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结合”的经管类本科生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7-12-02 05:02许士春,张情情,高畅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4期
关键词:本科教学复合型人才经管类

许士春,张情情,高畅

摘要:通过调研,准确了解目前社会对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要,全面掌握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改革动态,同时吸收借鉴国内外高校“复合型人才”教学中的研究成果。根据当前情况,总结我国经管专业本科生的实际特点,从“课内外结合”的角度提出经管类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模式。研究提高经管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方式与途径,构建科学、系统、可操作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经管类;本科教学;复合型人才;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4-0187-03

一、经管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复合型人才的概念

复合型人才就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够在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实现复合,在多种方面展现自我。这就意味着每个人既要丰富知识领域又要及时适应新环境,变为一位“光明思维者”。复合型人才是基于某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具有广泛理论基础和宽阔知识面,基本掌握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艺,具备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国外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

国外培养复合型人才,其主流的教学思想是强调学生自主发现与探究。国外形成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大部分侧重于启发式教学,为学生营造静心思考、独立探究的发展平台。以美国为例,在大学教学中,课堂讲授只占整个课时的1/3,课外自习和独立研究的时间是课堂讲授时间的4倍,比如举办一些参与性的研讨会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机整合了课堂教学与课外科研和企业实践,这种将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为学生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非常有益。

(三)国内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以“死记硬背”为主,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往往偏重理论讲解,忽视实践教育和学生的能力培养,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和死板的考核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目前,国内部分高校也逐步意识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其独特的教学体系,将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三个层次有机融合,并结合各类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但就经管类本科生教学过程而言,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例如课堂教学过多、实践环节较少、多学科复合度不够、专业领域落后于世界前沿等,因此对经管类本科复合型能力的教学模式的研究迫在眉睫。

二、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特点

(一)思维习惯的特点

经管类学生的思维习惯是理科生和文科生思维习惯的综合,一方面逻辑思维较强,强调缜密性的思想模式。另一方面,又拥有着感性思维,思维具有发散性,能够提出自己的主张和独特的见解。经管类学生多了解时事政治、经济动态,在剖析问题时更加深刻,想法也比较周全。可见,经管类学生从思维层面上具有十分优秀的复合型人才的潜质。

(二)学习方式的特点

经管类科目要求学生能够具备整合各类知识、建立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强调理论、实践的紧密结合。在信息时代,知識的更新日新月异,对经济管理类本科生而言,必须加快自己知识更新的速度,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学以致用,成为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社会需求的特点

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可替代性较强,社会需求量较少。经管类的知识相对简单,操作容易,易于被大多数人学得。经管类学生若没有实实在在的技能,企业单位就会对经管类学生的培养效果产生质疑,甚至对经管类本科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怀疑。因此,对经管类本科生来讲,只有成为复合型人才,运用严谨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高效、经济、快速地解决企事业单位中复杂、棘手的实际经济管理问题,才能更具有社会竞争力。

三、经管类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培养经管类复合型人才的“教”与“学”

1.抓好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经管类复合型人才应打破传统的师生之间单向传递信息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课堂中扮演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通过讲授、阅读、交流等形式向学生讲解经管专业的发展脉络、基础知识和当前研究成果,拓宽经管类本科生的知识面,使其全面系统地理解、掌握经管类专业知识。再通过圆桌会议、小组讨论、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活动和反思,对于学生的观点与见解,教师应该给予充分尊重和鼓励,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针对经管类学科时事性的特点,教师应通过播放视频、案例研讨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当前经济社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进行案例分析与研讨,开展启发式教育。

2.以学生发展为本,改进课程教学体系。在课程上应该体现两个“发展”,一是发展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图像化、具体化、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其被广泛地应用到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如今,每一间教室里都配备一台电脑和投影仪,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普及时事热点的同时,可以通过上机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实务操作流程,但由于班级人数多,屏幕字体小等原因,坐在教室后排的同学往往很难清晰地看到屏幕上的操作步骤,教师可以打破固定教室的限制,将实务课搬到机房,通过计算机互联技术,使自己的操作在每个学生面前的电脑上都能够出现,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具体操作步骤,然后通过模拟软件强化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二是深入发展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主体,都有自己的爱好或兴趣,学校在教授学生经管类知识的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学校可以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课、专业课、试验实践课和素质教育课,其中公共课和专业课又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对于自己选择的选修科目可以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深入学习、发展自己的兴趣,使自己成为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endprint

