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卡”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2017-12-01 00:23邱少冬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5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课堂教学

邱少冬

【摘要】本文从学生适应程度、教學资源丰富度、任务难度、知识掌握情况和学生能力提升等方面阐述“任务卡”的教学效果,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任务卡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83-01

“任务卡”是笔者在“任务驱动”和“学案导学”两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教学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其一般的流程包括“呈现任务——逐项完成任务——交流评价——总结提高”。“任务卡”课堂具有“明确任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任务形式多样,培养学生能力”;“适用常规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的特征,但还不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我校于2016年开展多次教学实践,笔者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以参与“任务卡”课堂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研究学生对“任务卡”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从学生适应程度、教学资源丰富程度、任务难度、知识掌握情况和学生能力提升等方面阐述“任务卡”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对“任务卡”的适应程度和参与度

在对待“传统课堂”与“任务卡”课堂相比,你更愿意参与哪一种形式的教学?”这一问题上,有21%的学生选择传统课堂,47%的学生选择“任务卡”课堂,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两种教学模式都可以接受。对于“是否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少数学生(约14.8%)不能适应,主要是该部分学生习惯教师讲授知识,然后识记知识,对要其自主探究知识一时没办法适应;绝大多数学生较适应或能够很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任务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任务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难度

“任务卡”的设计要考虑知识含量,前后联系和知识的转化等诸多因素,若任务中包含过多的重点和难点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不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完全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所以每个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任务的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学”去预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将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转化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阶梯性的子任务,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合适的角度,以利于激活学生新旧知识的构建。

三、学生对“任务卡”的教学效果评价

基于任务卡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将学习过程以任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习方式多种多样,比较常见有阅读教材、小组讨论、问题分析、绘制图表、制作模型等。与传统教学相比,“任务卡”通过问题分析和讨论,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有所了解,约有10.5%的学生不认为通过问题分析和讨论对知识掌握更全面和深入,约61.6%的学生较为认同“任务卡”问题分析和讨论方式对知识掌握更全面和深入,也有27.8%的学生很认同“任务卡”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深入性。数据表明与传统课堂相比,“任务卡”课堂通过问题分析和讨论,能够更全面和深入的掌握课本知识。

四、“任务卡”对学生能力提升的效果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任务卡”课堂能够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掌握课本知识,但教育本身的目的不仅仅在在于传递知识,更多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那“任务卡”对学生能力提升方面的效果如何呢?“任务卡”多采取小组合作进行自主讨论,约为13%的学生认为通过小组合作不能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59%的学生较为认同或同意小组合作能够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约有28%的学生认为通过小组合作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从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与他人的团队合作能力,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没有提高,笔者认为原因在于个别学生将“小组讨论学习”演变成“小组闲聊”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以“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教育目标的终身教育思想;强调学生不仅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同时还必须“学会相处和学会做人”的人文教育思想;倡导“情境学习、基于互动和学生主体知识自主建构”的建构主义教育观、杜威的“做中学”教育思想和活动教学思想等,为任务型教学思想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任务卡”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任务,在每节课前对学情有充分的分析,预设学生的学习能力,希望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在建构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学生的问卷进行统计,12.7%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约67.1%的学生较同意或同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20.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任务卡”中将来源于生活实例、科技发展动态、社会热点等用于情境的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际,体验到生物是一门能提高生活常识的有用学科。数据表明约有14%的学生认为“任务卡”不能提高其学习兴趣,有49%的学生较为同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其学习兴趣,另外约37%的学生认同其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如果在任务的设计能够从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从根本上解决生物教学困难。

五、结语

综上可见“任务卡”在教学资源的提供上较传统课堂要丰富,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材料,丰富课堂内容。在本校开展的多个“任务卡”的课堂模式,任务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保证学生在现有的能力水平下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具有可操作性。“任务卡”将知识内容以任务的形式具体化,学生在课堂中通过阅读、自学、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手段完成设定任务,逐一突破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构知识的同时学习到其他东西,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并渗透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的联系。另一方面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设计任务中将生活实例、科技发展动态、社会热点等用于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在“任务卡”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地运用已知的知识,而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组织的过程。

“任务卡”把知识学习与经验拓展、思维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整合起来学习,是一种可操作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尽管有诸多优点,但“任务卡”还不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还需要经过更多课堂实践的检验,我将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这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陆建身.生物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7-51,55-58.

[2]马连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论文,2012.5.

[3]吴茂.对高中生物学案设计的一些想法.考试周刊,2012年第26期.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课堂教学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