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妮
摘 要:雕塑与建筑自古以来就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雕塑对建筑或建筑对雕塑的作用都很重要。从建筑的起源和雕塑的起源到最后它们各自的发展,从各自都是独立的一部分到最后二者的结合,它们的关系错综复杂,它们对彼此的意义更是各种各样。从建筑对雕塑的作用来看,建筑的空间化在雕塑的运用使得雕塑有了另一番滋味。从雕塑对建筑的作用来看,雕塑在建筑中的运用使得建筑形式多样。除此之外,它们彼此的相互运用在它们各自独立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彼此的欣赏价值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建筑与雕塑的起源;建筑队雕塑的作用;雕塑对建筑的作用
一、建筑与雕塑的起源
(一)雕塑的起源
不论是雕塑还是建筑,它们的产生都与那个时代的工具、材料及目的相关。最初,原始人的工具中其实包含着建筑和雕塑的因素,一开始主要的材料是土、石头,因此最初的雕塑也是二者,最初主要是为了使事物符合一定的规范,现在看来,其实也是建筑和雕塑的目的。从考古材料来看,最早的雕塑是被人称之为“维纳斯”的一批女性裸体雕像,它们距今已有3万至1万年的历史。其特点是形体不大,均为裸体,夸张突出女性性特征,乳房丰盈。腹部肥硕,下肢成锥型,面部含混。整体给人浑圆之感。所以心理学家据此推测,认为当时的人们更注重于生存、繁衍生命,像动物一样,这是生来就有的本能。当然,人和动物是有根本区别的,动物在对待自己的生命时只是将其视为一个有生命特征的生命体,但人类对待自己的生命却是将自己的生命解释为一个有意识的生命体,没有意识的人,和动物的区别并不大。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雕塑的起源和神的意志有一定的关系。不论是西方世界还是东方世界,都认为人类的产生是神创造的,比如中国的女娲造人,人们把她当做人类的祖先。她用泥土捏出了一个个和自己的形状相似的泥人,然后泥人就活蹦乱跳了,这些泥人再通过男女结合繁衍出更多的人类。所以在神话里,雕塑的产生与生命的创造联系到一起,也因此使得雕塑的创造在生命的符合上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说,雕塑与工具创造以及生命意识都有一定的关系。
(二)建筑的起源
建筑的产生是伴随人类对居住问题的解决开始的。最开始,原始人住在树上或者洞穴内,为了躲避野兽的攻击,这些洞穴以及高的树木就是它们的防身之所。人类终究是有意识的动物,并且有区别于动物的能力,对于洞穴的样子的学习,使它们学会如何建造自己的房子,那就是最早的人类居住的地方——巢穴或穴居。当然由于落后的生产工具及意识,所以最早的建筑样子及适用性和现在没有可比性,但是它们还是使建造的房子除了主要为了居住之或者为了舒适而具有适用性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符合当时的人的精神需求,这也为以后建筑的审美提供了灵感来源。
如果说雕塑的产生是神赋予它生命意识的含义,那么建筑的产生也有生命意识,建筑的产生本身就是为了适合有生命特征的人类的居住。
二、建筑与雕塑的关系
作为造型艺术,雕塑与建筑的关系已经众所周知。当然,作为两种不同的人造物,两者的出现自然有先有后,有同有不同,也正是各有特色才能相互吸取借鉴,给世人留下用不完的精神文化。
究其二者借鉴的时间,则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发源期。在西方艺术史的书中都有记载,建筑与雕塑往往在很多时候都互相借鉴,在建筑中可以看到雕塑的影子,在雕塑中也可以找到建筑的痕迹。当然,一开始,建筑和雕塑并不是相互交融的,它们有自己的起源阶段,也有自己的出现时期的独特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建筑不再只是人们为了生存居住而建造的,人们开始关注建筑的美观性。雕塑在刚出现的时候,也并未和建筑结合。雕塑在一段时间内虽然成为了建筑的一部分,但是它也只是作为装饰的分开的部分,到最后才真正让建筑与雕塑合二为一。
建筑与雕塑的关系是没有地域之分的,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不约而同地相互结合在一起,当然,也没有时间之分,古代和当代的雕塑与建筑也都是相互关联的。雕塑作为建筑的一部分,起装饰作用,和建筑相得益彰。雕塑有室内地,也有置于室外的。雕塑置于自然风景之中,和天地相亲,置于公共场所,则和民众交流,也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中西方的建筑与雕塑都经历了一定的阶段。西方的建筑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古典主义开始到后现代主义,当然这些变化都有一定的原因。而雕塑的发展,则是伴随建筑的变化而变化,在西方世界,建筑与雕塑紧密相连。有很多建筑家不仅仅是建筑家,还是好的画匠。所以,在建筑的设计上将雕塑與壁画紧紧结合在一起,使得建筑与雕塑形成一种互相协调的关系。
