

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基础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取之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五、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

作业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关键环节,作业的布置主要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记忆时间有限,利用作业进行巩固是最好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检查作业的习惯,这样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错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在作业检查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检查解题过程、解题结果,还要检查错别字及多字、落字。在解数学应用题和计算题时,很多学生不写“解”字,这在作业检查的时候应该多加关注。如在作业中“8+5>6+5”“20-4=22-6”等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也有很多学生犯错,经常将“>”写成“<”,将简单的加减法算错。由此可见,看似简单的问题在解答中也很难避免不出错,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才能在做作业或考试的过程中,不因马虎而失分。

总而言之,学习习惯的养成环境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所充当的角色不仅是教育者,也是学生不良学习行为和习惯的修正者。为了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还应当在教学中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反复强调和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懂学会学,并能学好,让学生的终身学习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1]賴胜英.探析培养小学数学有效学习习惯的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4(11).

[2]张海平.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漫谈[J].未来英才,2015 (12):253-253.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小学数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