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茵 吕志娟 高山
摘 要: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传承与发展的精神内核,是党的优良传统与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党员理想信念培养与思想意识强化的历史源泉。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始终坚持将党员思想意识先进作为培养和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工作,着力使理想信念教育与红色社会实践科学联动,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理论与精神价值,探索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进而将红色教育社会实践作为党建品牌,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
关键词: 红色教育 大学生党员 理想信念教育
一、开展红色教育社会实践的意义
红色教育,是指将红色精神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务实的落点的教育。呼唤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践行忧国忧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突破极限、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以人才的培养作为红土地建设的基石,全面恢复发展革命老区的繁荣。
红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依托高校各级党组织展开完成。这项工作的完成,要把握一个要点,即坚持服务于党的先进性建设;抓好五项要求,即“坚定理想信念、打造校园品牌、服务广大师生、加强组织建设、创新推广方式”;着眼于两个基本内容,即创建先进基层学生党组织、争当优秀学生共产党员。在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工作中,要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党员提高思想境界、深化理论素养、培养高尚品格、磨炼坚强意志,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红色教育社会实践与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联动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圆梦人,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团体中的骨干和先进分子更要承担起民族和国家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高校不仅要对全体学生加强思想引导和品德教育,而且要针对大学生共产党员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深抓理想信念教育这条主线,积极探索红色教育社会实践与理想信念教育的联动机制,通过井冈山红色教育基地和革命圣地延安的实践与寻访,体会和感悟红色文化及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深化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在思想文化建设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及党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
(一)红色教育社会实践是高校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是指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汇聚形成的精神文化及载体,是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文化沃土中的一种健康的、先进的、独特的文化形式。组织开展诸如寻访延安精神等红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延安精神及其内涵的传承与学习,更能推进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占领高校主阵地,有利于加强高校先进思想文化建设。对广大学生党员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创业、清正廉洁的延安精神实践于“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全民创新,万民创业”的理论学习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
(二)红色教育社会实践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与红色教育社会实践的结合,是高校学生党建坚持继承与创新的新方式、新举措、新途径。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党委以“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组织学生党员骨干前往河南兰考、江西井冈山和陕西延安等地开展“红色梦想”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实践过程注重体验式教育,通过专题党课、党史回顾、实景教学、红色拓展等方式,让学生党员骨干更加深切地体会革命时期的艰苦。同时实践教育活动结合群众路线、两学一做和大学生如何践行延安精神为内容形成多篇调研报告与实践总结,这些汇报,或是活动纪实,或是内心感触,或是颂扬赞歌,均是“红色梦想”的学生党员骨干的真实心声和切身感受。
(三)红色教育社会实践是高校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有效形式
弘扬红色文化对高校党组织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开展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党员回顾、认识社会,深刻感受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感受艰苦奋斗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其次,红色教育社会实践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有效形式,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的形成与建立良好的党建活动模式相得益彰,两者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实践活动影响力,进而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提高党组织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丰富党建活动的精神内涵,使党的先进性深入人心,激励广大学生党员不断进取,以優异的表现展现党员形象。另外,红色教育实践对于当前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锻造党员干部的优秀人格和先锋榜样、提高高校党建质量具有重要启示。以冶金学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例,学院党委始终将党史学习作为新发展党员的必修课,2014年以来,学院着力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党员发展的全过程,从党史介绍到党章党规学习,再深化至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党员的理论素养与行为方式得到很好的规范,学党规党章成了每一位党员的日常性学习工作,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亦在学生支部间蔚然成风,充分使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规范化,营造制度规范、科学管理的党建工作氛围。
三、通过红色教育提升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上的红色文化学习
1.加强红色文化的理论学习
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融入理论教学实践中,例如:在进行《中国近代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endprint
2.加强关于红色文化的实践训练
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革命故居,让学生切身感受革命者的生活环境;通过走访邀请老红军开展革命故事报告会,积极号召学生走访搜索老红军等事迹;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纪念日活动;组织红色文化交流会,扩大红色文化对学生之间的传播和影响,将红色精神在一定范围内传递和传播。
(二)加强校园文化中的红色文化建设
1.在校园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
校园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具体化体现,也是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的有效措施。红色育人氛围向学生传递了富有意义的思想信息,全面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形成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校园内插上国旗、党旗等标志物,时刻警醒学生要成为中国梦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建设对中国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伟人雕像,让学生铭记先烈们的宏伟业绩和英雄事迹等。
2.在校园实践中融入红色文化
在第一课堂的教风学风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教师应将红色文化的学习作为提升自己的有效方式,丰富红色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向伟大的革命者学习,并言传身教;借助第二课堂,举办红色文化活动,加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重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3.学校应在学风中融入红色文化
学校应引导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提升文化素养,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有所侧重,使学生将坚强奋斗、不骄不躁的红色精神融入个人的精神内核中,将其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三)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红色文化教育
1.采用现代化传媒手段丰富红色文化教育形式
学校各级党组织应在创新教育内容的基础上,丰富红色文化的教育形式。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学习教育的需要。如东北大学为丰富广大学生党员获取党建信息的渠道,完善党建工作的宣传方式,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We党微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更新党建活动信息,将红色文化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党员。
2.开发多元化学习平台
学校可以将红色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平台,采用生动的教育形式,积极研发一些以红色文化为背景的故事、战役等教育软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和精神。
四、结语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建设应时刻紧跟党建工作潮流和时代潮流,探索行之有效的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形成具有高度认同感、模范作用强、感染效力深、影响示范远的品牌特色活动和创新实践,促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发展。通过特色而鲜明的党建品牌吸引和凝聚师生,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强化党建引领,并利用党建工作的品牌化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推动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創新型党组织建设,促进高校党学生建工作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持续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海燕.高校红色教育的机理分析和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2):73-76.
[2]牛艳娜.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5).
[3]何毅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袁霞,王爱华.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教育探索,2013(11):128-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