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玉萍 ,宋 懿 ,李晓燕 ,胡宜燕 ,林兴瑞 ,张晓燕 ,冯 霞
(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a.干部病房第二病区;b.门诊部;c.烧伤整形科,甘肃 兰州730050)
【药械护理】
扶舒清与节氧器用于肺炎老年患者雾化湿化效果比较
宁玉萍a,宋 懿b,李晓燕c,胡宜燕a,林兴瑞a,张晓燕a,冯 霞a
(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a.干部病房第二病区;b.门诊部;c.烧伤整形科,甘肃 兰州730050)
目的探讨扶舒清、呼吸节氧器2种氧气雾化装置在间断吸氧的过程中对肺炎患者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对2015年11—12月入住我科的52例肺炎患者进行氧气雾化治疗,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2组,各26例,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扶舒清组采用扶舒清进行湿化,节氧器组采用呼吸感应节氧器进行湿化,对2组患者在吸氧过程中的湿化效果、出现的噪音、异味及鼻腔不适等情况进行比较。并对使用24 h、48 h、72 h、96 h、120 h的湿化液连续进行标本取样作细菌培养,对培养结果进行差异比较。结果2组湿化装置在雾化时湿化效果、异味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流量吸氧时,2组在湿化效果、噪音、鼻腔不适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扶舒清组优于节氧器组;2组在24 h、48 h、72 h、96 h这4个时间点的湿化液细菌培养均无细菌滋生,120 h后对照组1例细菌培养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舒清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较采用注射用无菌用水的湿化方案而言,可提高患者氧气湿化吸入过程中的舒适率,但在雾化吸入、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及降低感染率等方面并未体现出优势。
扶舒清;呼吸感应节氧器;肺炎;氧气雾化吸入;细菌培养
氧气雾化吸入是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治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老年病房、呼吸内科、ICU等科室。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由于气候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长年维持在50%左右,对于肺部感染患者,湿化吸氧和临床雾化吸入能很好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由于传统方案环节多、易被污染,目前各大省市级医院基本已淘汰使用传统的重复使用可开放的氧气雾化吸氧方案,逐步采用一次性使用的封闭的湿化装置。临床上主流氧气雾化吸氧装置有2种:扶舒清和呼吸感应节氧器装置。现对我科2015年11—12月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52例肺炎患者,使用扶舒清与呼吸节氧器的效果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选择2015年11—12月入住我科,年龄60~70岁的52例老年肺炎患者,纳入标准:(1)2015年11—12月同一时期住院的急性肺炎患者;(2)年龄60~70 岁;(3)患者意识清醒,交流良好,能清楚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依从性好,可很好配合调查者;(4)患者无嗅觉障碍,无呼吸道畸形,无口鼻咽部感觉异常及既往口鼻咽部手术;(5)采用壁式无菌供氧装置,经鼻导管给氧、吸氧流量控制在2 L/min、雾化时氧流量控制在5 L/min,且每日累计吸氧6 h左右者;(6)入院所有患者同一病种,痰培养结果阳性;(7)临床治疗方案一致。
排除标准:(1)呼吸衰竭者;(2)合并肺心病、心功能不全、糖尿病、3级高血压(高危、极高危)等基础病变者;(3)住院期间未遵医嘱进行规范化氧气雾化者;(4)神经官能症,夜间睡眠障碍者;(5)COPD肺功能异常、胸廓形态改变者。
2.1 分组方法 按患者入院顺序编号,按编号的奇、偶性分配病房,单双号不混住,所有单号患者均采用扶舒清进行湿化(扶舒清组),所有双号患者均用呼吸感应节氧器进行湿化(节氧器组),以消除患者如混住后因湿化器的不同而造成心理误差。在氧气雾化吸入上,分为2部分:湿化部分(低流量吸氧时)和雾化部分(雾化吸入时)。2组氧气来源、吸氧流量一致,统一为医院壁式无菌供氧装置。
2.2 干预研究方法
2.2.1 扶舒清组 扶舒清套件(一体式)的组成:湿化瓶体(长方体、过滤管为纳米级微晶滤棒)、湿化液(灭菌水,内含ε-聚赖氨酸)、输氧管、鼻氧管/鼻塞/面罩;本组患者每日 9:00(晨起后)、14:30(午休后)、20:30(晚睡前)间断吸氧3次,每次2 h,其中后0.5 h为雾化阶段,每日共持续吸氧6 h。吸氧时氧流量控制在2 L/min,雾化时氧流量控制在5 L/min,每瓶湿化液200 mL,可连续使用5 d。
