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燕
从古至今,教师师德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师风建设,到《学记》中“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废,必贱师而轻傅”的教师论述;从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师任务,到朱熹“指引者,师之功也”的师德观念;从康有为“师乃全世界之人类才能德性皆系之”的师德地位,到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师理念;从胡锦涛同志“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全面论述,到习近平总书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而作为一名教龄只有一年的年轻教师,我的教学之路才刚刚开始。
一潭活水,三尺讲台
2015年6月26日,我从师范院校毕业。年轻的我怀揣着平凡而远大的教师梦,我期待加入一所师资雄厚的名校来锻炼、提高和展示自己,我渴望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的学生,我想象自己的学生能够学有所成而自己也将收获桃李满天下。然而,事与愿违。由于地区的限制和教师行业的竞争性,我最终进入了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切都不是自己计划和想象的样子,一切都带给我从未有过的迷茫和失落。
而更加顺畅。“解惑”“相处”从来就不是一件易事,辅导员的专业化道路漫漫,而吾等须求索,再求索……
仁者爱人犹如呵护来之不易之成果
经过雕塑者的努力,作品展示在广场中间为万众景仰。人们说他是最伟大的雕塑家……他望着雕像,像望着自己的孩子一般,泪水模糊了双眼……
儿时父母告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人得以敬之,医生,教师尤甚。疑问为何,答曰:“医者医身,师者医心”。在学校,我们耐心陪伴、不吝说教,有朝一日,我们带着的学生学成,走出象牙塔,跟雕塑家看着经自己雕琢的作品立于众人之中那般的满足感竟是如出一辙,心中是满满的不舍,但更多的是——祝福。如此想来,“有仁爱之心”,是多么的重要。只有爱学生,才会在繁缛复杂的学生工作中竭尽全力;只有爱学生,才会在学生取得成就那一刻激动落泪;只有爱学生,才会体会到离别时学生的拥抱带着深深的感激……
有一年评定助学金,一家庭贫困的学生因多次迟到旷课无法获得助学金的资格。评选前夕,他找到老师诉说。若说老师不同情,那是假话。但是一旦为了同情就放开标准,那对于其他按时上课并无违纪的贫困同学不公平,该学生最终没能通过认定。后来老师们通过让他参与勤工助学获得生活费;一学生半夜急病送进医院,在家长到来之前,辅导员彻夜陪伴、寸步不离。辅导员们,可以为一个孤儿学生四处寻找资助资源;可以为就业困难的学生奔走;可以为学生犯错反复教育……只有仁爱之心,才能做到爱生如子,只有爱生如子,才能滋养出学生爱与美的灵魂。
结语
带着还在路上的使命,已经年迈的雕塑者欣慰地笑笑,转身,步履蹒跚地消失在人海中……
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从师者,要做到“四有”即“有坚定信念,有高尚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这正是自古以来从师者应有的品质。网络盛传:“教书是一场暗恋,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结果却只感动了自己;教书是一场苦恋,费心爱的那一群人,总会离你而去;教书是一场单恋,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教书是一桩群体恋,通过你的牵线搭桥,友谊成片,老师却在原地不曾改变。亲爱的同学,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点灯相依;你若自我放弃,我依然竭尽全力!”辅导员何尝不是如此?这样年复一年地忙活,送走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迎来一年又一年的新生,唯有我们,一直在原地坚守,带着我们的信念、情操、知识和仁心守候着学生成长,若说最期望获得的回报,大概就是如期的桃李满天下。最后借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与天底下所有“灵魂雕塑者”共勉——
“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责任编辑朱守锂
2016年2月22日,我第一次踏上中职学校的讲台。上课前我的脑海浮现出对中职学生的种种印象:不爱学习,理解力弱,纪律性差,不受管教。但与想象完全不同的是,当我走进教室以后,所有学生看到我都渐渐安静下来,眼神充满兴奋和期待。起初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知识都表现出强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是好景不长,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维持了大概20分钟后,学生开始走神,无心听课。有的趴在桌子上休息,有的低头玩手机,有的和同桌窃窃私语……我不止一次通过提醒甚至警告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可是效果并不明显,5分钟后学生又继续开小差。45分钟的课堂,第一次让我觉得竟是如此漫长,第一次让我感到深深的挫败感。苦恼,郁闷,无助,但我没有放弃。万事开头难,中职院校是我的选择,教师更是我热爱的职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定义为能够教出优秀的学生,而应该定义为能够教出进步的学生。学生一丝一毫的改变,都是中职教师的莫大欣慰。我开始不断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地向有资历的教师请教,不断地阅读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家的书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那我就要融入更多新鲜的元素,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参与性不高,那我就要改变教学方法,转换课堂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理解能力不足,那我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把知识点融入其中;学生纪律性差,那我就用团队合作的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管理学生。
