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活化与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

2017-12-01 02:38朱琴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文化软实力策略

朱琴

摘 要:复合式城市更新正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力抓手,从城市公共空间着手,探索“小尺度介入、渐进式发展、大范围影响”的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活化模式,寻求城市小型公共空间的艺术“针灸”活化、历史聚落公共空间的艺术保护活化、消极公共空间的艺术再生活化的策略和路径,对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的创新驱动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活化;文化软实力;策略;路径

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场所中极具活力的元素,不仅是市民享受城市生活、体认城市风情的载体,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彰显着城市独特的个性魅力。当下,在城市空间资源约束情况下,复合式城市更新正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力抓手[1],其诸多方面都在城市公共空间上有着较为集中的体现。从城市公共空间着手,探索通过艺术活化手段以小尺度介入、渐进式发展、大范围影响来改造和盘活现有的空间资源,优化城市品质、充实文化内涵、激发城市活力,进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对新时期城市的创新驱动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20多年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品质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在文化内涵、个性特色等方面存在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一)拿来主义的低级克隆使得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形式单一雷同

在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蓬勃发展、精品涌现的当下,很多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手法仍陷入盲目抄袭、拿来主义的沉疴痼疾,乃至照搬其他国家或城市的艺术形式,遍布全国各地的城市公共空间克隆雕塑“马踏飞燕”“东方之冠”等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些低级克隆使得城市公共空间缺乏文化内涵和归属感,城市面貌雷同,城市整体品牌形象趋于弱化,个性缺失。

(二)艺术缺位的设计水准导致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品质低下

随着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思想与形式不断多元化、娱乐化、大众化,加上在设计水准上缺乏精神内核的指导和成熟的机制,导致很多城市公共空间脱离优秀艺术理念引导,设计水准参差不齐,设计元素缺乏整合,充斥着大量不知所云、自说自话的苍白线条和块面组成的现代“产品”,整体艺术形象风格和品质低下。

(三)缺乏统筹设计和评判体系带来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速生短命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建设在相当长时间内呈现“快餐式”提速跃进的激进场面,为迎接某些节日或活动匆匆上马,草草建成。忽视环境类型、空间尺度、主题、风格、形式、体量、材质等方面的整体统筹设计及方案的公众评判等,使得整个空间风格形象杂乱无章,遭到社会的摒弃和冷落,还会因为成本、衔接、工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更改、延误、推翻乃至终止,陷入清理拆除的尴尬境地。

二、文化软实力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活化的意义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阶段,“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目标,现代城市已进入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发展进程[2]。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就城市自身发展而言,受资源环境的约束,凭借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增长模式已愈来愈不可持续,复合式城市更新正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力抓手。很多城市虽说经过长期高速增长,在经济实力、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差距并不明显,但在空间品质、文化内涵、城市形象等方面的软实力上则有着极其明显的差距,这已成为城市更新与提升的重要短板。国际有关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作为承载公共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展示城市形象重要载体的城市公共空间,以其艺术活化为依托,全面提升公共空间的艺术水平,不仅是缓解环境压力、改善环境品质、建设宜居城市的客观要求,也是激发城市活力、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以艺术活化介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更可以充分挖掘和展示出城市的文化内涵,是塑造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城市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径与必然选择,对于强化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活化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

策略与路径

(一)小尺度介入、渐进式发展、大范围影响的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活化模式

城市生命体理论的相关研究中,将城市公共空间视作“穴位”,“穴位”可以看成是城市结构网络中交流最频繁、在时空中功能结构最复杂的城市汇聚点,与人体穴位相类比,它们穿越城市联系起来,在“穴位”区域插入一些添加物会对城市的“经络”和“经络”的另一端产生影响[3]。以公共空间艺术活化为切入点,以小尺度介入、漸进式发展、大范围影响的公共空间艺术活化模式进行城市软实力提升,可以恰当地将其比作通过刺激城市的穴位,可以改善这一局部甚至整个城市空间的结构和环境,增强城市的生命活力,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减弱对城市原有空间形态的冲击。

