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构中职德育课堂良好师生关系

2017-12-02 10:05许文惠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建构师生关系师生

许文惠

中职学校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之间以认知、情感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关系。师生关系源于教育教学活动,这种以知识传播为纽带的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同时,教师在一定的情感氛围中传道授业,这种氛围或充满爱心,或平和,或冷漠,但终归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交往中形成的人际情感关系,这是师生关系的第二种表现形式:心理关系。还有,师生之间的交往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和制约,师生交往都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这是师生关系的第三种表现形式:道德关系。

在中职学校如何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师生关系中的教学关系、心理关系和道德关系等表现形式有清晰的认识,然后结合中职德育教学实践对不同层面的关系加以建构,从认知、情感、道德上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教与学,提高德育教学的成效。

一、建构良好的教学关系

教学活动是学校基本的活动,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建构良好的教学关系,教师除了做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反馈这些基本教学环节,还要特别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和学生思想的新变化,适当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首先,教师要联系学生实际,拓展、深化课本内容。中职的德育课程有很多常识性的内容,如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学生以初中的学习基础或自己阅读教科书,都可以对课本内容有大致初步的了解。如果要让学生对这些常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就需要对课本的内容不断地拓展并深化,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思想现状等等实际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力求德育教学中既照顾到学生没那么强的学习接受能力,又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有新的收获。正如一位学生所说:“德育老师每节课都给我们带来知识上的惊喜”。换言之,德育课堂中,学生除了学到课本介绍的知识,更可以通过教师的拓展介绍,对课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此外,每节课都安排有课外知识的拓展,使得学生对德育课堂产生一种心理期盼:“这节课会有什么我在课本上学不到的新知识呢?”

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中,学生不仅重温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还进一步对其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解读,在德育课程的学习上有成功的体验,对德育课充满期待,从而使教学关系形成良性循环,建构和谐的教学关系。

其次,充分给学生在德育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机会。德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拓展知识,固然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有长进。随着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在社会实践、实习中的经历不断丰富,他们的见识也在不断增长,在德育课堂上可以分享的经验也日渐增多。教师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德育课程话题的看法,适当把课堂的话语权留给学生。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有一节课涉及到“企业中的劳动者”的话题,让学生结合社会实践的经历,聊聊“企业老板眼中,优秀的员工是怎样的?”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他们在实践中的体会。从学生的分享中,师生共同增长见识,也让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了新的认识,更加立体地从多个角度了解到学生的状况,为老师更有针对性地施教提供了依据。同时,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让学生有做课堂主人的体验,这对于建构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在建构良好的教学关系上,需要教师发挥主导教学的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个民主平等的教学平台需要教师来搭建。

二、建构师生相融的心理关系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表面上看起来是知识的传递,事实上不仅如此,更是情感的传递。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氛围中进行的,这种情感既表现在教师对所教内容的情感,又表现在对所教学生的情感。在建構良好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只有对所教内容和所教学生产生热爱之情,才会感染学生,使其对所学内容产生喜爱之心,对所教的教师产生敬爱之情,如此才会有师生的心理相融,才会进一步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首先,教师自己所教的内容要能感动自己。孔子曾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在对待德育课程上,只有拥有“乐之”的心态,才会走出建构师生相融心理关系的关键一步。从处理德育教材中得到乐趣,从寻找拓展材料中找到乐趣,从课堂教学中看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有了新的收获,体验到为师的乐趣。要获得如此的乐趣,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老师喜欢上课所讲的内容,相信上课的内容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是有帮助的。如在《哲学与人生》教材中有一些比较简单的文本事例材料,这些碎片的材料很难使学生对事件有完整的深入的认识,难以感动学生。这些材料只是一个引子,引导教师寻找更丰富的相关文本或者视频,力求把事例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当教师对自己所组织的教学材料比较满意时,才可以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充满热情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相信德育课堂上所听的内容是有价值的,从而让学生也逐步关注、慢慢喜欢老师所教的内容。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爱护学生之心。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从整体上来说在同龄人当中处于中下水平,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端正的。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教师保持对学生的爱心和耐心对于建构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间的爱护关心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德育学科有不少的内容是非常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的。例如,《哲学与人生》课程中,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的内容。这个单元的内容包括了哲学原理和人生道理的讲述。如何运用辩证的哲学原理看待人生的问题是本单元授课的一个难点。笔者在平时的授课中或课余时间应多跟学生交流,谈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了解他们生活、学习的现状,尤其是遇到的一些烦恼问题。在德育课中,结合学生的思想现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人际关系、对待顺境逆境、对待个人成长的主客观条件。从一个个实际案例分析当中,让学生感受到德育老师始终跟他们在一起,关注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着他们的成长,并且通过德育课的学习,解开他们遇到的一些人生的谜团,让他们在成长路上走得更坚强,有更多的收获。

建构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喜爱自己的教学,关爱自己的学生,主动营造有积极情感氛围的教学情境,使师生的交往成为立体的、有人情味道的人际交往。

三、建构和谐的道德关系

师生关系建构处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当中,而学校的行为规范又处于社会伦理道德环境之中,因此师生交往必然受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和制约,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在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当中,笔者对学生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德育课中最希望教师给予哪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的问题时,有39%的学生把“良好的道德素质”排在首位,有37%的学生把“良好的心理品质”排在首位。可见,多数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的期望是希望老师能帮助他们提高道德素质与心理品质,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中职学生对人的良好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认同。

在建构和谐的师生道德关系上,教师以负责任的态度出现在德育课堂,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形象展现自己,既言传又身教。以良好的“师德”换良好的“生德”,和谐的师生道德关系必定可以建构成功。

见习编辑李曼莉责任编辑何丽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构师生关系师生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建构游戏玩不够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