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敏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3.174
[摘要] 目的 研究观察前列地尔序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行前瞻性分组研究,对照组31例,给予缬沙坦用药,实验组31例,给予前列地尔序贯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指标变化,评估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2组患者治疗4周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指标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指标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25/3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序贯对DN可短期内改善患者病情症状,减少肾功能损伤,遏制DN恶化,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 前列地尔;糖尿病肾病;贝前列素钠片;序贯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7(a)-0174-02
糖尿病肾病(DN)属于糖尿病进展后期所诱发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导致器官微循环血管病理性改变。当前临床研究在DN的病理机制研究尚无定论,不过众多学者表示若DN患者出现明显的蛋白尿现象,即表示DN患者肾功能已遭受严重损伤[1]。对此临床医疗在DN的治疗关键在于发病早期的干预,延缓DN对肾功能的损害。前列地尔这是近几年新型药物前列腺素E1 CPGE1)的脂微球载体制剂的研发,能够对脂微球形成靶向抑制反应,由此来调控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水平与血粘稠度[2]。对此,该文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资料,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特点采取前列地尔序贯治疗,行对照观察模式探析序贯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61.08±1.85)岁;全部患者均检测确诊,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患者均>3个月尿蛋白排泄率30~180 μg/min,血肌酐<133 μmol/L,符合糖尿病肾病(DN)制定标准,病程7个月~13年,平均病程(5.69±1.32)年;依据国际肾脏病理学会制定的2010版DN病理分期标准,均属Ⅲ期。
1.2 病例納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无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者,②对该次用药无过敏或禁忌症者;③患者对该次研究明确知晓,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等疾病者;②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③严重肝功能疾病者;④伴有感染或糖尿病酮中毒者。
1.3 研究分组
将患者行数字标注后双盲法随机分组,实验组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60.56±1.92)岁,病程8个月~13年,平均病程(5.71±1.29)年;给予前列地尔序贯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缬沙坦用药,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61.32±1.74)岁,病程7个月~12年,平均病程(5.52±1.38)年;2组患者病例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治疗方法
全部DN患者在入院后,实施全面的饮食营养调控,重点对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指标进行监测,合理控制患者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的摄入量,制定良好的运动锻炼方案,对血压、血脂、血糖不稳患者做必要的药物治疗。对照组DN患者在基础治疗过程给予缬沙坦(国药准字H20040217,规格80 mg/粒),用药1次/d(80 mg);实验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序贯治疗,患者在治疗1~2周选择凯时注射用前列地尔(国药准字 H10980024,规格10 μg)10 μg并0.9%氯化钠水溶液100 mL配伍,静脉滴注1次/d,在治疗第3~4周转用凯那贝前列素钠片(国药准字H20083589,规格40 μg/片),口服3次/d,40 μg/次;续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与用药4周后肾功能损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变化。
1.6 疗效评价
参考2014年版《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中制定的糖尿病肾病疗效标准评估[4],显效:患者TC、TG、UAER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TC、TG、UAE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症状改善;无效:患者TC、TG、UAER等指标无变化或增加,患者症状未缓解。
1.7 统计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计数分别用(x±s)、[n(%)]表示,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肾功能损害指标改善情况分析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为(2.74±0.95)g/d,尿素氮为(6.91±1.08)mmol/L,血肌酐为(78.75±10.24)μmol/L,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为(1.23±0.85g/d,尿素氮为(5.37±1.01)mmol/L,血肌酐为(73.15±10.39)μ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为(2.75±0.91)g/d,尿素氮为(6.90±1.12)mmol/L,血肌酐为(78.93±7.97)μmol/L,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为(2.07±0.88)g/d,尿素氮为(6.28±0.97)mmol/L,血肌酐为(75.04±7.21)μmol/L;2组患者治疗4周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指标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性明显,(实验组治疗前后对比t=6.595 2、5.798 6、2.137 3,P=0.000、0.000、0.036 7;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t=2.990 8、2.329 8、2.015 3,P=0.004 0、0.023 2、0.048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指标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对比t=3.822 6、3.618 1、2.014 4,P=0.000 3、0.000 6、0.041 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