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攻克古诗阅读壁垒

2017-12-02 19:10凌小平
文教资料 2017年23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

凌小平

摘 要: 古诗鉴赏题历来是语文高考试卷中的“重灾区”,考生往往因思虑甚多而收效甚微。浩如烟海的教辅资料中各种解题方法、技巧亦令人眼花缭乱。文章化繁为简,通过三步骤帮助广大考生攻克古诗阅读壁垒:一是“文本细读”是一种意识,亦是一种方法;二是明确考点,是解题的方向、拿分的重点;三是规范答题,是减少乃至杜绝无谓丢分的关键。

关键词: 古诗鉴赏 文本细读 明确考点 规范答题

古诗鉴赏题历来是语文高考试卷中的“重灾区”,考生在此处苦费心思、绞尽脑汁,却往往分数不佳。浩如烟海的教辅资料中各种解题方法、技巧也是令人眼花缭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技巧、方法知道得再多,如果诗歌本身读不懂,那么全都是白搭。做好诗歌鉴赏题关键在于读懂诗歌,这主要靠考生积蕴的诗歌素养,取决于考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当然,如果考生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再配以一定的解读方法与技巧,更可以事半而功倍。

一、“文本细读”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方法。

诗歌鉴赏题,如果连诗歌都读不懂,那么自然谈不上答好题拿好分,故解诗歌鉴赏题的第一步当是尽己所能读懂诗歌。那么如何读懂、读通甚至读透诗歌呢?

一首短诗,寥寥数十字,自然需要细细地读、细细地品,读出内容和技巧,品出思想和情感,是为文本细读。那么诗歌这一文本应该怎么细读?

(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蕴含重要信息。如2008年江苏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010年江苏卷王昌龄《送魏二》暗示了诗歌的题材(咏史怀古诗、送别诗),2016年山东卷《水仙子·舟中》暗示了羁旅行役题材。2017年全国卷2《送子由使契丹》显示这是一首送别诗。有些诗歌,诗题就点明了思想感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中的“怨”字。2011年江苏卷杜甫《春日忆李白》诗题既点明了写作对象,又点明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二)知作者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及其身世经历、思想性格、诗歌风格等有助于理解鉴赏具体诗作。如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一生志在北伐抗金,收复失地。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朝堂上下被主和派把持,故其深受打压,报国无门,郁郁不得志。这些信息对把握2016年江苏卷辛弃疾《八声甘州》的情感主旨有所助益。同处于南宋的另一爱国诗人陆游身上有着一些相似的特点,对把握2017年江苏卷陆游的《秋兴》亦极有帮助。

(三)读注释

注释或介绍作者生平,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解释相关词语,其作用或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和感情,或暗示本诗的用典和意境,或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等。如2006年江苏卷魏初《鹧鸪天》中注解“室人降日:妻子生日”,从注解可知此首小词是写给妻子作为生日礼物的。如2015年安徽卷杜甫《月圆》注解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注解加上题目可推知抒发的极可能是异乡漂泊中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如2017全国卷2《送子由使契丹》由注解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可知兄弟俩本已天各一方,更易把握诗人情感。

(四)看题干

分析题干有时可获得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信息。2014年安徽卷马子严《阮郎归·西湖暮春》“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2015年安徽卷杜甫《月圆》“本诗最后两句感情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2017年浙江卷白居易《采地黄者》“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其中“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对于理解与梳理诗作当有一定帮助。

(五)辨类别

诗人千千万,诗歌万万千,但诗歌仍可归为一定的类别。如古代诗歌从表现内容上可分为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送别怀念诗、独闺哀怨诗、羁旅行役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等。同一类别诗歌往往在选取的意象、运用的手法、表达的情感等方面有相似的特点,把握了这些特点则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诗歌。

(六)抓首尾

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营造氛围,或者奠定基调。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1无名氏《阮郎归》“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结尾常常或含蓄或直露地点出情感主旨。如2006年江苏卷魏初《鷓鸪天》结尾“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写出了与家人团聚,躬耕田园,共享天伦之期盼。如2017年全国卷3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尾联“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言语之中流露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2017年江苏卷陆游《秋兴》结尾“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点出了诗人隐逸的愿望。

(七)析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古诗词很多意象常常有特殊内涵,比如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折柳表惜别,以蝉喻品行高洁,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以梅花傲霜斗雪象征不怕打击挫折坚守高洁心志的品质,以松象征坚贞高洁,以莲表达爱情,以鹧鸪鸟表达离愁别绪,而梧桐、杜鹃鸟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鸿雁则代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抓住了主要意象,就抓住了把握情感主旨的关键。

(八)抓手法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从抒情手法看有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从描写手法看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白描、联想、想象、象征、衬托等。抓住了手法,就抓住了解析诗歌的一把钥匙。