2.2.2 节氧器组 一次性使用呼吸感应节氧器套件(一体式)的组成:湿化瓶(圆柱体、过滤管末端含过滤海绵)、湿化液(灭菌水)、呼吸感应节氧袋、输氧管、鼻氧管/鼻塞/面罩;本组患者每日9:00(晨起后)、14:30(午休后)、20:30(晚睡前)间断吸氧 3 次,每次2 h,其中后0.5 h为雾化阶段,每日共持续吸氧6 h。吸氧时氧流量控制在2 L/min,雾化时氧流量控制在5 L/min,每瓶湿化液200 mL,可连续使用5 d。
2.3 评价指标
2.3.1 调查问卷的一般项目及评判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问卷项目及评价方法:患者吸氧过程中噪声,以是否干扰患者睡眠、患者是否可熟睡为准(观察20:30吸氧、雾化后对夜间睡眠的影响);异味(有/无);鼻腔不适(有/无);湿化效果,指定专人护士进行测量;细菌培养结果,以门诊检验科出具细菌培养结果为准。其中前3项在患者该次湿化液吸氧结束后由自己评判,并由指定护士进行记录。为确保评价质量,对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信、效度检测(Cronbach α=0.813)。于首次治疗前 30 min先向患者详细讲解调查的内容,在该次湿化装置应用于吸氧结束后在参与本次试验护士的辅助下由患者本人自行在调查表上进行评分。
2.3.2 湿化效果判断方法 湿度测量工具采用电子湿度测量仪。湿度测量方法为用电子湿度测量仪分别测量湿化和雾化过程中在氧气输出管出口处气流的湿度,分别统计记录,取累计结果平均值。
2.3.3 细菌培养方法 进行细菌培养时,分别于吸氧 1 d(24 h)、2 d(48 h)、3 d(72 h)、4 d(96 h)、5 d(120 h)时,抽取2组患者湿化装置中的湿化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每次用无菌注射器直接抽取湿化液2 mL放入无菌培养皿中,37℃恒温箱中培养72 h,培养出阳性菌后进行细菌定性判定,并进行药敏试验。观察2组患者湿化液标本细菌培养情况,有细菌生长为阳性(+),无生长为阴性(-),细菌培养阳性后更换该例患者湿化装置,不再进行细菌培养。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一般资料的比较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每日平均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2组肺炎老年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2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 在间断低流量湿化吸氧过程中,2组在相对湿润度、噪音发生率、鼻腔刺痛不适率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或Plt;0.01),扶舒清组优于节氧器组;2组在异味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在氧气雾化过程中,2组湿润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2组肺炎老年患者湿化及雾化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3.3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细菌培养情况 连续4 d内,2组的湿化液抽取液细菌培养都无细菌滋生;第5天,呼吸节氧器组1例患者湿化液细菌培养结果阳性(铜绿假单孢杆菌),与扶舒清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3。
表3 2组肺炎老年患者不同时间点湿化液取样细菌培养结果比较
4.1 氧气雾化的临床应用目的及机制 氧气雾化吸入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辅助治疗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1]。在临床上分为2部分,即氧化湿化吸入和氧气雾化吸入,前者主要用于低流量的吸氧,后者用于雾化治疗。其主要辅助用于呼吸系统的消炎、镇咳、祛痰,对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鼻、咽、喉部炎症的充血、水肿状态,抑制分泌物渗出,改善通气和发声功能等。湿化时其主要原理是氧气通过湿化液,从而改变干燥氧气中的相对湿度值,以减轻对口鼻腔黏膜及下呼吸道的刺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雾化时原理是增大氧气流量,使气体从湿化瓶喷出、激起细小水雾(珠),使雾化的药液随着吸气进入终末支气管和肺泡而起到临床辅助治疗作用。
