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许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联用三种药物治疗间质性肺炎的疗效探究
赵许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目的:探讨联用低分子肝素、乙酰半胱氨酸和醋酸泼尼松治疗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间质性肺炎患者分为低-乙-醋组(38例)和醋酸泼尼松组(38例)。为醋酸泼尼松组患者应用醋酸泼尼松治疗,为低-乙-醋组患者在应用醋酸泼尼松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低-乙-醋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清Ⅲ型前胶原的水平、呼吸困难量表(MMRC)的评分和高分辨率CT病变评分均低于醋酸泼尼松组患者,其6min步行距离长于醋酸泼尼松组患者,其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和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大于醋酸泼尼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低分子肝素、乙酰半胱氨酸和醋酸泼尼松治疗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理想。
间质性肺炎;低分子肝素;乙酰半胱氨酸;醋酸泼尼松
间质性肺炎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间质性肺炎患者在发病早期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在发病晚期可并发呼吸衰竭,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有学者指出,避免肺间质纤维化、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是治疗间质性肺炎的基本原则[1]。在本次研究中,笔者联用低分子肝素、乙酰半胱氨酸和醋酸泼尼松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间质性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病情符合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标准[2]。2)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年龄大于80岁。2)对低分子肝素、乙酰半胱氨酸或醋酸泼尼松过敏。3)患有肝、肾功能不全。
选取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间质性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76例患者随机分为低-乙-醋组(38例)和醋酸泼尼松组(38例)。醋酸泼尼松组患者中有男20例,女18例;其年龄在44~72岁之间,平均年龄(55.8±2.7)岁;其病程在3.2~8.5个月之间,平均病程(5.3±0.8)个月。低-乙-醋组患者中有男19例,女19例;其年龄在43~73岁之间,平均年龄(56.0±2.5)岁;其病程在3.3~8.8个月之间,平均病程(5.3±0.7)个月。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在这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心肺功能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为醋酸泼尼松组患者应用醋酸泼尼松治疗。醋酸泼尼松的用法是:初始用药剂量为0.5 mg/(kg·d),用药1个月后将用药剂量改为0.25 mg/(kg·d),连续用药3个月。为低-乙-醋组患者在应用醋酸泼尼松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低分子肝素的用法是:皮下注射,5000 IU/次,隔天注射1次,连续用药3个月。乙酰半胱氨酸的用法是:口服,1片/次,3次/d,连续用药3个月。
1)呼吸困难量表(MMRC)的评分。该量表的评分标准是:患者步行时无气促、气短等症状,其MMRC评分可评定为0分。患者快步行走时出现气促症状,无法快速上两层楼,其MMRC评分可评定为1分。患者步行时需停下喘气,无法连续上两层楼,其MMRC评分可评定为2分。患者一次性连续行走的距离小于100 m,且行走时出现明显的气促、气短等症状,其MMRC评分可评定为3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静息时出现呼吸困难,其MMRC评分可评定为4分。2)肺功能指标,主要包括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和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3)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4)高分辨率CT病变评分。5)6min步行距离。
使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中段流量、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血清Ⅲ型前胶原的水平、6min步行距离、MMRC的评分和高分辨率CT病变评分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低-乙-醋组患者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和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大于醋酸泼尼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的比较(±s)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最大通气量 (L/min)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L/s) 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乙-醋组 38 76.18±7.40 51.86±3.88 2.42±0.37 67.54±4.07醋酸泼尼松组 38 67.78±6.35 48.60±3.44 2.24±0.32 60.69±5.47
治疗后,低-乙-醋组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的平均水平和平均6min步行距离分别为(63.60±6.19)ng/mL、(401.52±22.74)m;醋酸泼尼松组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的平均水平和平均6min步行距离分别为(75.24±8.36)ng/mL、(341.34±18.69)m。低-乙-醋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低于醋酸泼尼松组患者,其6min步行距离长于醋酸泼尼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低-乙-醋组患者MMRC的平均评分和平均高分辨率CT病变评分分别为(0.84±0.11)分、(15.40 ±2.86)分;醋酸泼尼松组患者MMRC的平均评分和平均高分辨率CT病变评分分别为(2.58±0.73)分、(19.61±3.02)分。低-乙-醋组患者治疗后其MMRC的评分和高分辨率CT病变评分均低于醋酸泼尼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间质性肺炎患者在发病早期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在发病晚期可并发呼吸衰竭,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间质性肺炎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紊乱和氧化应激反应。因此,避免肺间质纤维化、抗凝血、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间质性肺炎的基本原则。低分子肝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抗凝剂,具有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防止血栓形成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乙酰半胱氨酸能够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进而可防止机体出现氧化应激反应。同时,乙酰半胱氨酸还具有抑制炎性细胞活性和抗细胞纤维化等作用[3]。
综上所述,联用低分子肝素、乙酰半胱氨酸和醋酸泼尼松治疗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王东. 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间质性肺炎患者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2016, 10(7):145-146.
[2]李志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3,6 ( 5):1-4.
[3]涂峰,李贵良,苏星峰,等.低分子肝素联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2016,47(2):80-83.
R563.1+3
B
2095-7629-(2017)11-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