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需求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对接

2017-12-01 15:08李扬
价值工程 2017年33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对策企业

李扬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着一定的对接缺口,而目前各高等院校是对社会和企业输出职业人才的主力军,也是众多人才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因此,众多高等院校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高等院校的改革势在必行。高等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应当立足于目前我国社会以及企业的需求现状,分析人才缺口产生的原因,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改革措施及手段,培养社会及企业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a has a certain docking gap with the demand of talents in modern enterprises. At present,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re the main force for the output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and is also the last stop of many talents to society. So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re responsible for important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reform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s imperative.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emands of the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gap of talents, and takes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s and means to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s who can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关键词:高等院校;企业;对策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nterprise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3-0147-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在蓬勃的发展中,机遇不断出现,但挑战也从未停止。正因如此,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社会都对各个企业个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多人才大多是由各个高校走向社会、走向企业的。可以说,高校是大多数人才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因此,如何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变成了众多高校的办校目标和立校基礎。

1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现代企业需求的对接现状

目前而言,高等院校毕业生有着较良好的就业率,在众多毕业生所就值得岗位中的工作表现多为及格线以上,大多数的毕业生工作能力受到了领导的肯定。然而依旧存在着一部分较为普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毕业生在工作中对于自我价值的发挥。

1.1 实践能力较差

在众多高等院校中,培养人才,更倾向于从理论方面入手,对于理论的考试标准十分明确,然而在实践方面却无硬性标准要求。教学中死抓书本,不注重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能力,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导致学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面对众多复杂的工作手忙脚乱,不尽人意。而不重视实践能力只重理论水平进一步可能会导致毕业生没有一些应在实践工作中才能培养出的职业道德及职业精神。例如在工作中好逸恶劳,沟通能力差,不能与他人很好的协调合作。

1.2 适应能力差

对于毕业后的职业生活,任何一位高等院校的学生都应曾经畅想过。然而,毕业后的生活能与曾经想象生活相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每一位毕业生在离开校园走入社会时对于薪酬、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与难度都有过一定的期待。然而,他们的期待都会在真正走入社会时被打破,毕业生们发现薪酬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高,工作环境也不如期待中的那样好,工作内容多,工作难度大,这时有一些毕业生就会感到困惑,感到艰难,甚至有一些毕业生会选择逃离。

2 加强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的策略

2.1 合理进行自我定位,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高等院校中各个不同的院校,不同的系别,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都有着最佳的最对口的就业方向,在培养人才时,决不能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因此,各个院校,各个系别,各个专业都应该立足于自身特点进行专业而精确的自我定位,从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全日制大学更倾向于为社会输出半研究半实践型人才,因此,在对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狠抓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及实践能力。而对于高等技术学院更倾向于为社会输出专业的实践性人才,因此,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多组织实践活动。

再例如,对于一个工科大学,可能会针对不同的系别或专业将所需培养的人才分成三类:专业技能型、工程技术型、应用研究型。在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时,应该有不同的针对性对策。对于技能型需要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培养研究型人才,理论知识不仅要扎实,还要有深度,有广度。理论知识方面不仅要精准无误,同时要贯彻自我的理解,广泛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以及理论材料,对理论可以触类旁通,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掘研究课题,以深度广度俱在的知识体系为基础,通过创新思维开展课题研究。endprint

而有一些专业针对性极强,这就需要学校能够邀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到教育教学或教学制定的过程中来,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把关,确保学校能够培养专业对口的高质量人才。

2.2 加强教学质量的保障与监控

2.2.1 教学前保障

第一,灵活多变的人才培养机制,在高校中即便是同一系别同一专业甚至是同一班机的毕业生,在走向社会时都不可能获取一模一样的职位,并且每一位毕业生个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因此,在人才培养中,除了要保证人才培养中的共性,也需要灵活多变的人才培养机制去发展人才个性。目前众多高校中已经引用了主修辅修机制和学分机制。即某一专业都有着共同的专业课以及必须达到的专业课标准,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个性、爱好来灵活的选择辅修课,从而完成自我的个性发展。