4.2 2种方案在氧气雾化过程中的效果差异及原因分析 在间断低流量湿化吸氧过程中,2组湿润度、鼻腔刺痛不适的结果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这可能与2组湿化瓶进气端构造不同和湿化液成分不同所致。在构造上,呼吸节氧器滤芯孔较大,而扶舒清滤芯孔采用特有的纳米微晶滤棒,每立方厘米约有4 000个直径≤0.3 μm的细孔,能有效将滤出的氧气大气泡分割成体积更加微小的气泡,从而使水蒸气 (H2O分子)更好地分布在滤过的氧气气泡中,提高湿化后吸入气体的相对湿度;而呼吸节氧器,过滤管末端为过滤海绵,没有纳米微晶滤棒,滤出的气体气泡较大,气泡通过湿化液时,气体与湿化液的接触面积较小,水分子还没饱和分散到气泡中时,气泡即已溢出,以致湿化后的气体相对湿度低。因此扶舒清组湿化后的氧气相对湿度较高,节氧器组相对湿度低、空气较干燥。如果节氧器组患者在进行低流量湿化吸氧时吸入气体较干,气流流动时鼻腔内鼻导管接合处黏膜表面的水分就会被快速流通过的氧气蒸发带走,使该处黏膜更为干燥,偶会出现鼻腔刺痛等不适;而扶舒清组由于湿化液为ε-聚赖氨酸溶液,液体黏滞度高,湿化过程中随气体带出的细微的液体颗粒附着于该处黏膜,形成一种溶液保护膜,该处黏膜内水分子不易被挥发带走,故鼻腔不适发生率较低。但在临床雾化过程中,2组几乎无差异,且此时2组相对湿度都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雾化时氧气流速较大,氧流量>5 L/min,湿化瓶中内芯出口处由于氧气流速较大,将湿化液激发成大量的小水珠,并被快速流动的气体带走,此时雾化管道流出口处气体相对湿度完全饱和,可达到100%,因此2组无较大的差异。但在湿化过程中,对照组反倒过份湿润,而扶舒清组水雾则恰到好处,可能与扶舒清采用横型设计,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布于湿化瓶两端,水雾路径较长,可使较大的水珠落回湿化液中,而呼吸感应节氧器则缺少此环节,但可通过控制氧流量调节。
4.3 2种方案在夜间控制噪音方面的差异 2组在夜间的噪音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4)。夜间吸氧时,由于周围环境相对安静,湿化的气泡破裂出湿化液的瞬间所产生的声响反倒相对较大。白天吸氧时,病房相对嘈杂,主观上噪音的感觉相对较小,但白天和夜间湿化器实际噪音是一样的,对患者的干扰却不同。由于扶舒清湿化液为ε-聚赖氨酸溶液,湿化液相对黏滞度高,气泡相对逃逸速度较慢,同时,扶舒清进气孔处纳米微晶滤棒滤出的体积更加微小的气泡其表面张力较小,破裂时所产生的声音震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因此,在夜间噪音控制方面,扶舒清组较节氧器组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降低了夜间气泡噪音进而减少患者的夜间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4.4 2种方案在鼻腔异味方面对比 2组在异味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0)。在吸氧过程中出现异味方面,扶舒清湿化液为无味的ε-聚赖氨酸溶液,未出现异味不适;呼吸节氧器湿化液为无菌注射用水,仅1例患者出现异味不适,考虑气流流动时致鼻腔黏膜感觉异常,且由于只有1例患者,故也不能排除个体差异所造成的偏倚。
4.5 2种湿化液细菌培养方面的对比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约占我国医院感染构成比的26%~42%[2]。传统方案的湿化液临床上细菌培养阳性率高[3-4],已经成为院内重要的感染源,约占与输氧装置污染相关的医院呼吸道感染的82.4%[6]。由于传统氧气湿化为可拆卸重复使用装置,一旦一个环节污染后,往往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目前在临床上基本已被各大省市级医院淘汰,而改用一次性氧气湿化器装置。其中呼吸节氧器区别于传统的氧气湿化装置主要在于改为一次性使用,湿化液依旧为无菌用水、不重复添加使用。而扶舒清区别于呼吸节氧器主要在于湿化器的内芯和湿化液上。其内芯为纳米微晶滤棒,可以有效的过滤清除供气管路及流量计中进入的污染源;湿化液为ε-聚赖氨酸溶液,为一种人体无害的抑菌剂[7-8],能有效杀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酵母菌、霉菌等,并对其他抑菌剂不易抑制的革兰阴性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耐热性芽孢杆菌和一些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9]。2组氧气输出端口都设有瓣膜式弹性硅胶逆止阀,吸氧时在供氧压力作用下自动开启,避免暂停吸氧时细菌逆行引起感染。故认为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避免交叉感染[10-11]。但在本研究中,扶舒清组与对照组湿化装置基本达到了临床可使用时间窗的最大限度,连续4 d内细菌培养结果都为阴性,仅在第5日对照组有1个湿化装置内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但该感染率并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2组的住院周期也无明显差异,未体现出扶舒清在降低感染率的优势。尤其对需要持续吸氧的患者,每瓶湿化液的最大使用时间限度约为30~40 h,降低了接触污染的概率。因此可认为,降低医院内感染率与是否应用扶舒清相关性不大,而与临床操作过程中无菌观念相关性较大。