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英
摘要:精致化作为苏式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需要教师在每个环节上进行精细设计,练习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对应苏式课堂的要求,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此为构建苏式课堂奠定基础。
关键词:苏式课堂;练习设计;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1-052-1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消化、掌握往往是通过练习来解决的。一节课的课常练习设计得当。能使一节数学课更具逻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知识结构网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笔者在精化数学练习,优化课堂效果方面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突出重点,把握实质性
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我们在《圆柱的体积》一课教学中,在完成书上“练一练”后,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课的重点、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又设计了以下两题:
第一题:有一张长方体铁皮(下图),剪下图中两个圆及一块长方形,正好可以做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10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第二题:把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体切割成若干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在这个切拼过程中,体积与表面积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如果发生变化,请计算增加或减少的数量。(右图)
新课改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课标将其具体分解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其中过程性目标始终贯穿于这四个方面,由此可见,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非常重要,在上面第一题中,我们主要训练学生用长方形铁皮制作圆柱体的思维方法,在剪去左右两个圆做底面后,圆柱的高到底是剩下长方形的长还是宽,这样不仅巩固了公式的运用,还理解用铁皮做成圆柱形的过程,学生不难发现圆柱的体积是3.14×10×10×2。第二题的功能是利用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情境图,唤醒学生的记忆,再现认知过程,从中感悟由圆柱体切拼成长方体的过程中体积没变,而表面积正好多了两个半径乘高的面;突出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同时也突出了圆柱体积这一教学重点,把握其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一知识实质。
二、联系生活,增强应用性
课标要求“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练习设计时既要使学生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又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设计这样的综合练习:
猜猜老师的生日
□□□□年□□月□□日
提示1:年份四個数字,最右两个有倍数关系,其中最右一个是最小的质数;
提示2:月份是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提示3:日子是最小的偶数。
学生一向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这题的出现,完全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此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生活性,因为有几个空是无法从提示中找到答案的,需要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来判断和解答,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开放有度,培养创新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一个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巩固学生已有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更是对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基本训练:根据下面的提示说一段话
(1)本班男生∶女生=4∶5
(2)盐:水:
假如实验室要配置3.5千克的盐水,盐和水各需要多少千克?
2.发展训练
(1)介绍黄金分割点及其应用价值,享受“黄金比”美。
(2)运用“黄金比”进行练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对国旗制作法说明:“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和宽为三比二之比。”
①计算出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
②一面国旗的周长是800厘米,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③一面国旗的长是288厘米。你还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④一面国旗的长与宽相差32厘米。你又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练习是枯燥的,然而数学是美丽的,数学的思想更美。本环节的设计不拘泥于纯粹的练习,而是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感悟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练习要有注重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和作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不应该片面追求解题的难度、技巧和速度。
精致化课堂应配之以精致化的练习,“精”是灵活,“致”是小巧,是教师在课堂上可信手拈来,对学生思维的撞击却又挥之不去的。数学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种练习的独特作用,力求活而不难,易中求深,使各种练习相互协调,从而产生正向效应。我们要有意识、有计划地精化练习设计,让练习真正走向精致,有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