(九)明典故

有些诗作中会用到一些典故,不管正用还是反用,明了诗作中的典故,便能轻松把握诗人蕴含于其中的情感。如2013年江西卷辛弃疾《水调歌头》“听我楚狂声”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词人抗金复国的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富贵非吾事”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以陶渊明自况,抒发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endprint

二、明确考点,是解题的方向、拿分的重点。

读懂诗歌文本并不等于诗歌阅读就能拿高分。就像你有一座宝藏,外配一册记录藏宝的书册,但你没有开启宝藏的钥匙,还是白搭。诗歌鉴赏的第二步是拿到这把“钥匙”,即根据所设问题把握所考察的知识点,进而明确答题方向、步骤和要点。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中对古诗鉴赏的考查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拆解一下,大致考察以下几类:

(一)形象类

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和事(景)物形象。单一的物象即可理解为意象,而意象“联盟”则构成了意境。

考察人物形象的如2012年江苏卷温庭筠《梦江南》(2)“词中三、四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考察景物形象的如2012年天津卷杨万里《野菊》(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人物、景物结合的如2017年天津卷王安石《太湖恬亭》“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类考题答题要点有两个——形象的具体表现和特点概括,可以用一个单句表述,也可以用两个句子表述。

单问意象的,如2012四川卷曹伯启《子规》(2)后一问“本诗主要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答题抓住两点:具体意象和分析。考察意境的如2015天津卷黄庭坚《雨过至城西苏家》(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意境题答题要点也是两个——画面描述和特点概括。

(二)语言技巧类

语言技巧具体可分为炼字、诗眼、诗句赏析、整体语言风格、艺术手法等。

炼字如2017年山东卷岑参《早上五盘岭》“‘江回两岸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二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做简要分析”。炼字题答题要点有——字意、句意、手法及效果。当然这一题型在不同的高考卷及模拟卷中所拟的答案要点不尽相同,是基于不同诗作具体特点的不同及出题人认为考生必须抓住的信息的不同。考生可不变应万变,省心省力又高效。

诗眼如2014年湖北卷罗邺《早发》(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做简要分析。诗眼题答题时需逐联(句)分析如何体现。

艺术手法赏析如2017年天津卷王安石《太湖恬亭》(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艺术手法题答题有三个要点:什么(哪些)手法,用在哪里及有怎样的效果。

诗句赏析如2012年江苏卷温庭筠《梦江南》(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2015年江苏卷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2017年全国卷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本诗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诗句赏析题当综合炼字、语言、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思想情感类

如2013年江苏卷唐庚《醉眠》(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2015天津卷黄庭坚《雨过至城西苏家》(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此类题答题时需注意是一种还是几种情感,是一联(句)还是整首的情感,是只要概括还是要求结合诗作具体分析。

(四)比较鉴赏类

如2014年天津卷黄庚《暮春》与黄公度《暮春山间》(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这类考题形式在答题时需注意的是从单一诗作出题,还是从两首诗出题,如是从两首诗出题,则重点在比较所问之处两首诗作的异和同。

另外审题时定要明确问题的指向与重点。如2017江苏卷陆游《秋兴》“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手法技巧固然重要,此问重点在“效果”,答题时不能忽略。

三、规范答题,是减少乃至杜绝无谓丢分的关键

考点辨析清楚,答题要点明确之后,就是最后一步——规范答题。这一点如出纰漏,即使考点明确,答题方向清楚,也很容易丢分。

概括起来规范答题要做到:一问一答,问什么答什么,不答非所问;答案清楚到位,不含糊其辞、似是而非;书写清楚工整,杜绝错别字。

如2008年江苏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问的是颔联、颈联的内容及情感,如答全诗内容及情感就不是题目要求。2015年江苏卷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如答全詩情感也不合题目要求,会扣分。

如2011年江苏卷杜甫《春日忆李白》(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也是由两个问题构成,当分开回答。而第二问“何种”则只能回答一种,如不顾问题要求答个两三种,即使不算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也要算投机取巧,都会导致扣分。

如2014年湖北卷罗邺《早发》(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做简要分析”。诗眼题答题时需逐联(句)分析如何体现,如笼统混答也会丢分。

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2韩偓《残春旅舍》“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除了审清“后两联”外,还要看到“简要分析”,如只有感情概括而不作分析,也会扣分。

如2015年福建卷陆游《秋夜纪怀》(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这一问的要求重在写景之“精细”上,不在手法上,如答题时将重点放在手法上就有些所答非所问,会大大丢分。

如2017年北京卷王维《晓行巴峡》“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集体分析”。所问不同指向明确,如忽略“意象”“情感”则易偏离方向,“具体分析”则拒绝了抽象答案。

有些诗歌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并不是诗人本身,答题时如混淆起来或张冠李戴,也会导致丢分。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Z] .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

[2]曲一线.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2013B版)[Z]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曲一线.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2018B版)[Z]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的方法谈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诗词细读应从细读语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