由于传统装置环节较多,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污染,包括:暂停吸氧时,呼吸气流或病房空气逆流回流可导致湿化液污染;取用管芯与流量表进行连接时因无菌操作不严谨导致污染;湿化液在取用或添加时被污染;给氧管直接接流量表易污染;湿化瓶消毒后储存易被污染。所以,即使每天更换湿化装置及湿化液,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导致氧气湿化液被污染,其中生长的细菌可以在氧气湿化过程中形成微小的颗粒状气溶胶随氧气喷出而吸入下呼吸道,导致呼吸道感染,从而引起医院感染[11-12]。而目前各大省市级医院已普遍采用壁式封闭无菌供氧系统,同时采用封闭性较好的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而被外界污染的可能性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上采用扶舒清的氧气雾化方案较呼吸节氧器方案相比,虽然在低流量吸氧时的湿化度、夜间控制噪音的程度及鼻腔舒适度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但2组雾化效果差异并不大;尤其在控制肺部感染的方面及湿化液细菌培养方面,在规范化的无菌操作下,没有充分的理由可证明因湿化液的不同会造成2组的感染率存在差异,即采用扶舒清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方案在降低肺部感染的方面未体现出明显优势。
[1]李晓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2-173.
[2]刘灿兰,刘 红.下呼吸道感染与吸氧湿化液的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7):1209-1210.DOI:10.3969/j.issn.1006-7256.2006.13.005.
[3]黄彩菊,伍德荣,张群先,等.氧气湿化液卫生监测结果比较[J].应用预防医学,2008,14(3):163-165.DOI:10.3969/j.issn.1673-758X.2008.03.016.
[4]孟建华,袁中良,陈 佳.吸氧湿化瓶的消毒及其湿化液微生物污染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11(3):153-154.DOI:10.3969/j.issn.1006-8414.2000.03.033.
[5]汪 涛,余道军,蔡艺飞,等.氧气湿化瓶细菌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33-535.DOI:10.3321/j.issn:1005-4529.2005.05.019.
[6]闫红泉,陈立琴,仲崇涛,等.ε-聚赖氨酸氧气湿化液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8):702-703.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0.08.025.
[7]张冬荣,王正刚,毛忠贵.聚赖氨酸的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5,27(2):48-51.DOI:10.3969/j.issn.1006-8376.2005.02.017.
[8]贺江艳.某院使用前氧气湿化液污染率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3(3):277-278.DOI:10.3969/j.issn.1671-9638.2004.03.037.
[9]施庆珊,陈仪本,欧阳友生,等.ε-聚赖氨酸的抑菌特性及应用前景[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6):76-79.DOI:10.13995/j.cnki.11-1802/ts.2005.06.023.
[10]朱玉燕.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持续湿化气道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327-1328.
[11]王晓莉,王 芳,刘晓春.蒸馏水和扶舒清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检测及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31):3536-3537.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3.31.036.
[12]徐红云,韦丽华,刘春玲,等.氧气湿化瓶污染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907-908.DOI:10.3321/j.issn:1005-4529.2002.12.012.
[本文编辑:陈伶俐]
R472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1.066
2016-08-23
宁玉萍(1988-),女,甘肃武威人,本科学历,护师。
冯 霞(1981-),女,陕西延安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护士长。