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彬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3.116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換术后实施血糖监测及护理的效果。 方法 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90例年糖尿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5)和干预组(n=45),对所有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对所有干预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统计分析2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1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实施血糖监测及护理的效果优良。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心脏瓣膜置换术;血糖监测;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7(a)-0116-02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多在老年人中发生。但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时,糖尿病的出现将增加患者手术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不仅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时需加强对患者血糖监测及护理,积极预防患者并发症发生。该院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对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45例年糖尿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实施了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效果实施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该院收治的90例年糖尿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通过影像学检查、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心脏瓣膜病患者;符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指征患者;参照WHO制定的相关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排除标准:其他严重慢性疾病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其他心脏疾病患者;精神、认知、意识障碍患者;妊娠或哺乳状态患者。根据患者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5)和干预组(n=45),常规组患者男女比25:20;患者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1.4岁(s=8.7);糖尿病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5年(s=4.1);手术类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17例,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三尖瓣成形术11例;干预组患者男女比24:21;患者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1.3岁(s=8.8);糖尿病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4年(s=4.1);手术类型: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二尖瓣置换术17例,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三尖瓣成形术10例。对常规组与干预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实施独立样本检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比对。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实际病情状况进行针对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患者术前均进行血糖控制,并对患者对症利尿治疗、强心治疗、血管扩张治疗等,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极化液改善心肌能量。对所有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后病情监测,进行严密心电监护,对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定期辅助患者更换体位,并按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控制血糖。对所有干预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①血糖监测:护理人员需在患者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采取手指血糖仪辅助定期检查并记录患者血糖水平,并及时将监测结果报告给主治医生,辅助医生进行治疗方案制定,7次/d,当患者出现血糖异常时,需及时通知医生,辅助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②用药护理:术后按医嘱给予患者补液,维持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稳定,积极预防患者酮症酸中毒;用药治疗中,药物稀释时采取生理盐水替代葡萄糖注射液(5%),以减少用药过程对血糖的影响;术后早期按医嘱给予患者胰岛素控制血糖,病情稳定后再逐渐转为术前治疗方案。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积极向患者介绍严格按医嘱用药的重要性、血糖对病情的影响,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并向患者介绍各类降糖药的用药机理及常见并发症;在患者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及时了解患者乏力、头痛、心率加速、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发生状况,积极预防患者低血糖发生,若患者出现低血糖时需及时停止用药,并给予患者口服易分解碳水化合物或静脉注射20~80 mL葡萄糖注射液(50%)治疗,按医嘱调整胰岛素用量[2]。③心理护理:术后耐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积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效果、术后注意事项,回答患者的治疗疑问,提升患者术后康复认知;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向患者介绍康复良病理,引导患者与患者之间交流康复经验,提升患者治疗信心。③饮食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根据患者实际身体状况指导患者食用高纤维素、低脂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取,根据患者实际机体状况逐渐增加总热量供给,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取比例至30%~40%,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3]。④感染预防:术后定期了解患者切口状况,及时为患者更换敷料;加强对患者留置导管护理,监测引流液性状,及时指导患者加强外阴部清洁,尽早拔除导管;术后定期为患者更换、清洁床单,更换衣物,为患者调整体位,保持身体清洁、干燥,避免患者压疮;护理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环境,术后定期监测患者血常规、炎症因子指标,必要时给予患者抗生素辅助治疗,积极预防患者感染[4]。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状况。②统计分析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
1.4 统计方法
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血糖水平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并发症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状况分析
干预组患者术后1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详见表1。endprint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分析
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当前临床治疗心脏瓣膜病常用术式,该术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脏瓣膜功能,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糖尿病是老年人群较为常发的慢性疾病,老年人群机体处于衰退期,机体耐受性较差,实施手术治疗后患者极易因手术创伤引起身体疼痛,引发生理应激,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加重患者糖尿病病情;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也会加重机体内分泌紊乱,极易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也会延长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影响患者预后,引起恶性循环[5]。因此,加强对老年糖尿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血糖控制,积极预防患者并发症发生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该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在谢春燕[6]的相关研究中,观察组(血糖监控)患者术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常规护理),该次研究结果与之相符,且观察组患者血糖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说明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效果。该次研究护理干预主要分析血糖监测、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三项,通过血糖监测可及时了解患者血糖水平,有效輔助患者术后治疗方案制定,提升治疗有效性;血糖控制主要从血糖影响因素:用药、心理、饮食出发,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不仅减少低血糖发生,还可减少血糖对患者切口的影响,促进切口愈合;在并发症预防中,加强患者切口护理、导管护理、身体清洁、体位调整及抗生素辅助治疗,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感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6]。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实施血糖监测及护理可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未来研究可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了解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的影响,提升研究结果全面性。
[参考文献]
[1] 张小群,温春兰.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6,25(6):633-636,637.
[2] 康波,张宇峰,肖健,等.术中持续胰岛素输注对成人非糖尿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围术期血糖影响的临床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2014,34(2):88-92.
[3] 谢春燕.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道手术后血糖监控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4,36(24):3825-3827.
[4] 丁鸿雁,马君,余娟,等.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10):37-39.
[5] 李鹏.浅低温不停跳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对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6,11(11):1607-1611.
[6] 李碧兰,石蓉.风湿性心脏病伴糖尿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血糖控制护理体会[J].华西医学,2014,29(11):2128-2131.
(收稿日期:2017-06-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