3.多元化课程考核形式。经管类专业具有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特点,各门学科或一门学科各个章节的知识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经济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只有应用于实际,才能被真正掌握,因此考试并不是判断学生掌握知识与否的唯一方式,教师可以布置一次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的综合性作业来代替期末考试,鼓励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学科热点追踪、实地调研、查找资料,探究公司或企业的某一具体问题,结合课程知识进行理论分析以及实证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并思考研究过程之中是否具有创新性,以及工厂或企业是否会接受这种问题处理方案,最后通过演讲、报告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多元化的课程考核形式引导学生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合作学习,关心经济动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复合性思维能力。

本部分的研究构想如图1所示。

(二)通过课外实践提升经管类本科生复合型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研究

1.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是培养经管类本科生复合型能力的重要方式,学校整合“实务训练——实地参观——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除了课堂上的实务训练之外,在课余时间,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去当地其他院校和知名公司参观,了解其他院校经管类专业的研究特色和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开阔视野,以多元化的心态审视自我,发现不足。与此同时,学校还要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依靠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实际工作中去,进行现场顶岗实习,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提早接触到社会,接触到自己未来的工作,为将来参与工作打好基础。最后,校企联合共同指导经管类本科生的学位论文,学生以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中遇到的实际现象为素材进行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还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复合才能的高素质人才。

2.课外教学体系研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应主动利用网络资源来优化课外教学,在经济管理学院的网站应单独开辟“学习空间”,教师应及时在网站上发布每门课程的教学课件、学习资料、课堂录像,学生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资料的补充与共享。同时该网站应该连通国内外优秀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网站上进行直播,讲解课程重点、难点,答疑解惑,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线交流、相互讨论。每门课程设置“复习自测”栏目,可以让学生自主检测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并及时改进。网站还可以展示其他学科的视频、资料,和其他国家的风貌、概况,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长时间的自习、阅读、查阅资料,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行独立思考与反思。

3.丰富学生校园活动。各种经管类社团、比赛的参与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综合素质,学校应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创业创新大赛,并设立奖励机制和基金管理,帮助学生把创造性的思维想法变成现实。通过举办讲座、讨论会等,邀请经管专业的教授、专家介绍学科前沿,分享学术经验,使學生在本科阶段就与专家、学者零距离接触,感受学术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通过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能使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更加了解社会,更能发现社会的问题。

(三)构建经管类本科生复合型能力考核体系研究

全新的经管类本科生复合型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否有利于提高经管类本科生的教学质量,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教学考核和成绩的评定来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考核结果进一步激励和深入。为此,学校应根据经管类本科生“课内外结合”培养的特点,构建新型的经管类本科生复合能力考核体系。首先,学校应制定新型的课程考核办法,学生的课堂成绩、实践成绩和自修成绩各占课程总成绩的60%、30%和10%,其中,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即课堂参与度、发言情况等占课堂成绩的60%,期末考核成绩占40%;学生的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核成绩各占实践成绩的70%和30%,平时实验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态度、操作规范程度、实验报告的撰写等;自修成绩主要考察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情况,考核标准有研读参考文献的数量、创新性观点的多少等。其次,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授课教师进行量化考核,考核项目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反馈等,并结合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和学生评价的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估,以确保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然后,建立学生毕业实习和学位论文考核制度,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位论文,分别评价并给予审核。毕业论文实行校内盲评或校际盲评制度,对于达不到及格要求的学生给予延迟答辩等处理。对于实习报告或学位论文达到优秀的学生,学校应对该学生及其指导教师给予奖励,以激励教师和学生认真对待,提高实习报告和学位论文的质量。最后,在学生评价方面,采取教师评语、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的形式,打破传统的把学业成绩作为评定奖励和荣誉唯一标准的方式,把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比赛获奖、发明创造等都纳入奖励评价体系之内,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管类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士春,张乐,韩惠敏.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经管类专业硕士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论坛,2016,(9):80-84.

[2]肖伟跃,车晓毅,蔡悦华等.创新训练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模式与体系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1):6-7.

[3]牛红军,张丙乾,董继刚.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2,15(1):28-31.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科教学复合型人才经管类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