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慢生活理念的运用

2017-12-01 03:27董惠惠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慢生活可持续情感体验

董惠惠

摘 要:我们生活的时代日新月异,社会的进步让物质生活变得极为丰富,但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也引人深思。“消费主义”引起的物欲膨胀,“快文化”导致的精神匮乏,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焦虑和不安等,使得整个社会蔓延着一种不良的情绪。面对这种种的失衡与非理性,人们有必要放慢脚步停下来思考生活的意义,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快节奏中,我们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否也被不自觉影响了?

关键词:慢生活;慢设计;可持续;情感体验

自工业文明产生至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与之对应的精神生活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然而物质的丰富,却并没有真正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速度与效率的产生往往是以品质为代价的,技术的进步虽然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和享受,但人们在这种状态下会愈发不满于现状,越来越浮躁,追求更快更高效。

与此同时,消费主义引起的快餐文化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快速流动的信息和物质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更侵蚀着人们的精神家园。体现在设计方面则是为了迎合市场和刺激消费而产生的纯粹以商业为目的的设计行为。慢设计则是通过对当今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在设计层面上作出的反思,试图通过这一理念提醒人们从自己的生活体悟出发,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

一、慢运动的开展与慢生活的表现形式

(一)世界慢运动

20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了一场“慢食运动”,之后风靡整个欧洲,转变成一场世界范围的“慢运动”。继“慢食运动”之后,“慢城市运动”也开始在世界各地应运而生。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同,“慢城”是一种新的城市模式。在这里,增加了大面积的散步空间、交流广场、休闲绿地供人们休闲娱乐,人们的娱乐方式比过去更便利更丰富。快餐式的生活是粗糙而缺少关怀的,人们在慢生活中更能掌握自己的节奏,找到生活中的平衡点,提升幸福感。

(二)慢生活的表现形式

慢生活由“慢食运动”发展而来,提醒人们在生活中适当放慢脚步,遵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关注环境和传统,张弛有度地工作和生活。慢生活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慢运动,指慢速的运动,在轻松缓慢的状态下达到运动的效果,在运动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

2.慢设计,它涉及的是深思和熟虑,不只是耐力或速度,还有温柔且充满爱意的关照。

3.慢食,对食物的理解能反映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慢食不单指慢慢品尝,而是透过对食物的感觉掌握自己的品味和生活节奏。

4.慢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会主动屏蔽各种哗众取宠的大标题和博人眼球的头条,安静地读一本书,写一段感受,拾起失落的人文精神,文字的灵魂更需要人们潜心学习和领会。

5.慢爱,让自己先慢下来,懂得赞赏身边的事物,才能拥有真实纯洁的爱情。

6.慢旅游,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休闲的度假式慢旅游线路成为多数城市人第一选择,人们悠闲地走走停停。每到一处就会放慢脚步,慢聊,慢吃,享受慢游的乐趣。

二、慢设计理念阐述

(一)Alastair Fuad-Luke的慢设计研究

慢设计理念由“慢生活”发展而来,这一理念最早由瑞士设计师Atelier Peter Zumthor 在《Anything Goes,But Slow》一书中提出。在其倡导者和建设者美国理论家Alastair Fuad-Luke的著作《the slow design principles》中深入地研究了慢设计理念的若干原则,详述了慢设计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他提出设计不应只局限于为经济发展服务或只受限于经济因素的干扰,应该考虑到个人需求、经济利益和社会人文生态环境的整体利益之间的平衡。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将自然界远远甩在身后,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不自觉中将人与自然分离开来。慢设计从人类真实的内心需求出发,以理性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在自然界中的定位与角色,以期营造人類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状态。

慢设计是“慢生活”在设计领域的贯穿体现,在Alastair Fuad-Luke的慢设计理论研究中,慢设计理念包含以下十大设计原则:

1.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而不是满足市场的经济需求或跟着变换的时尚。

2.通过减少配件和产品的使用中所产生的对生态的破坏,来减少环境污染和不必要的资源流失。

3.风能、潮汐、生物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都可以被更好地利用的。

4.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可分离产品的各组成部分,鼓励再利用、回收和重新制造。

5.尽量避免产品在整个使用生命周期中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

6.让使用者在舒适和幸福方面获得最大化的满足。

7.鼓励模块化,根据需要购买适合的,可供进行后续设计产品,能够用来修理和再利用,能够提高产品使用功能的。

8.产品要对文化和社会共同体有最大的益处。

9.以可持续的观念教育使用者和客户。

10.在公共领域尤其是在公益事业倡导慢设计理念。

慢设计是对当前商业化设计模式作出的思考,对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大打折扣,如美国商业设计的核心“有计划的商业废止制度”,就是通过多种手段有意识地缩短产品生命周期,促进消费以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慢设计提醒使用者和设计师都能认识到这一弊端,多关注生活在我们周遭物质之外的人文环境,获得更多深层次的精神体会。

慢设计从使用者、设计者、制造商以及各个生产环节的角度提出了以上这些设计原则,鼓励通过可持续的设计方式,尊重传统手工艺,关怀失落已久的人文精神。提倡人们放慢脚步,欣赏身边的事和物,多倾听自己的内心,让物在我们心中多些互动与停留。