就中国而言,建筑与雕塑的关系也紧密相连。中国的古建筑外面的石狮子是雕塑,它不仅仅代表了狮子本身的威武凶悍,更保护着建筑物,保护着主人,起到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作用。除此之外,建筑物屋顶的翼的设计也往往会采用雕塑的设计,为建筑增添了几分装饰的美感,也和装饰合二为一,有深的蕴意。这些雕塑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有来自神话故事的,当然也有飞鸟走兽,题材最多的是龙和凤。这些雕塑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材料的选用则是根据当时的雕塑要求而定,并没有一定的规定,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同时代的同一人物的造型、神情、衣着以及颜色又有所变化,和当时时代的文化、经济等各方面息息相关,让我们能够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了解过去的文化。
古代的很多建筑都是根据居住的功能将二者结合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现在的建筑再也不是以前的建筑仅仅只是为了使人们居住,而是更注重人们的精神世界的需求。将建筑与雕塑相互融合,而不仅仅是将二者放在一起,这便增加了建筑流动的感觉。其代表作品有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的建筑风格可以说与雕塑结合得恰如其分,是当时有名的建筑。直到今天,它依然是有名的建筑。现代社会,建筑的设计出现了很多将建筑建成雕塑的外形,内部空间则是供人活动。例如中国的鸟巢,从外面看它就是一个人工化的大鸟巢,作为人工化的建筑,它的建成有很大的难度,但是鸟巢里面却是奥运会比赛的赛场。鸟巢外部的造型就是属于雕塑,在这里,雕塑与建筑完美结合,但是鸟巢的象征意义则是外部的雕塑所代表的含义。当然,由于技术的受限,并不是所有的建筑都与雕塑能够完美结合。
建筑对雕塑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很多雕塑中也处处体现着建筑的空间化。中国的假山虽然有很多是自然天成,但是也有很多是经过人为制造的。经过人为制造,使得假山不仅仅只是实体,假山上的空间则和建筑的空间特征有一定相通性。
说到建筑与雕塑的相通性,二者除空间相通性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相似性。公共性是其一。建筑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一部分用来让社会中的人居住,一部分则是用于其他用途,比如说楼阁亭台,虽然不是用来居住,但是它建立的意义却是供社会欣赏,并且具有乘凉等社会用途,这可以说是建筑的公共性。雕塑虽然意义没有建筑那么广泛,也而没有建筑规模宏大,但是它的公开性确是毋庸置疑的,它在雕刻以来就有自己独立的社会意义。节奏、韵律是二者又一相似之处。从很多建筑和雕塑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它们的造型、结构、色彩等处处都体现着音乐的节奏、韵律,尤其是西方的雕塑,那些雕塑脸部表情淡漠平静,身体姿态虽各式各样,但安排得找不到一点瑕疵,就像音乐般美妙,不同的雕塑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色彩象征性也是它们共同的特点。色彩在建筑与雕塑中都有运用,色彩除了为了美之外,还有自己的象征意义,人们经常喜欢用一种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每个人对色彩的选择都不一样,但通过色彩我们却能体会每个人不同的感情。在建筑中色彩的运用必不可少。中国的皇室建筑或者宗庙等建筑喜欢用红色和黄色,代表权力的至高无上,中国的皇上的龙袍是黄色的,大臣一般是不穿黄色的,由此可见黄色的权力象征意义。西方人对城堡的喜欢可以说多少年来一如既往,城堡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将颜色运用到了极致,城堡看起来就像是在童话故事中走出来一样,是不同于中国建筑的又一景观。色彩在雕塑的運用也具有象征意义,与建筑的象征意义不谋而合,由于雕塑的数量毕竟少于建筑,所以雕塑的象征意义可以说是建筑的附属。古代雕塑的颜色一般都很单调,很多都没有着色,只是将各种材料加工成雕塑,但也有部分是着色过的,有自己的色彩意义,例如中国寺庙里面中的神像,这些神像五颜六色,给人以独特的感受。此外,建筑和雕塑都非常注重造型的表达能力,建筑是一种重视内在功能的建筑,雕塑则主要是起到审美的作用。雕塑的制造非常注重各部分与空间的作用,从而达到各部分的完美结合,使得形体准确无误。将雕塑的造型能力运用于建筑之中时,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各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建筑形体上能够达到自由与流畅。
建筑与雕塑的相互关系不仅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视觉体验,增加了它们各自的美感,而且人类也通过建筑与雕塑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也通过建筑与雕塑可以代代流传。
参考文献:
[1]张文松,张琳琳.雕塑与建筑的关系[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刘萍.建筑与雕塑的相似性[J].艺术与设计,2011,(05).
[3]郑蕾.建筑与雕塑的关系[D].中央美术学院,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