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勤,吴 娜,丁月玲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河北 定州 073000)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分析
孙少勤,吴 娜,丁月玲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河北 定州 073000)
目的:探讨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近年来收治的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1组与联合2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用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吡柔比星对联合2组患者进行治疗,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对联合1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及骨髓瘤细胞的水平,同时对比其治疗的效果。结果:联合1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联合2组患者,其血红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联合2组患者,其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及骨髓瘤细胞的水平均明显低于联合2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及骨髓瘤细胞的水平,提高其治疗的效果。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浆细胞瘤。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感染、出血、蛋白尿、骨痛、血栓及骨折等症状[1]。有研究指出,该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异常浆细胞的无限增殖等因素相关[2]。相关的研究结果证实,对该病患者进行常规化疗的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临床上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不仅提高了其治疗的效果,而且改善了其血红蛋白、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及骨髓瘤细胞的水平。为了进一步证实该疗法的有效性,本文对近年来在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选取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在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为:1)病情符合《血液病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中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2)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患有多发性骨髓瘤[3]。3)未合并其他的血液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4)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1组和联合2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在联合2组患者中,有男性9例、女性6例;其年龄范围为44~79岁,平均年龄为(64.8±7.4)岁。在联合1组患者中,有男性8例、女性7例;其年龄范围为45~77岁,平均年龄为(64.5±7.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1 用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吡柔比星对联合2组患者进行治疗 在开始治疗的第1~4 d,用0.4 mg的长春新碱+40 mg的地塞米松+10 mg的吡柔比星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在开始治疗的第9~12 d、第17~20 d,单独使用40 mg的地塞米松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治疗4 d,使患者休息4 d。在治疗20 d后,使患者休息8 d。以4周为1个治疗周期。
1.2.2 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对联合1组患者进行治疗在开始治疗的第1 d、第4 d、第8 d、第11 d,按照1.3 mg/m2的剂量用硼替佐米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在开始治疗的第1 d、第2 d、第4 d、第5 d、第8 d、第9 d、第11 d、第12 d,按照20 mg/d的剂量用地塞米松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在治疗12 d后,使患者休息9 d。以3周为1个治疗周期。
按照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WGM)制定的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定[4]。其中,完全缓解:指治疗后,患者贫血、感染、蛋白尿及血栓等临床症状均显著减轻或消失,其血红蛋白的水平显著升高,其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及骨髓瘤细胞的水平均显著降低。部分缓解:指治疗后,患者上述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减轻,其血红蛋白的水平有所升高,其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及骨髓瘤细胞的水平均有所降低。病情稳定:指治疗后,患者上述的临床症状及血红蛋白、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等指标基本未发生改变。病情进展:指治疗后,患者上述的临床症状加重,其血红蛋白的水平持续下降,其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及骨髓瘤细胞的水平均明显升高,其病情趋于恶化。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²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1组患者病情的缓解率明显高于联合2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情缓解情况的对比 [n(%)]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及骨髓瘤细胞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联合1组患者血红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联合2组患者,其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及骨髓瘤细胞的水平均明显低于联合2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对比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对比 (±s)
组别(n=15) 治疗时间 血红蛋白(g/L) 血清M蛋白(g/L) β2-微球蛋白(mg/L) 骨髓瘤细胞(%)联合1组联合2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67.02±12.98 111.57±17.84 67.55±12.34 89.51±15.39 51.09±14.56 21.98±7.45 51.84±15.01 30.45±9.88 8656.45±756.34 2342.98±685.11 8651.98±754.85 4311.32±723.18 35.56±12.43 12.47±8.43 35.29±12.39 24.18±6.57
多发性骨髓瘤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恶性造血系统肿瘤。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临床上根治该病的主要方法。不过,该手术具有对患者年龄要求高、移植成本高、骨髓匹配难度大等弊端,且易导致患者死亡。用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硼替佐米是近年来第一种被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该药可对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NF-kB失去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基因的增殖与表达,同时上调p53基因的表达,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骨质形成及修复[5]。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联合1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联合2组患者,其血红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联合2组患者,其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及骨髓瘤细胞的水平均明显低于联合2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及骨髓瘤细胞的水平,提高其治疗的效果。
[1]张冬华,孙建群.硼替佐米联合吡柔比星、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14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业,2015,(1):78-79,80.
[2]戴豫苏,孙玲,孙慧,等.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1(4):554-556.
[3]梁赜隐,任汉云,岑溪南,等.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3):225-230.
[4]李颖,李梅君,廉明,等.硼替佐米为主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MG、CRP及OPG水平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18(2):119-121.
[5]毛敏,王革,廖明燕,等.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1(22):6261-6263.
R733.3
B
2095-7629-(2017)13-00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