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阿奇霉素时不同的给药方式对其不良反应的影响

2017-12-03 22:46王志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3期
关键词:皮疹阿奇休克

王志芳

(山西大同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4)

使用阿奇霉素时不同的给药方式对其不良反应的影响

王志芳

(山西大同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4)

目的:探讨对阿奇霉素使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对其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山西大同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16例患儿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有57例患儿,B组有59例患儿。为A组患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为B组患儿口服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为12.28%、B组为10.1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99,P>0.05)。结论:患儿通过口服和静脉滴注的方式使用阿奇霉素发生高热、过敏性皮疹、胃肠道不适及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的几率均较高。因此,患儿不论通过何种方式使用阿奇霉素,临床医生都必须密切监测其临床表现。临床医生一旦发现患儿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停药、物理降温、脱敏、扩充周围血容量等措施对其进行治疗,以减轻不良反应对其身体的损害。

口服;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儿科

阿奇霉素是儿科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口服和静脉滴注两种给药方式为患儿使用阿奇霉素。相关的研究结果证实,该药易导致患儿出现高热、过敏性皮疹、胃肠道不适及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因此,如何避免或减轻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提高患儿用药的安全性,成为儿科临床上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山西大同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1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阿奇霉素的给药方式对其不良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山西大同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在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患儿。将其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有57例患儿,B组有59例患儿。在A组患儿中,有男患儿33例、女患儿24例;其年龄介于2~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0.12)岁;其中,有11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患儿,有36例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有10例发生皮肤感染的患儿。在B组患儿中,有34例男患儿,25例女患儿;其年龄介于2~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0.56)岁;其中,有12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患儿,有36例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有11例发生皮肤感染的患儿。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在两组患儿入院后,均使用阿奇霉素对其进行治疗。为A组患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按照10.0 mg/kg的剂量将阿奇霉素加入到25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用该药液为患儿进行静脉滴注,1次/d。为B组患儿口服阿奇霉素:每次服5.0 mg/kg~12.0 mg/kg,1~2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7 d。需要注意的是,两组患儿每日所使用的阿奇霉素的总剂量应≤500 mg。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高热、过敏性皮疹、胃肠道不适及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²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为12.28%、B组为10.1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1299,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n(%)]

3 讨论

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的广谱抗菌药。该药具有半衰期长、耐受性良好、疗效显著等优点,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均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衣原体及肺炎支原体的杀灭作用也很强,故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1]。不过,有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可导致患者出现高热、过敏性皮疹、胃肠道不适及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因此,减轻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十分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山西大同第一人民医院对该院儿科近三年来收治的116例患儿分别进行口服阿奇霉素治疗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高,但二者相比差异不明显。因此,儿科临床上在为患儿使用阿奇霉素时,必须严密监测其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其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进行处理。具体而言:1)高热。部分患儿在使用阿奇霉素后可出现体温上升、面色潮红、哭闹烦躁等现象。对此,应立即停止为其使用阿奇霉素,并对其进行降温处理[2]。2)过敏性皮疹。部分患儿在使用阿奇霉素后,其上肢及躯干上可出现对称性的皮疹。这些皮疹会引起难以忍受的剧烈瘙痒。因此,一旦患儿发生过敏性皮疹,必须立即停止为其使用阿奇霉素,并对其进行脱敏治疗(常用的脱敏药物包括氯雷他定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一般情况下,在治疗3 d后,患儿的皮疹即可消失。3)胃肠道不适。部分患儿在使用阿奇霉素后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因此,临床上在为患儿使用阿奇霉素前,应让其吃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药物对其胃肠道的刺激。患儿若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减慢其药物的滴速,同时使用思密达或山莨菪碱对其进行治疗[3]。4)过敏性休克。有少数患儿可在使用阿奇霉素后出现过敏性休克。这可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在发现患儿出现抽搐、昏迷、呼吸困难及口唇发紫等症状时,应立即为其停药,并对其进行抗过敏、扩充周围血容量等治疗,以纠正其水电解质紊乱的现象,解除其休克的状态[4]。

综上所述,患儿通过口服和静脉滴注的方式使用阿奇霉素发生高热、过敏性皮疹、胃肠道不适及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的几率均较高。因此,患儿不论通过何种方式使用阿奇霉素,临床医生都必须密切监测其临床表现。临床医生一旦发现患儿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停药、物理降温、脱敏、扩充周围血容量等措施对其进行治疗,以减轻不良反应对其身体的损害。

[1]焦伟杰,高天曙,陈团营,等.注射用阿奇霉素致儿童不良反应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24):3340-3342.

[2]张梦丹,李莎,王伟,等.阿奇霉素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研究状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04):376-378.

[3]张莉丽,方欢,黄亚平.50例阿奇霉素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03):386-388.

[4]江才华.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2):158-159.

R978.1

B

2095-7629-(2017)13-0093-02

猜你喜欢
皮疹阿奇休克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阿奇,出发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