2016年4月1日,我的第一次新教师汇报课。通过课前的动画视频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角色扮演、问题再现、引用例子、团队合作、小组抢答等教学方式将新课的讲授串联起来;最后通过制作课件把重要的知识点展示给学生,同时尽可能采用新颖的背景模板,丰富的动画素材和简洁的语言概括,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45分钟的课堂转瞬即逝,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真正实现课堂主体的转换。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这句话已然不能作为教师的教育评价标准,但是从教师严于律己的角度,这句话仍然鞭笞着教师不断学习和进步。半年的中职教师工作,让我从迷茫、失落走向坚定、感恩。此刻我庆幸自己能够踏上中职院校的讲台,虽然会遇到在普通中学可能不会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我从初为人师的青涩迅速成长,也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不断寻找更新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学生追隨潮流的步伐。这也是我所理解的师德的最基本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不管站在哪一个讲台上,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前,除了自身拥有“一潭水”,更应该拥有一潭“活水”,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不断为自己注入新鲜的时代元素。只有满足学生多样性的需求,因材施教,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快乐学习,实现知识传授。endprint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真情在左,关爱在右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让自身拥有一潭“活水”还远远不够。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而且在于引导学生成人。教师队伍中有这样一个典型群体,他们除了完成自己的上课任务以外,还肩负着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和品德操行的发展。他们有一个看似平凡实则不凡的共同名称——班主任。
2016年9月1日,在中职学校当了半年科任老师之后,我第一次当上了会计班的班主任。和中职学生相处的这半年以来,彻底改变了我对中职学生的印象。他们并非都像传统观念中难以管教的学生,大多数学生都非常懂事而且是来自农村的单纯小孩,只是在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不拔尖,而常常会成为老师忽视的对象。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更要盡可能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发自内心地接纳教师的教育。每天早晨,我都会在班级Q群上发一则名人名言,带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同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带好学习物品。课间我会尽量抽时间到教室和学生聊天,包括最近流行什么样的歌曲,近期上映什么电影,中午打算吃什么等日常话题,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一个可以倾诉和依赖的对象。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班级的有序管理都离不开一套完整的班级规范。开学第一天我收集了所有学生的意见,包括他们理想的座位,以及对班规的想法等。初步制定后再与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使班级公约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愿意接受并遵守的条例。这也是我所理解的师德的另一个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关爱每一个学生,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教师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在这个职业里发生了太多让人动容的事迹,比如在三尺讲台,一跪八年的乡村教师李元芳;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教导主任谭千秋;在查出白血病后依然坚守岗位,不惜延误治疗时间的人民教师杨爱军……还有更多的人民教师,他们一生默默无闻,在教师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用无私细致的爱心倾听花开的声音。而人民教师中又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没有培养出考上清华北大的优秀学生和栋梁之才,但是他们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走上社会基层岗位的各行各业技术人员。每一个学生小小的进步,都足以让他们倍感欣慰。他们,就是中职教师。
建设良好师德师风不是一句空头的口号,更不是一个轰烈的举动,而是每一个教师的行动指南,是鞭笞教师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精神支柱。良好师德师风最终将化为教师对自身的不断要求,对学生的点滴关爱,化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一缕阳光。
责任编辑何丽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