(二)城市小型公共空间的艺术“针灸”活化

从城市小型公共空间入手,采用“针灸疗法”,小规模进行可以短期实现的公共空间“碎片”式艺术活化,如通过艺术、功能、交互等多元融合的公共艺术装置吸引人们与该空间互动,引导人们的环境感知而激发情感效应,从获得新的体验中生发出与空间思想情感的交流,使得该空间变为积极的焦点空间,为该空间吸引更多的人气,从而唤起城市文化活力。以色列耶路撒冷的瓦莱罗广场(Vallero Square)一度因混乱的涂鸦和丑陋的街头设施被人们厌恶,显得死气沉沉,当地政府以艺术活化的手段来对该空间进行品质提升,邀请建筑设计事务所HQ Architects的设计师以耶路撒冷的城市之花为原型,打造了名为“Warde”的多媒体交互式公共艺术装置(图1)。硕大的罂粟花造型的“Warde”集景观雕塑、智能感应遮阳伞、路灯、交通指示装置等于一体,不仅外观赏心悦目,还能够通过感应交通流量和光线变化呈现不同的造型。红色的布质花瓣白天会在行人经过时缓缓张开,为人们遮阳挡雨,花下无人时则静静收拢;有轨电车到站时所有花瓣会立即同时展开以发出交通信号;夜晚则会亮起灯光成为街灯。设计师表示:“‘Warde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欣赏自己的城市,用一种不同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熟悉却被忽视了的城市之美” [4]。昔日混乱不堪、灰败冷漠的瓦莱罗广场,因“Warde”的曼妙风姿而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和勃勃生机。

(三)城市历史聚落公共空间的艺术保护活化

城市历史聚落的空间环境是宝贵的地方文化特色资源的背景,具有极高的魅力和综合价值,历史聚落公共空间的艺术活化重在保护、传承、激活。通过对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整合与提炼,作为公共空间艺术活化的重要基础串联起历史聚落和公共空间,进行公共艺术品、城市家具、标识系统等的设计,充分保护和展示历史聚落的文化功能与意象;还可以通过艺居同构、主题性公共艺术活动等,激活文化艺术产业业态活力,进一步强化和活化地方文化。台湾宝藏岩寺历史聚落曾面临拆除危机,通过施行以“艺居同构,活化保存宝藏岩”为目标的公共空间艺术保护活化措施,不仅将宝藏岩寺历史群落划为历史保护区,还采用艺术村的形式,以艺术创意的力量,用宝藏岩特色文化转化成的艺术语言改变城市公共空间,成为了居民获得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源泉。艺术村的平台和效应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文化创意工作者来定期举行展览、演出等艺术活动,如今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宝藏岩国际文化艺术村。

(四)城市消极公共空间的艺术再生活化

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遗留下很多消极的公共空间,可以通过艺术再生活化,如利用闲置工业遗存、文化遗迹等引入创意文化,吸引艺术家、企业入驻,在激活单体建筑的再生基础上营造整个空间区域内的艺术氛围,潜移默化地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带来积极的改变,不断吸引相关产业的陆续进驻,日趋形成稳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实现城市消极空间艺术再生活化过程中多方利益的共赢,常州运河五号的艺术再生活化就是典型的案例(图2)。常州的纺织、机械等工业曾闻名全国,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中出现了很多衰落的工业区,运河五号旨在“留住常州工业文脉和记忆,用艺术创意活化工业空间”,对常州第五毛纺织厂、航海仪器厂、梳篦厂的废弃厂房、设备等进行了艺术再生活化。将其改造成独具艺术氛围和空间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区,展示出常州各类工业遗存和文化遗迹,吸引文化、艺术、设计等方面的人才、企业入驻,以别具一格的画廊、展室、工作室突出空间的体验功能,带动特色创意文化旅游,使得原本冷清凋敝的城市盲区实现了华丽再生,成为了常州市文化创意创新发展的窗口、平台、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和城市再生的引擎。

参考文献:

[1]城市更新:新一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力抓手[EB/OL].(2016-08-24).[2017-08-01]. http://news.xinhuanet.com/city/2016-08/24/c_129249836.htm

[2]张玉鑫,奚东帆.聚焦公共空间艺术,提升城市软实力[J].上海城市规划,2013,(12).

[3]朱勍.从生命特征视角认识城市及其演进规律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

[4]耶路撒冷的路灯都开花了![EB/OL].(2016-12-02).[2017-08-01].http://www.sohu.com/a/120497389_487314

[5]李向北.走向地方特色的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城市公共空间文化软实力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重要性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游憩适宜性评价分析的必要性研究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