第二,高质量的教师级管理队伍,高质量的教师才能教出高质量的学生,因此,想要培养高质量人才,需要狠抓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外聘的方式聘任优秀的兼职教授,使这些人成为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同时学校需要不间断的通过各方各面的途径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例如加强校与校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相互学习,提高教师的这是水平与教学能力。此外,还要重视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具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逐步地提升自我。同时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更能理解我国新课标改革中的宗旨,“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营造一个与传统课堂不同的轻松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中并不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是一位学生学习之路上的引导者,才能培养更具有实践性、批判性、创新性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无疑更符合当今社会与当今企业的要求。

第三,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一定要紧紧围绕着该学校,该院系该专业自身的定位。并以此为立足点,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方式来构建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基础知识要扎实。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创新精神的地基,更是个性发展的根源。因此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一切创新精神与个性发展都无从谈起。第二,教学内容在注重基础的前提下要重视灵活性。可以适当扩大选修课所占比例,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点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修习。鼓励学生们不仅要专精本学科知识,而且对于跨学科知识也要有所涉猎,帮助学生构建宽广的知识面。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学术研究能力,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们进行课题研究,并对研究过程作出指导。增大实践课比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此外,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要加强与社会与企业之间的接轨,各学校需要与和自身专业相匹配的企业紧密联系,建立一个可以长期的稳定使用的实践基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实践锻炼,并且在此期间可以在实践中得出问题并及时得到指导。

2.2.2 教学中保障

第一,评价指标的运与改革,高校当结合自身定位于现今社会现状与企业需求,吸取和借鉴当今国内外社会的先进经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将最先进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融会于评价指标之中,成为人才培养的向导和指挥棒。例如,在我国过去传统的教学中内容上更注重知识的层次与结构,注重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系統性,而传统的教学方法真是一讲为主,注重老师讲,学生学。而如今先进的教学理念中则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更倾向于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新意识。并且在群体讨论中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团体协作的能力,换而言之,过去更倾向于知识的传授,而当今则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正是因为教学的侧重点发生了改变,因此教学评价也需要适当的发生变革,才能真正发挥评价指标的指挥棒作用。

第二,转变教学监控重点,根据目前社会新形势、企业需求,教学监控重点也应该发生改变。目前企业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便是在工作中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教学的监控重点不应再是只是教学的环节,而是课内课外并重。此外,毕业生实习这一环节是学生走入社会的一个重点衔接与过渡关节,更应重点监控,杜绝走形式与弄虚作假的可能性。一定要改变以前传统课堂中对于实践不重视的状况。理论知识固然重要,然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应从过去的重点监控理论部分转向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并重的状态。

第三,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制度,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并不应止步于学生毕业。一个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的适应社会符合企业需求,为社会作出贡献,还需要走向社会之后才能够清楚明白地得出结果。因此,高校想要能够正确无误地了解自身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毕业生信息反馈制度。学校可以根据毕业生导购人状况建立特定档案,并且经常联系用人单位,根据后会连续性的反馈对档案进行补充。这样学校就可以根据为毕业生建立的个人档案来反思自身的长处及所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地扬长补短,优化专业设置及专业定位、变革课程安排、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且不断在教学管理方面精益求精。只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即便高校的人才培养在与企业需求对接时产生裂缝,依旧可以通过不断的修正,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

3 结语

国际化的社会决定了我们需要更多优质人才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之中,而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更是众多人才中所占比例与发挥作用最大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的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社会的人才平均水平。想要有高贡献率高水平的人才,更需要做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毕业生,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使毕业生在社会中真正的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曹晓丽,杨震,王颖振.市场需求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与人才对接平台建设——以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例[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2011.

[2]张婵娟,谭旭红.现代化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性关联度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5(23).

[3]霍艾湘.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2).

[4]岳福琴.我国金融人才需求及高校人才培养的对接[J].知识经济,2013(19).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对策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诊错因 知对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