(二)慢设计与可持续发展endprint

人们在消费主义意识的驱使下追求更新换代快速的产品,认为这些价值代表着现代时尚,但在这种价值指导下设计的产品往往寿命短,淘汰快。这种“流行性”的设计道德观念很早就被德国设计师所批判,如今,人们开始逐渐抛弃了刺激购买力的美学观念。以快速消费和消耗为目的的产品制造长此以往必然产生资源匮乏的问题,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不断积聚,对环境将有着不可挽回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定义是:面向未来,考虑人的基本需要和产品的基本功能,考虑人类未来的生存需要,解决可循环能源和材料问题。可持续发展不再追求无节制、高速度的发展数量,而是转变为建立耐久的经济,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各方面:

1.设计耐久产品;

2.设计工业生态圈;

3.建立持久性生活方式;

4.建立新的持久工程技术;

5.发展持久性能源。

以上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是生态设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更深层次的发展和提升,是建立在生态设计的基本概念之上的。慢设计理念希望人们不要一味地追求量而忽视生活的质,减少无止境的物质追求,关注可持续的现在与未来。

三、东方美学中的慢设计理念

(一)道境在慢设计理念中的体现

慢设计拒绝华而不实的表象吸引,追求本原的色彩、质朴的材质、简单的外型。道家美学以“道”为思想核心正是希望达到这种“以自然为美”的审美哲学境界。这种设计理念对生活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并且通过打破狭隘的时间结构来获取,我国传统道家“无为”的思想追求与此有诸多契合之处。

“道”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一种论述宇宙本源与人生论的形而上学的抽象哲学,通俗来讲道家思想讲究的是“回归”。其美学建立在生命架构上,将审美落实在自然之道,以“出世”的人生态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通过对“道”的感悟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回归人的自然本真。道家追求现实之外的精神自由,慢生活提倡让生活“慢下来”享受精神上的片刻的回归,二者在理念上的融会贯通,共同诠释了“慢”于生命的意义。

道境指道行无为、质朴素净,达到道境,是道家审美的最高表现。在道家看来,最高的美是朴素之美,道之朴素体现为纯真、本原之美,如老子所言,“少则多,多则惑”。而慢设计提倡少而好的设计理念,没有浮华的外表、不繁复,不盲从,这二者不谋而合。

(二)中庸之道在慢设计理念中的体现

“中庸”是儒家至高的精神追求。通俗易懂来理解就是要站在人的内在需求的角度,并以此为根本价值取向,在外部环境中使人的内在要求得到最适宜的、最恰当的表达与实现。在设计中也是如此,不拖沓行事,也不急于求成,不盲目迁就,不随波逐流,认准自己的定位。中国有很多老话,“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慢工出巧匠”等,都是关于速度与效率的探讨。“慢生活”的含义不是简单意味着放慢速度,而是让心静下来,抛弃一些欲望上的追逐,认真专注地遵从自己的内心。

中庸之道讲究“中正”“中行”的形式感,强调适度的内涵,适量的含蓄以免适得其反。我们将之所表达的含蓄理解为“慢”,在更多情况下“慢”意味着更加艰辛的付出,它需要以谨慎的、全面的思考为前提。高效率的“快”中充满了粗制滥造和功利性,背离了中庸之道,而慢设计恰恰能平衡快的弊端,节制、适度,从而真正提高生活的品质。

(三)东方禅与慢设计的交融

“禪”由印度梵语“禅那”音译而来,意为“静虑”“思维修”“摄念”,可以将之理解为冥想。它虚灵宁静,通过禅坐训练,摒弃外在事物和私心杂念,集中意念,思考人生真理。它追求纯朴的生命本真状态,在艺术设计领域则表现为对作品精神内涵的重视,相较于可视化的直观形态,慢设计更强调形式背后的意义,用精练的形式语言阐述其设计理念,丰富作品的内涵。

四、结语

优秀的设计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恰恰得益于其对真实需求的精准把握,体现出设计中形式与精神的高度融合,是设计生命力的体现。慢设计相对于功能性的设计而言,更重视在满足功能之外的情感体验,它强调产品的深层次精神意义,帮助人们走进内心,回归本真。慢生活并不倡导形式上的宏大气势,其理念在于引导人们反思对物质的痴迷,倾听内心的声音,体验超脱世俗之外的片刻宁静。慢设计理念为生活注入了新的智慧,还设计和生活以更高的情怀。

参考文献:

[1]孟庆利.日本的美与禅文化[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2]杜军虎.论慢设计[J].装饰,2008,(11):106-107.

[3]赵华.慢慢快活——“快与慢”:慢生活与慢设计研讨会[J].装饰杂志,2012,(06).

[4]胡俊红.“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家具中的体现[J].包装工程,2007,(10).

[5]崔璐,杨君顺.基于生态设计及心理学的“慢产品”方法研究[J].艺术与设计.2009,(07).

[6]米兰·昆德拉.慢[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慢生活可持续情感体验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